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2)
- 2023(5291)
- 2022(4298)
- 2021(3854)
- 2020(3022)
- 2019(6848)
- 2018(6647)
- 2017(12083)
- 2016(6000)
- 2015(6313)
- 2014(6098)
- 2013(5912)
- 2012(5193)
- 2011(4740)
- 2010(4695)
- 2009(4483)
- 2008(4391)
- 2007(4039)
- 2006(3320)
- 2005(2876)
- 学科
- 业(27533)
- 管理(26747)
- 企(26322)
- 企业(26322)
- 济(21168)
- 经济(21155)
- 技术(14178)
- 技术管理(11432)
- 方法(7967)
- 业经(7460)
- 中国(6872)
- 财(6370)
- 理论(5681)
- 数学(5611)
- 数学方法(5569)
- 农(5176)
- 划(4817)
- 制(4588)
- 务(4532)
- 财务(4529)
- 财务管理(4526)
- 企业财务(4344)
- 和(4235)
- 产业(4190)
- 策(4124)
- 银(4025)
- 银行(4025)
- 学(4011)
- 行(3848)
- 教育(3813)
- 机构
- 学院(84877)
- 大学(83848)
- 管理(37939)
- 济(34338)
- 经济(33685)
- 理学(33376)
- 理学院(33071)
- 管理学(32764)
- 管理学院(32583)
- 研究(24431)
- 中国(18093)
- 京(16583)
- 财(15682)
- 科学(13632)
- 江(12949)
- 财经(12679)
- 经(11481)
- 中心(11450)
- 商学(11083)
- 范(11009)
- 商学院(10968)
- 师范(10932)
- 所(10397)
- 州(10158)
- 经济学(10075)
- 北京(10050)
- 业大(9969)
- 财经大学(9427)
- 研究所(9404)
- 经济管理(9392)
- 基金
- 项目(60018)
- 科学(50235)
- 研究(47486)
- 基金(44218)
- 家(37742)
- 国家(37379)
- 科学基金(33970)
- 社会(32010)
- 社会科(30410)
- 社会科学(30406)
- 省(24885)
- 基金项目(23821)
- 教育(22085)
- 自然(20743)
- 划(20399)
- 自然科(20307)
- 自然科学(20304)
- 自然科学基金(20013)
- 创(19929)
- 编号(18589)
- 创新(17336)
- 资助(15077)
- 成果(14800)
- 重点(13569)
- 国家社会(13461)
- 课题(13298)
- 业(13193)
- 发(13185)
- 部(13111)
- 制(13001)
共检索到121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婕 刘兵 张培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价值共创与价值共毁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做了梳理,厘清了相关概念的内涵和特征,在分析其成因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整合研究框架,解释了价值共创与共毁结果的形成及反馈规律,探讨了两者共存状态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关新华 谢礼珊
学术界对服务主导逻辑和价值共创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忽略了失败或错误的共创过程可能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学者们开始将价值共毁的概念引入服务主导逻辑领域。本文以价值共毁作为关键词,在中英文主流数据库中检索出47篇中英文文献,然后整理了价值共毁的提出背景、概念界定,从价值共毁的内在机制、不同互动情境下的价值共毁、技术应用引致的价值共毁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了价值共毁过程循环理论框架,进而从影响因素、互动中的资源与流程、状态与动态、结果与反馈及干预机制等方面阐述未来研究展望。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整理了已有研究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
价值 价值共创 价值共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培 刘晓南
顾企互动已经成为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基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了顾企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以价值主张契合为互动前因,将互动内容和互动行为作为互动过程,考虑企业与顾客的获得价值为互动结果,构建了顾企互动整合分析框架。研究表明:价值主张契合涵盖功能契合与感知契合,由此形成产品互动与人际互动并表现为不同的互动行为,进而影响互动结果,互动结果又对顾企的价值主张及其契合性产生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培 刘晓南
顾企互动已经成为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基于价值共创视角分析了顾企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以价值主张契合为互动前因,将互动内容和互动行为作为互动过程,考虑企业与顾客的获得价值为互动结果,构建了顾企互动整合分析框架。研究表明:价值主张契合涵盖功能契合与感知契合,由此形成产品互动与人际互动并表现为不同的互动行为,进而影响互动结果,互动结果又对顾企的价值主张及其契合性产生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花 谭钦瀛 李烨
