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3)
2023(7225)
2022(5775)
2021(5157)
2020(4181)
2019(9245)
2018(9261)
2017(16665)
2016(9340)
2015(10736)
2014(10677)
2013(10229)
2012(9623)
2011(8741)
2010(8855)
2009(8273)
2008(8235)
2007(7739)
2006(6820)
2005(6182)
作者
(30921)
(25521)
(25379)
(24179)
(16127)
(12312)
(11600)
(10055)
(9915)
(9176)
(8807)
(8665)
(8484)
(8475)
(8218)
(7916)
(7713)
(7666)
(7569)
(7322)
(6607)
(6442)
(6354)
(6087)
(5848)
(5810)
(5773)
(5529)
(5442)
(5404)
学科
(33066)
经济(33013)
管理(26185)
(21791)
(18982)
企业(18982)
方法(13469)
(12366)
数学(10665)
中国(10419)
数学方法(10371)
(9701)
(9055)
(8686)
理论(8393)
业经(8121)
(7451)
教育(6657)
(6351)
(6187)
银行(6146)
(6053)
金融(6046)
(5882)
(5816)
财务(5787)
财务管理(5767)
地方(5741)
农业(5731)
企业财务(5463)
机构
大学(136758)
学院(135709)
研究(52881)
(46819)
管理(45517)
经济(45511)
中国(38767)
理学(38287)
理学院(37770)
管理学(36712)
管理学院(36486)
科学(36088)
(31234)
(30412)
(28846)
研究所(26464)
农业(24386)
业大(24129)
(23500)
中心(23286)
(22292)
(20002)
北京(19793)
(19042)
师范(18686)
技术(18649)
(18203)
财经(17819)
(17426)
(16107)
基金
项目(92433)
科学(70715)
基金(64628)
研究(64333)
(59687)
国家(59174)
科学基金(48276)
社会(38196)
(36847)
社会科(35867)
社会科学(35855)
自然(32381)
(32239)
基金项目(32163)
自然科(31603)
自然科学(31585)
自然科学基金(31002)
教育(30167)
资助(27184)
编号(26200)
成果(22950)
重点(21910)
课题(19885)
(19663)
(19318)
计划(19142)
(18781)
科研(17886)
创新(17524)
科技(17274)
期刊
(54746)
经济(54746)
研究(39972)
中国(33200)
学报(30947)
(27623)
科学(24903)
大学(22207)
教育(21249)
学学(20969)
(19508)
农业(18575)
管理(18354)
技术(12547)
(10843)
金融(10843)
(9830)
经济研究(9176)
业大(8991)
财经(8960)
业经(8851)
(8804)
图书(7956)
(7793)
农业大学(7549)
统计(7539)
科技(6982)
问题(6774)
职业(6447)
(6315)
共检索到213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衍社  侯耀文  
话语体系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不仅能为应对各种"抹黑中国论"提供话语支撑,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好中国形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要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长土壤,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柱,现实的实践之基等维度出发,对构建的现实可行性给予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真理性和道义性相统一的话语传播观,以真理的逻辑提升话语的科学说服力,以道义的逻辑增进话语的价值感召力,以方法的逻辑提升话语的传播力,从而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效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广千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理性思考,是对人类未来和世界前途发展的新观点、新探索。这一思想的逻辑结构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包含逻辑起点、逻辑渊源、逻辑理路和逻辑归宿等四个方面,是中国着眼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回应全球治理问题而提交的中国方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于旭  
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的延伸,欧美资本主义出现复苏乏力及话语中心裂隙,以中国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实践成果改变了中国在全球的存在方式,突破了原资本主义世界单一性和同质化发展模式。21世纪以来,中国发展突破自然界限而走向跨区域的合作,在实践中形成了共存、共生、共建、共享的"中国话语",成为与原有现代化发展过程不同的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如果以"树形"的固化和变动的困境比喻资本主义的现实,那么以"块茎"思想比喻中国实践形成的新存在方式和发展理念及其引起的世界历史新变化,对研究当代世界的现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晓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弘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文化中共同体思想中有益因子的吸收与借鉴。以人民为中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践路径与发展模式;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理论,为人类未来社会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参考;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迈向新阶段,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珩  王丽君  刘鸿武  
中非智库合作进入新时代。为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加快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非智库论坛第八届会议就"中非智库媒体交流合作与中非话语权建设"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构建命运共同体对中非智库媒体提出新要求,讲好中非故事、捍卫话语权是中非智库媒体的新使命。中非应强化智库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中非智库合作网络;拓展中非智库合作领域,聚焦治国理政、职业教育、出版传播、法律服务等;加强智库媒体融合,创新叙事方式和路径,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智慧支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琼  薛雨西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自主开放,从制造业领域为主的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为重点的开放,从货物和服务为重点的开放到制度性、结构性开放,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到发展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形成公平合理、共享共治的全球经济化和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开放发展之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张玉国  石源华  巴殿君  张育侨  王箫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再次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种场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概念。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首次向世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夏文斌  
进入全球化时代,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全球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应对和处理全球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全球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导向的新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平等、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实践,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与科学归纳;他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科学发展;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与壮丽远景,必将为人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王向明  
如今的世界真正步入了马克思所预言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全球化时代,由于利益矛盾的普遍存在、不同价值观念的交汇冲撞、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差异而导致的多元多样、分歧分化的价值冲突,涉及领域极为广泛乃至全面展开,表现形态纷繁复杂且随时代而变,消解弥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价值共识的达成,离不开人类共存共赢的生存样态,离不开全球化实践中的普遍交往,离不开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碰撞,而且呈现出基础的复杂性、层次的多维性、达成的动态性等诸多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普世价值"论批判为凝聚前提,以中西分野的文化基因为关键要素,以跨文化对话协商机制为达成手段,形成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共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成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他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总结;他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与科学归纳;他是对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科学发展;他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他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与壮丽远景,必将为人类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舟  刘澈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全球治理难题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演进经历了三次跃升,从中国梦到命运共同体,再到引发全球讨论,最终成为引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就其理论特质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科学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实现强国复兴梦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处理外交问题提供新思路,更为全球治理提供超越资本逻辑的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