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0)
2023(8304)
2022(6899)
2021(6318)
2020(5031)
2019(11051)
2018(10907)
2017(20112)
2016(10125)
2015(10595)
2014(9854)
2013(9204)
2012(7948)
2011(6972)
2010(6865)
2009(6764)
2008(6017)
2007(5249)
2006(4270)
2005(3449)
作者
(24403)
(20316)
(20268)
(19072)
(12758)
(9569)
(9066)
(7733)
(7582)
(7062)
(6747)
(6654)
(6297)
(6163)
(6063)
(6047)
(5977)
(5915)
(5901)
(5616)
(4823)
(4723)
(4639)
(4632)
(4566)
(4463)
(4383)
(4319)
(3954)
(3933)
学科
管理(37246)
(36606)
(33588)
企业(33588)
(32074)
经济(32040)
技术(15112)
方法(12166)
技术管理(11867)
业经(10436)
(10389)
中国(10378)
(9439)
数学(9171)
数学方法(9060)
理论(7876)
(7242)
财务(7232)
财务管理(7224)
(6996)
企业财务(6859)
(6655)
贸易(6648)
(6476)
(6426)
农业(6398)
(6066)
银行(6063)
(5976)
(5861)
机构
学院(131467)
大学(126985)
管理(54669)
(51392)
经济(50418)
理学(48011)
理学院(47590)
管理学(46933)
管理学院(46670)
研究(36487)
中国(27631)
(24383)
(24009)
科学(20929)
财经(19395)
(19011)
中心(17660)
(17641)
(17269)
师范(17127)
业大(16066)
商学(15764)
商学院(15587)
(15556)
经济学(15548)
(15537)
技术(14685)
财经大学(14496)
北京(14424)
(14265)
基金
项目(92793)
科学(76103)
研究(73034)
基金(67392)
(57310)
国家(56772)
科学基金(51153)
社会(48214)
社会科(45725)
社会科学(45718)
(38530)
基金项目(35867)
教育(34287)
自然(31453)
(31396)
自然科(30817)
自然科学(30813)
自然科学基金(30287)
编号(29913)
(26664)
资助(24412)
创新(23648)
成果(23212)
重点(20730)
课题(20603)
(20365)
国家社会(19837)
(19761)
(19759)
项目编号(19225)
期刊
(56581)
经济(56581)
研究(36593)
中国(25594)
管理(23023)
(19525)
教育(19337)
科学(16206)
学报(14657)
(13313)
技术(12595)
大学(12011)
业经(11812)
学学(11163)
(9916)
金融(9916)
经济研究(9616)
农业(9298)
财经(9200)
科技(9009)
(8059)
商业(7045)
技术经济(7031)
(6602)
论坛(6602)
职业(6397)
问题(6384)
现代(6187)
财会(6087)
图书(5585)
共检索到184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宏梅  
目的地形象一直以来都是目的地营销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要概念。良好的目的地形象或与旅游者自我形象相一致的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决策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旅游者的访问和重访意向,进而影响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目的地管理或营销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在目标市场树立充满个性的目的地形象。信息通讯技术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高军  程泷  张若愚  柯景怡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调控与之匹配的形象,其中的关键是准确认识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文章筛选出1971年—2021年与目的地形象演变相关的99篇文献,开展定性元分析,通过文献分析结果,建构了目的地形象的演变模型,总结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影响因素,并探索了它们如何作用于目的地形象的演变。主要结论:(1)大型活动、负面事件与信息源是促进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宏观因素,它们共有8条不同的影响路径。(2)旅游阶段、初游重游行为、人口学特征和跨文化背景、空间与心理距离、涉入度等个体差异是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微观因素。(3)原生形象好坏、求新求异动机强弱、不确定性高低和个人/集体主义、涉入度高低能够在目的地形象演变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4)时间的一维单向性是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基础变量,它决定着形象必然发生演变。(5)目的地形象演变存在门槛效应,能否跨越形象门槛决定着目的地形象变化能否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因为形象门槛的存在,相关研究才得到不一致的结论。形象门槛中,客观门槛主要是形象元素的增加与更新,主观门槛主要是旅游者感知,它们分别对应着人地关系中地的要素与人的感知,跨越门槛意味着人地关系联结得到了加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与其说是一系列旅游产品的组合,不如说是一个过程、一组实践。以此为基点,文章从符号表征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及其建构过程,解释其中所发生的意义生产、嬗变和争斗的过程,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具有社会、文化、心理3个层面的概念,并具有以下特征:群体共享性和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规范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过程本质上是符号表征功能的运作,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的意义就在于规范和组织旅游目的地社群和旅游者群体内的旅游活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静儒  陈映臻  曾祺  吴必虎  Alastair M.MORRISON  
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因其对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分别发展成为国际商务领域和旅游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虽然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却相对独立,缺少交叉研究。该研究在对两个领域的文献和理论模型进行整理后,将目的地形象放置到国家尺度下重新审视,试图揭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形象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尝试引入"熟悉度"等概念建立整合模型。最后以中国大陆为案例地,以来华国际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结论指出:(1)熟悉度对目的地形象有正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索志辉  梁留科  苏小燕  买哲  张佳莹  
基于网络评论数据,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核密度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以游客体验的视角研究开封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果表明:开封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较好,游客对开封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历史人物、历史建筑和表演节目等方面;游客情感特征鲜明,自然禀赋类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最好,历史遗赠类旅游目的地的仿古建筑、票价和收费问题是造成游客体验较差的主要因素,文化创意类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介于前两者之间。结合区域与类型的差异探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概化和区位谬误,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不只是依靠口号、口碑等抽象的概念和繁杂的语义,更是依赖直接的感官。因此,目的地营销者需要思考如何开展感官营销,利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信息传递,在潜在旅游者心中塑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目的地形象。一、目的地营销的感官机会感官是人类接触和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手段。同样,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过程也需要依赖5种感官来实现,所以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官