基于价值共创和价值共毁的整合视角,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探究在线知识社区间接互动对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结果期望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通过情景实验和问卷调查发现:积极间接互动提高结果期望从而提高个体知识共享意愿,而消极间接互动降低结果期望从而降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结果期望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结果期望与知识共享意愿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自我效能感较高时,间接互动通过结果期望对知识共享意愿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晓 王淑华 张新成
人工智能(AI)参与服务打破了传统接待业中以顾客-员工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过程,重塑了服务接触过程。关于AI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文章整合已有文献,首先明确了AI的类型及其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其次,从技术、顾客、关系、情境4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影响顾客采用AI服务的因素;再次,提出了AI参与价值共创的特点,并基于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梳理了AI参与服务的价值表现和价值共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价值恢复的方法。最后,建立了价值共创-价值无创造-价值共毁-价值恢复的整合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对AI的作用进行全面认识,以便推动AI在接待业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该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延波 吴艾凌 刘亦雪 贾广美
家庭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但家庭成员在旅游中的互动并非总是创造价值,还可能导致价值共毁。文章聚焦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探究家庭旅游价值共毁如何被恢复这一问题。通过3个情景实验发现,首先,成年子女对价值共毁责任归因影响其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负债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而可控性归因则起调节作用,在可控归因情景下,自我引发共毁比父母引发共毁导致更强的负债感,进而引发更高水平的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反之,在不可控归因情景下,自我引发共毁和父母引发共毁导致的负债感水平差异降低,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差异相对减小。其次,自我牺牲意愿调节了价值共毁责任归因对价值恢复主动性和未来共创意愿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家庭旅游中价值共毁向共创转化的机制,丰富了家庭旅游的研究体系,为家庭旅游中的价值共毁预防与恢复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闻娟 汪维清 王晓腾
旅游价值共创是近年来国内外营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国外学者对旅游价值共创概念的理解,分析了以产品、服务、顾客为主导的三种逻辑演进,构建了顾客提供价值、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顾客与顾客共创价值、多元主体协同共创价值四种价值实现机理模型,最后对未来的实证研究与实践应用进行展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孔海东 张培 刘兵
站在系统整合的视角,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探索开发了商业模式创新(BMI)和价值共创的整合分析框架,包括动态情境、价值共创和价值实现3个维度及组织外部、组织内部、核心要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5个组件。其中:价值传递组件用于感知识别创新过程特征和信息流,解决不同组件和要素之间的"接口"问题;核心要素组件中赋能与服务创新过程研究,为解决多主体价值共创机理的"黑箱"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华成钢 白长虹 张辉
尽管移动信息技术能够协助游客加强和创造新型旅游体验,但其效用绝非单向度的,探讨其功能的"反向"作用是重要的时代课题。现有文献认为创新和开发新型旅游体验需要探索价值共创效果的最大化,但鲜有研究对新型旅游体验的类型及其价值进行系统识别,且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价值共毁这一情况。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着眼移动信息技术的双重效用,对以上缺失进行了补足。文章识别并归纳了六种新型旅游体验及其价值,创建了体验价值层次模型,解释了旅游者参与价值共创的价值主张和心理动机。进而,文章还总结了旅游体验价值共毁的方式及消极结果,并创建了关系矩阵模型,分析了价值共创和共毁的关系以及多种主体的互动方式。相关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有助于揭示旅游者的体验诉求和目的地网络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从而进行有效的网络社区管理,也为旅游企业的自我提升提供了工具,可以协助旅游企业精准识别顾客价值需求,设置相应的体验服务,甚至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乃娟 范秀成
