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
2023(1855)
2022(1486)
2021(1314)
2020(1065)
2019(2566)
2018(2592)
2017(5210)
2016(2914)
2015(3250)
2014(3097)
2013(3132)
2012(2804)
2011(2484)
2010(2403)
2009(2296)
2008(2324)
2007(2148)
2006(1827)
2005(1709)
作者
(7346)
(5925)
(5875)
(5693)
(3674)
(2672)
(2635)
(2286)
(2248)
(2131)
(2021)
(1946)
(1895)
(1837)
(1837)
(1810)
(1809)
(1746)
(1689)
(1683)
(1391)
(1390)
(1389)
(1381)
(1349)
(1317)
(1242)
(1217)
(1177)
(1155)
学科
(13596)
经济(13585)
(9075)
管理(8389)
方法(7417)
数学(6728)
数学方法(6700)
(6632)
企业(6632)
(5127)
(4795)
劳动(4778)
中国(3773)
(3019)
农业(2950)
(2940)
市场(2925)
(2815)
贸易(2815)
(2777)
产品(2730)
物价(2655)
业经(2398)
(2387)
财务(2385)
财务管理(2384)
动力(2343)
劳动力(2299)
企业财务(2272)
人口(2254)
机构
大学(39591)
学院(39446)
(19408)
经济(19130)
管理(16077)
理学(14329)
理学院(14220)
管理学(14037)
管理学院(13963)
研究(11277)
中国(9080)
(8332)
(7708)
财经(7152)
经济学(6673)
(6613)
经济学院(6101)
(5604)
科学(5592)
中心(5526)
财经大学(5500)
(5150)
(5037)
业大(4968)
北京(4774)
经济管理(4693)
(4647)
师范(4614)
研究所(4591)
商学(4540)
基金
项目(25711)
科学(20906)
基金(20004)
研究(19263)
(16866)
国家(16735)
科学基金(14814)
社会(13589)
社会科(12911)
社会科学(12908)
基金项目(10281)
自然(9215)
(9178)
教育(9144)
自然科(9011)
自然科学(9009)
自然科学基金(8854)
资助(8654)
编号(7975)
(7803)
(6278)
成果(6063)
国家社会(5912)
教育部(5733)
人文(5685)
重点(5473)
(5158)
社科(5128)
(5054)
大学(5025)
期刊
(17879)
经济(17879)
研究(10313)
中国(7799)
(6502)
价格(5875)
管理(5474)
理论(5066)
实践(4822)
(4822)
科学(4429)
学报(4326)
(3820)
财经(3700)
大学(3624)
学学(3474)
经济研究(3355)
教育(3220)
(3161)
(2934)
业经(2932)
(2896)
金融(2896)
技术(2823)
农业(2599)
月刊(2518)
问题(2417)
统计(2318)
商业(2061)
技术经济(1985)
共检索到57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奎  
马克思在论证劳动价值论的“三个步骤”中,不适当的“排除法”要求重新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今经济现实也需要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本文试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交换基础,同时结合实际对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进行界定。文章最后针对目前盛行的“价格才是市场经济中真实的存在”这一说法,探讨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欣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对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及相关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并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商品才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遵循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原理,国际价格也是围绕国际价值波动的。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可以获取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双重利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惠斌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涉及劳动价值与价值分享问题,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一、把价值看作劳动,这一点很重要当谈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劳动创造价值,有的人甚至总是再加上一句话,即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样就把马克思的劳动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健生  吴佩琳  
文章以劳动实体论为基础,解释了当供给和需求平衡时,价值是如何决定价格。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阳盼盼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的地租论,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应该包括地租、加工价格和补偿价格。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价格构成的三部分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表现出来的,目前我国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并不完整。深化自然资源价格改革必须形成一套发现自然资源所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合理计价标准;建立代内和代际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搜寻与替代资源研发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补偿体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阳盼盼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的地租论,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应该包括地租、加工价格和补偿价格。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价格构成的三部分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表现出来的,目前我国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并不完整。深化自然资源价格改革必须形成一套发现自然资源所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合理计价标准;建立代内和代际为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搜寻与替代资源研发投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补偿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聚昌  
均衡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形成与变动现象性规律的描述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是科学的。科学的理论必须说明现象,但这一说明又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地说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一步。本文提出LDPQ曲线(即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与社会需求成比例量曲线),将其与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结合,运用定量分析的新方法,推导出了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证明了在没有外生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等于价值或生产价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小鲁  
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即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的,还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值论的根本分歧之所在。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以来,这种分歧与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聪  
本文从价值本体论、价值度量论与价格变动论三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客观价值的主观评价度量标准,首次分析了由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质上乃是主观评价标准的新思想,从而论述了二者的原则性分歧与学术上的互补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曙光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 ,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价格可以远远高于其价值而获得“超额利润”。要对这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必须从完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入手 ,对劳动二重性学说、交换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等进行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桂英  
教育劳动价值的实现方式郭桂英一、“无私奉献”与“社会交换”都是实现教育劳动价值的有效方式教育产品包括主要产品“人才”在内都具有社会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可交换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办学使教育劳动不需要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价值概念不仅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衡量生产效率的有力工具。然而,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在后一方面的作用常常被忽视。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根据等价交换假定分析可得,任意一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等于该商品的价格与整个社会全部商品的价格总量的比率乘以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而用商品的单位价值量除以其单位劳动量可得到该商品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如果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1,则其生产效率就大于(等于或小于)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如果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单位劳动价值量大于(等于或小于)另外一个行业或企业,则前者的生产效率就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育云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需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费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都不能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育云  
社会再生产包括产品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统一不可分的三个方面。教育过程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需要不断地更新、补充,劳动中消耗的体力脑力要不断得到恢复、补偿。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需要劳动力的素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来实现的。这种消耗表现为教育费用。如果把教育经赞看作消费支出,教育成本不进行回收,教育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无法实现。在此观念下不管怎样强调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永远不能走出经费困境,而使战略地位无法落实。由于教育劳动价值无法实现,教育音受教育者工资不能等价获取,教师队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浩  
揭示科学技术的商品二因素和脑力劳动二重性 ,有利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可以清楚地展示当代各种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各种服务人员的劳动力价值通过服务劳动转移到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之中。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有商品二因素 ,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相一致 ,脑力劳动有二重性 ,即具体脑力劳动和抽象脑力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力。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人们购买它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教育可使科技价值转移给众多的人 ,从而使其价值翻许多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市场化才可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 ,但其所有者可得到报酬 ,其原因是因为有多种所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