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4)
2023(9542)
2022(8460)
2021(7976)
2020(6674)
2019(15506)
2018(15500)
2017(30040)
2016(16296)
2015(18342)
2014(18218)
2013(18082)
2012(16292)
2011(14635)
2010(14298)
2009(12984)
2008(12528)
2007(10510)
2006(9018)
2005(7567)
作者
(45988)
(37932)
(37446)
(35877)
(24193)
(18110)
(17053)
(15015)
(14364)
(13399)
(13101)
(12549)
(11813)
(11776)
(11657)
(11419)
(11376)
(11270)
(10728)
(10693)
(9461)
(9093)
(8983)
(8554)
(8424)
(8384)
(8380)
(8288)
(7522)
(7487)
学科
(62394)
经济(62328)
管理(47500)
(44723)
(38455)
企业(38455)
方法(30815)
数学(26357)
数学方法(26066)
(15687)
(15417)
中国(15343)
(14443)
业经(14325)
地方(12436)
理论(11701)
(11115)
(10931)
贸易(10927)
(10652)
财务(10595)
(10591)
财务管理(10578)
农业(10562)
技术(10318)
环境(10246)
企业财务(10033)
教育(9862)
(9756)
(9105)
机构
大学(227093)
学院(225190)
管理(94665)
(84816)
理学(83183)
经济(82872)
理学院(82286)
管理学(80932)
管理学院(80537)
研究(71978)
中国(51177)
(48253)
科学(46022)
(37219)
(35198)
业大(34261)
(33123)
研究所(32434)
中心(32149)
财经(30803)
(30596)
(30522)
北京(30410)
师范(30363)
(28058)
(26629)
农业(25931)
(25506)
师范大学(24786)
商学(24106)
基金
项目(161640)
科学(126986)
研究(119908)
基金(116816)
(101021)
国家(100151)
科学基金(86535)
社会(73753)
社会科(69736)
社会科学(69717)
基金项目(63082)
(63076)
自然(57046)
自然科(55671)
自然科学(55660)
教育(54944)
自然科学基金(54646)
(53209)
编号(50104)
资助(47534)
成果(40045)
重点(35618)
(35380)
(33890)
(33800)
课题(33640)
项目编号(31420)
创新(31312)
科研(30842)
教育部(30428)
期刊
(88914)
经济(88914)
研究(64466)
中国(37674)
学报(35035)
管理(33357)
科学(32529)
(29334)
教育(27462)
(27107)
大学(26318)
学学(24580)
农业(21193)
技术(19515)
业经(15197)
(15024)
金融(15024)
财经(13992)
图书(13862)
经济研究(13840)
理论(12071)
(11702)
科技(11687)
问题(11447)
实践(11415)
(11415)
技术经济(10709)
(10571)
情报(10569)
现代(10277)
共检索到311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关新华  谢礼珊  
学术界对服务主导逻辑和价值共创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忽略了失败或错误的共创过程可能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学者们开始将价值共毁的概念引入服务主导逻辑领域。本文以价值共毁作为关键词,在中英文主流数据库中检索出47篇中英文文献,然后整理了价值共毁的提出背景、概念界定,从价值共毁的内在机制、不同互动情境下的价值共毁、技术应用引致的价值共毁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了价值共毁过程循环理论框架,进而从影响因素、互动中的资源与流程、状态与动态、结果与反馈及干预机制等方面阐述未来研究展望。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整理了已有研究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伟  吴宗法  徐菊  
价值共创是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价值共创对立面的价值共毁则少有学者关注。价值共毁是指在价值形成的互动过程中,由于参与者低效率地利用对方或自己的资源而造成至少一方福利减少的情形。随着价值共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逐渐被认识,相关文献开始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推动价值共毁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本文梳理了价值共毁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归纳总结了价值共毁的定义、分类、原因及流程等,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的贡献在于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价值共毁流程框架,利用科学变革理论对该领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可能呈现的特征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婕  刘兵  张培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价值共创与价值共毁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做了梳理,厘清了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在分析其成因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整合研究框架,解释了价值共创与共毁结果的形成及反馈规律,探讨了两者共存状态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飞  綦成双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数据作为第五大新型生产要素,正在推动数字创业实践的潮涌。其中机会是数字创业活动的核心,但数字创业机会建构的过程研究仍然存在空白。