孤独感作为老年群体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对其行为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往对于孤独感的研究多集中于医学及社会学领域,侧重于对孤独感的物理干预和临床治疗。而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和生活体验,孤独感的内涵、特征、维度构成及复杂的心理运行规律并未得到有效剖解。本文突破以往研究的理论视阈局限,以消费领域中的价值共创行为为研究情境,尝试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和依恋理论,探讨基于孤独感的老年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生成机制,分析应对策略在不同的价值共创行为选择中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并探明感知时间约束在老年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中的调节作用,从而深入剖析老年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的产生过程,以期有助于厂商设计差异化的服务组合策略,激发老年群体的价值共创意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方龙 邱伟年 曾楚宏
在价值共创时代,组织和客户共同创造了价值,这就需要组织在文化建设或塑造核心价值观时,关注组织和客户在价值理念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因此,与传统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关注内部理念相比,价值共创背景下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内涵和评价体系均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以三家分别代表民营、国有和混合制企业为对象进行多案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三个阶段重新定义了价值共创背景下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和构建了具有普适性、逻辑严谨、系统性的组织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提炼了6大主要维度:客户、责任、团队、创新、人本和共赢,同时明确了18项细项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定义。本研究能为组织在价值共创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塑造和软实力建设提供指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贾广美 姚延波 范雪丰 刘欣
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的消极体验逐渐受到关注,以往仅聚焦积极层面的研究已不足以解释双方互动的复杂性。基于此,文章从共创和共毁双重视角,以脚本理论和逆转理论为基础,探究成年子女与父母旅游互动能否导致价值共创和共毁双重结果。通过对成年子女与父母双方访谈以及网络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成年子女与父母在旅游中通常经历4种互动类型,即协作和参与、依赖和确认、倾诉和分享,以及学习和关爱。每类互动因双方运行脚本一致性及动机逆转状态不同,存在价值共创和共毁双重潜力。具体而言,成年子女和父母互动脚本一致性是导致价值共创或共毁的前提,但脚本不一致不一定导致价值共毁,还取决于双方动机激活情况。当价值共毁发生后,成年子女和父母会积极进行价值恢复,恢复措施体现为共同恢复和自我恢复两种形式,并且与自我恢复相比,共同恢复更可能实现共毁向共创的转化。研究结论为家庭旅游研究及营销提供重要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沈蕾 何佳婧
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探讨价值共创对品牌发展的影响,但关于平台如何共创品牌价值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平台品牌价值共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首先,本文从价值、共创、价值共创、平台价值共创、平台品牌价值等方面梳理了平台品牌价值共创概念的演变,并归纳提炼出基于消费者体验视角、基于服务主导逻辑、基于品牌生态圈的平台品牌价值共创的三大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平台品牌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有效解释了平台品牌价值共创的"黑箱"机制:其核心是品牌契合平台,连接平台供需双方、品牌体验和品牌能力生态圈,从而形成平台品牌价值共创闭环。其次,基于概念模型,分析总结了四种主要的平台品牌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顾客互动,平台任务-技术匹配性和多边市场主体协作。最后,提出了平台品牌价值共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平台 价值共创 品牌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孔海东 张培 刘兵
通过文献调查并结合案例的描述性分析,提出数字技术时代价值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赋能内涵、关键维度以及基于赋能跨层次效应的价值共创行为分析框架。将"赋能氛围""主体赋能"分别作为价值网络中赋能的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进行概念化。界定了两个维度的关键组成要素,分别包括信息共享、开放性结构、协同规则以及主体关系、资源整合和影响。构建了赋能的跨层次效应模型,分析了赋能的宏观-微观跨层次效应及其对价值网络生态和主体价值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
价值共创 赋能 赋能氛围 主体赋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