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兴洋  徐虹  林爽  
到访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对目的地形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旅游者权力理论,将旅游者视为与DMO一样的能动主体,对应DMO投射形象提出了旅游者投射形象的概念,进而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过程从原有的单一个体模型拓展到时间阶段和影响主体更为完整的群体网络状模型。研究进一步通过比较到访旅游者和DMO传播对潜在旅游者引致形象形成过程的影响力,提出当旅游者投射形象比DMO投射形象被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时,就会发生品牌劫持现象。文章结合普洛格(Plog)提出的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此种情况之下目的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黎洁  吕镇  
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黎洁,吕镇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特点及引入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意义(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特点旅游目的地形象(Destinationlmage)指人们对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信念、观点的综合。人们对任何已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阿敏  吴晋峰  王君怡  
旅游经验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文章基于一手数据,以到访过西安的中国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对目的地形象多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认知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抽象属性的评价更客观,对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维度的评价更积极。(2)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情感形象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感体验更积极正面。(3)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是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影响因素。经验丰富的旅游者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更强烈。(4)非特定目的地旅游经验不是刻板形象、独特形象、整体形象和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鹏熠  
基于文献回顾,笔者从目的地形象视角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品牌质量、品牌信任、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构成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关键结构维度,并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目的地形象作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前置因素的效应也得到了支持;所测试的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水平具有差异性。这些结论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理论建构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宏梅  蔡利平  
国家形象是国际商务和国际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目的地形象是旅游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上,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对于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目前,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研究基本上是独立的,文章在全面回顾两个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两概念定义、理论基础、形象主体和客体、形象内容等方面的异同;根据对国家形象、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研究中的其他社会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整合这些变量的旅游意向模型以及相应的三个命题,以引导下一步的实证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高军  吴晋峰  
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已经进入形象主导阶段,对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旅游者的目的地形象认知具有主观性,使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比较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些成果依然散落在各自独立的研究之中,尚未有系统总结。文章从5个方面述评了相关成果,发现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认知有同有异,但存在普遍差异,同时,现有研究具有以下4个特点:从研究案例看,研究普遍缺乏中国案例;从研究视角看,能够影响人类行为的情境要素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从研究内容看,跨文化研究在文化群体比较中占据绝对主导,国内学界也仅在跨文化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斌  安应民  郑佩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峰  李帅帅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决策制定与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研判两者内在关系、发现关键潜在变量有助于优化目的地营销策略。本文以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研究起点,聚焦具有较大形象认知偏差的南疆地区,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向枢纽喀什作为样本地,将目的地形象分为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两个维度,通过构建二阶潜变量模型来综合反映认知形象,引入感知价值与心理距离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进而研究南疆地区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旅游者对南疆地区所产生的感知价值及心理距离的中介效应显著;旅游者对南疆地区所产生的心理距离显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胡宪洋  白凯  
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方式需要从多维度加以建构。文章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预试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问卷,通过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正式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3次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并验证了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的结构和内容。此外,文章还关联分析了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中外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外游客和整体检验具有合理性;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构成维度包括降低攻击/揭露批评、修正行动、承认/道歉、形式上致意、否认和逃避责任;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策略对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的后续行为意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