在建构主义视角之下,作为能够塑造创业个体认知与组织决策的学习行为,对于推进机会创造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数字创业学习这一构念,通过整合建构主义理论与数字创业的相关研究,探索数字创业主体在机会建构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阐释了数字创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并依循“影响动因—学习行为—机会建构”逻辑,探索性地提出了数字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议题。本文认为,特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在塑造数字创业学习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数字创业行动者通过开展“在想中学”的认知学习和“在做中学”的情境学习推进数字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并基于经验学习实现对数字创业机会的适应性迭代。本文旨在进一步揭示数字时代建构主义机会观与学习观的互动关系,丰富创新驱动创业的微观机理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虹明  唐炎钊  
弱势创业者指在经济、社会文化、认知以及身体或情感等方面面临着无法轻易避免和改变的挑战而难以找到正式工作的创业者,他们是随处可见却常被学术研究所忽视的创业群体。近年来,在学者们的不断呼吁下,该群体越来越得到主流创业研究的重视。本文采用标准抽样法检索并筛选出国际期刊上弱势创业者主题的241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主题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深入定性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研究探究了弱势背景带来的多重障碍(消极面)和逆境资产(积极面)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弱势背景的两面性,同时探究了弱势创业者克服劣势的应对机制,包括网络嵌入、资源拼凑、身份与合法性构建、外部赋能等,以及影响弱势创业的个体和环境层面的情境化因素。本文厘清了弱势创业的理论内涵,提炼出了其脆弱性和独特性两大核心特征,系统梳理了弱势创业的知识脉络并讨论了5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弱势创业从分散走向整合的理论进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虹明  唐炎钊  
弱势创业者指在经济、社会文化、认知以及身体或情感等方面面临着无法轻易避免和改变的挑战而难以找到正式工作的创业者,他们是随处可见却常被学术研究所忽视的创业群体。近年来,在学者们的不断呼吁下,该群体越来越得到主流创业研究的重视。本文采用标准抽样法检索并筛选出国际期刊上弱势创业者主题的241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主题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深入定性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研究探究了弱势背景带来的多重障碍(消极面)和逆境资产(积极面)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弱势背景的两面性,同时探究了弱势创业者克服劣势的应对机制,包括网络嵌入、资源拼凑、身份与合法性构建、外部赋能等,以及影响弱势创业的个体和环境层面的情境化因素。本文厘清了弱势创业的理论内涵,提炼出了其脆弱性和独特性两大核心特征,系统梳理了弱势创业的知识脉络并讨论了5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弱势创业从分散走向整合的理论进展。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义勇  杨忠  
传统观点认为知识溢出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及独占性利益的获取,这也是“开放式创新悖论”的重要论点之一,然而现实中企业主动向外界披露知识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与传统经典理论相悖。目前主流研究多聚焦于知识溢出的消极面,忽略了战略性知识披露可能带来的潜在积极效应。现今,开放与共融时代的到来为战略性知识披露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梳理战略性知识披露相关研究对于指导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据此,本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战略性知识披露进行概念界定,并通过概念辨析进一步明确了其内涵;其次,对源企业进行战略性知识披露的动机、边界条件及披露内容、程度和方式进行阐释以明晰其内在逻辑;最后,提出战略性知识披露过程循环理论及衍生性研究分析框架,不仅对战略性知识披露发挥效用的整个过程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以阐释其原理,而且对相关衍生性研究进行展望以拓展其理论边界。总之,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战略性知识披露相关研究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探索思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延波   吴艾凌   刘亦雪   贾广美  
家庭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但家庭成员在旅游中的互动并非总是创造价值,还可能导致价值共毁。文章聚焦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探究家庭旅游价值共毁如何被恢复这一问题。通过3个情景实验发现,首先,成年子女对价值共毁责任归因影响其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负债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而可控性归因则起调节作用,在可控归因情景下,自我引发共毁比父母引发共毁导致更强的负债感,进而引发更高水平的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反之,在不可控归因情景下,自我引发共毁和父母引发共毁导致的负债感水平差异降低,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差异相对减小。其次,自我牺牲意愿调节了价值共毁责任归因对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家庭旅游中价值共毁向共创转化的机制,丰富了家庭旅游的研究体系,为家庭旅游中的价值共毁预防与恢复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贺  林新奇  
