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2)
2023(10365)
2022(8448)
2021(7973)
2020(6859)
2019(15029)
2018(15112)
2017(29323)
2016(16005)
2015(18067)
2014(18327)
2013(17708)
2012(16499)
2011(14751)
2010(15225)
2009(14310)
2008(14639)
2007(13470)
2006(11741)
2005(11102)
作者
(46401)
(38540)
(38461)
(36990)
(24760)
(18588)
(17501)
(14873)
(14622)
(14147)
(13254)
(13200)
(12610)
(12386)
(12304)
(11933)
(11526)
(11518)
(11321)
(11034)
(9768)
(9475)
(9415)
(8848)
(8771)
(8770)
(8688)
(8560)
(7950)
(7584)
学科
(55147)
经济(55036)
管理(52175)
(48672)
(40590)
企业(40590)
方法(23283)
(21172)
(20004)
数学(19465)
数学方法(19140)
中国(18461)
(15398)
(13975)
银行(13957)
业经(13563)
(13212)
(13045)
财务(13006)
财务管理(12963)
(12756)
(12723)
企业财务(12314)
(12212)
金融(12209)
理论(11898)
(11303)
保险(11211)
体制(10679)
(10405)
机构
大学(228560)
学院(227030)
(87831)
经济(85634)
管理(84371)
研究(74747)
理学(70880)
理学院(70062)
管理学(68733)
管理学院(68288)
中国(61365)
(49780)
(48370)
科学(44899)
(38141)
财经(37589)
(36648)
(36523)
中心(35310)
(33994)
研究所(33884)
业大(31468)
北京(30682)
(28908)
(28850)
农业(28568)
师范(28491)
财经大学(28004)
经济学(27572)
(26945)
基金
项目(144713)
科学(113003)
研究(105848)
基金(104758)
(91443)
国家(90680)
科学基金(77384)
社会(67098)
社会科(63400)
社会科学(63380)
(55940)
基金项目(54342)
自然(49639)
教育(49621)
自然科(48535)
自然科学(48518)
自然科学基金(47661)
(47265)
资助(43627)
编号(42910)
成果(37201)
重点(32713)
(32472)
(31810)
课题(30300)
(30170)
(29467)
(29090)
创新(28330)
教育部(28040)
期刊
(101592)
经济(101592)
研究(71787)
中国(52542)
(41995)
学报(37476)
(34508)
管理(33608)
科学(32964)
大学(29071)
(28547)
金融(28547)
教育(28156)
学学(27348)
农业(22541)
财经(19819)
技术(19661)
(16907)
经济研究(15607)
业经(15207)
问题(12503)
(12031)
图书(12020)
(11900)
理论(11034)
财会(10947)
(10479)
科技(10119)
会计(9977)
现代(9938)
共检索到357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温志强  滑冬玲  郝雅立  
群体会聚活动是一项涉及到人、物、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在"自组织"秩序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活动。通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分析,认为每一起群体踩踏事故都是历经"和平——滞留——踩踏"的过程逐步酝酿和发展的。因个体行动引发的高密度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有"超车式"、"对流式"和"汇流式"三种类型。仪式性公共活动要在畅通有序的信息支付和信息接收互动中,以群众会聚风险预警制度为核心加强相关机制的良好运转,增强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群众的安全意识,从而实现群体活动的有序展开。为此,增强政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防范仪式性公共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温志强  滑冬玲  郝雅立  
群体会聚活动是一项涉及到人、物、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在"自组织"秩序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活动。通过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分析,认为每一起群体踩踏事故都是历经"和平——滞留——踩踏"的过程逐步酝酿和发展的。因个体行动引发的高密度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有"超车式"、"对流式"和"汇流式"三种类型。仪式性公共活动要在畅通有序的信息支付和信息接收互动中,以群众会聚风险预警制度为核心加强相关机制的良好运转,增强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群众的安全意识,从而实现群体活动的有序展开。为此,增强政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防范仪式性公共活动中踩踏风险的基础,弥补制度与规则漏洞和缝隙是前提,并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在高密度人群中的防干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刘思施  谢科范  曹青  
为客观评价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风险,积极采取预警预控措施,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事件梳理,识别了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事件的触发因素,运用模糊网络评价方法(FANP)构建了室外公共场所的人群踩踏风险评价模型,利用Sup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出超矩阵、加权超矩阵和极限矩阵,并得到了模型的综合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事件的关键风险因素排序依次是设备状况O_1、场地障碍O_2和人群拥挤密度I_1,其综合权重值分别为0.128、0.116、0.108。通过对室外公共场所人群踩踏风险因素的综合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田正磊  罗荣华  刘阳  