文章首先详细阐述优势概念和个体优势三特性;然后对优势干预的研究文献进行论述;最后,总结优势理论的主要内涵以及未来的展望,以期为员工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关新华   聂振兴   吴炆佳   龚金红  
由于在线评论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不少企业和电商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制造虚假评论,顾客也会出于报复或其他动机发布虚假评论。然而学术界对在线评论的研究更多关注真实评论带来的积极作用,对于虚假评论如何影响价值共毁的研究甚少。文章采用情景实验法,分析在线虚假评论如何造成顾客、旅游企业和平台三方的价值共毁。3个情景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夸大的虚假评论相比,完全不实的虚假评论对顾客情绪及其报复、回避意愿的影响更强烈;顾客的失望、愤怒和后悔情绪在虚假评论和报复、回避意愿间发挥中介作用;顾客专业性负向调节虚假评论对顾客报复和回避意愿的影响。文章丰富了虚假评论和价值共毁的研究成果,同时为企业和平台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璐   王晨曦   卢金钟   张强   黄荟婕  
意义建构理论作为指导企业各层级间达成共识、协调行动的方法论而备受学界关注。然而学界对意义建构理论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回顾和逻辑梳理基础上的理论整合。本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意义建构理论相关文献整理,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归纳总结:首先,通过梳理意义建构理论提出背景及内涵,发现现有研究呈现“个体-组织”跨越以及“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整合主义”演进的特征;其次,通过归纳和总结意义建构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过程,厘清由“单向-双向”推进的组织意义给赋互动逻辑,同时探讨意义建构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构建更为完善的意义建构理论框架;最后,结合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需要,从应用层面阐述未来研究展望,旨在推动意义建构理论在理论层与实践层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江  刘嘉玲  刘洋  
数字技术催生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表现出参与者身份相对模糊、更关注产品使用和服务延伸等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形式。梳理与总结数字经济学一方面有助于指导社会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展甚至重构经济管理理论逻辑。在梳理数字经济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要素非竞争性、使能性、生产与消费统一性等特征以及数字技术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路径,探讨数字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为构建数字经济学术共同体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山鸣峰  李灵莉  
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兴起本质上是重塑大学精神这一议题在我国大学改革发展中重要性、紧迫性的表现。大学精神产生于对大学本体价值的追问和追求之中。没有大学精神和本体价值的引导,内涵式发展将缺乏可持续性和长远价值,甚至沦为基于功利的技术性操作。大学精神为大学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内在保障和长远动力,而基于大学本体价值构筑大学精神,又是进一步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基础和核心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衔春  单卓然  许顺才  洪世键  
为给现阶段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权下放、国家治理能力创新提供国际经验与比较样本,系统回顾西方学术界在城市治理内涵及模式研究中的理论成果与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理论成果,深入分析西方治理研究的最新动态,指出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强化方向。研究发现:西方语境中治理形成的本质在于公私伙伴关系的认知,公私伙伴关系叠合于不同地域尺度形成城市治理和区域治理等概念;城市治理将治理概念具体化,其理论模式较为成熟,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框架。西方治理研究的最新方向是协作型治理及治理价值,协作型治理研究已从理论模型构建逐步转向案例实践分析。治理价值研究尚处于价值体系构建阶段,注重合法性与民主责任性分析;我国城市治理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花  谭钦瀛  李烨  
基于价值共创和价值共毁的整合视角,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探究在线知识社区间接互动对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结果期望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通过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发现:积极间接互动提高结果期望从而提高个体知识共享意愿,而消极间接互动降低结果期望从而降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结果期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结果期望与知识共享意愿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自我效能感较高时,间接互动通过结果期望对知识共享意愿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