基于中国A股市场2005—2015年的历史数据,本文探讨了股票所处信息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其系统性尾部风险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在市场极端下跌时,同一网络的基金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使得它们的资产组合调整行为更为一致、呈现出集体踩踏的特征,而这种集体踩踏行为的程度会受到特定信息传递机制的影响,进而影响个股的系统性尾部风险。具体表现为个股所处信息网络的集中度越高、密度越小,系统性尾部风险越高。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股票市场极端波动背后的机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小云  史攀  王博  
传染性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特征,基于中国金融实践研究金融风险的事前传染对于健全系统性风险防范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具有事前不确定性的网络模型研究中国银行系统的偿付能力风险传染,分析银行系统的崩溃机制,同时评估系统性风险水平变动情况。研究发现:破产不是损失传染的必要条件,银行对交易对手未来违约的预期有时会引发即期损失;银行对交易对手的价值重估具有网络效应,在外部冲击较大时会导致"估值踩踏"与银行系统崩溃;系统性风险主要受银行间关联性影响,2016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加强,中国系统性风险总体水平显著降低;银行脆弱性与银行间杠杆有关,银行系统重要性与银行间资产规模有关。据此建议监管层要求银行制定明确的恢复与处置计划,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估值踩踏";同时加强同业创新监管,将银行同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完善政策救助与政策干预框架,提高政策干预的科学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文刚  蔡裕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群众性活动举办越来越频繁和大型化,而大型群众性活动踩踏事件风险也随之增大。群体性踩踏事件并不是一个新型突发事件,但却从未能真正杜绝,既便是在上海这样一个久经历练、城市硬件设施配备较完善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也发生了此类事件。通过分析群体性踩踏事件的特点和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具体情况,对此次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优点和不足分析阐述,从监测、现场引流、限流、指示工作以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对防范踩踏事件发生、做好应急处置等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鹏  陈建国  胡啸峰  
通过对上海"12.31"外滩踩踏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了大规模人群踩踏主要有目标事件明确、人群聚集快速和参与人员结构复杂等重要特征,随后从事件的演化角度分析了大规模人群踩踏事故的致灾机理,并根据人群聚集行为的过程性特点提出了一般性的应对对策。最后,从完善大规模群体性踩踏事故科学理论的角度对大规模人群踩踏灾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郑素静  
随着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由于跨境交易的虚拟性,对买卖双方来说,风险也纷至沓来。保险作为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被逐步应用于跨境电商领域。本文通过对目前跨境电商保险主要产品的分析,指出我国跨境电商保险面临的困境,对如何完善我国跨境电商保险体系、使其在我国跨境电商的风险防范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策略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卓成  陈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旻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调整投资领域的一项创新管理举措,因政府的大力推行与参与而在全国迅速推广,地方各级政府推出大量的PPP项目。PPP项目生命周期长,环境变化大,在其生命周期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法律与监管、财政、政治、融资及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等风险。研究PPP项目运行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对推动PPP项目健康持续运行、提高投资效率,加快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仲民  
本文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必要性为背景 ,论述了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风险 ,并提出了这种风险的研究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茜  汪三贵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新  周琳杰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阐述了中央对手方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在分析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的建立更多是为了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但却忽视了法律基础及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本文提出,应当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我国中央对手方机制,以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整体水平,进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茜  汪三贵  
脱贫攻坚完成后,我国的减贫战略由扶贫转向防返贫。从减贫防贫战略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出发,对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规模性返贫是自然资源环境、结构性因素和市场机制因素等风险因子叠加共振导致脱贫人群损失超载的结果,其评判标准可基于时间、空间、损失三维进行判断。将风险预防原则运用到防止规模性返贫领域,对环境层面、市场层面、主体层面的规模性返贫的潜在风险预防进行了分析。应聚焦于“帮扶机制、瞄准机制、增收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建立及时有效、动态清零、稳定可持续的规模性返贫防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