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4)
- 2023(10275)
- 2022(8295)
- 2021(8017)
- 2020(6508)
- 2019(14869)
- 2018(15165)
- 2017(27766)
- 2016(15431)
- 2015(17872)
- 2014(18124)
- 2013(17553)
- 2012(16479)
- 2011(15000)
- 2010(15259)
- 2009(14240)
- 2008(13947)
- 2007(12804)
- 2006(11605)
- 2005(10158)
- 学科
- 济(56450)
- 经济(56338)
- 管理(38125)
- 业(37605)
- 农(30441)
- 企(25911)
- 企业(25911)
- 农业(19892)
- 方法(17973)
- 中国(17354)
- 地方(16618)
- 制(16100)
- 业经(15955)
- 数学(14838)
- 数学方法(14522)
- 学(14196)
- 财(13601)
- 体(11642)
- 理论(11206)
- 银(10509)
- 银行(10486)
- 融(10267)
- 金融(10259)
- 行(10090)
- 教育(9221)
- 发(9065)
- 贸(8868)
- 贸易(8858)
- 易(8533)
- 教学(8424)
- 机构
- 学院(215672)
- 大学(212587)
- 研究(75859)
- 济(75650)
- 管理(74232)
- 经济(73390)
- 理学(62187)
- 理学院(61320)
- 管理学(59816)
- 管理学院(59417)
- 中国(58676)
- 科学(48854)
- 京(46260)
- 农(45437)
- 所(39217)
- 财(38281)
- 中心(36619)
- 江(36554)
- 研究所(35374)
- 业大(35054)
- 农业(34877)
- 范(32819)
- 师范(32443)
- 北京(29107)
- 州(28768)
- 财经(28380)
- 省(28356)
- 院(27335)
- 技术(26477)
- 师范大学(25518)
- 基金
- 项目(140506)
- 科学(107187)
- 研究(105586)
- 基金(96002)
- 家(84508)
- 国家(83645)
- 科学基金(69240)
- 社会(63054)
- 社会科(58907)
- 社会科学(58891)
- 省(58334)
- 基金项目(50811)
- 教育(49219)
- 划(47987)
- 编号(46167)
- 自然(43585)
- 自然科(42475)
- 自然科学(42460)
- 自然科学基金(41625)
- 成果(39899)
- 资助(38620)
- 课题(33310)
- 重点(31888)
- 发(31041)
- 部(29469)
- 创(28408)
- 年(27572)
- 性(27055)
- 创新(26514)
- 项目编号(26502)
共检索到344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邓桦
历史上瑶族是一个不断迁移的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然而,这个民族却依靠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度戒",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没有因为不断迁居而解体,反而保持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维系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从云南蓝靛瑶"度戒"仪式入手,透过仪式的象征秩序和象征意义,能够揭示出仪式与少数民族集体记忆建构的关系。
关键词:
仪式 集体记忆 建构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彦谚
仪式舞蹈承载着一个族群的信仰理念、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特别是其中的手诀舞、罡步舞、法器舞,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呈现出深厚的文化记忆,蕴含着民族信仰、民族风骨、民族融合的文化遗存。探究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以此解密梅山祭祖仪式舞蹈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内涵,可为现代舞蹈艺术创作提供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和丰厚的文化创作素材,进一步提升人类文化艺术的质量和品位。
关键词:
梅山文化 文化记忆 仪式舞蹈 跄太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云娇 陈斐 罗秋菊
青年群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关键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国庆阅兵仪式作为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对青年人的国家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立足于社交平台"豆瓣"中一个最大规模的线上讨论小组"豆瓣鹅组",将网络社群中的青年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文本数据爬取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阅兵仪式在国家集体记忆建构中的媒介作用,阐释从个体记忆唤醒到集体记忆生成的动态过程、要素与特征,并完善仪式建构集体记忆的链条模型。研究发现:(1)国家庆典仪式对个体记忆唤醒是由外部提醒和内部驱动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2)国家庆典仪式对群体的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呈现出当下性、结构性和群体性的特征,由仪式建构的集体记忆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国民意识、家国情怀和爱国行动3个方面。文章既以中国本土化的大型节庆仪式研究深化了仪式的集体记忆功能与理论内涵,也为网络社群时代强化国家庆典仪式的爱国情感培育功能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式与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缪学超
文化记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每个社会和时代都借助文化记忆的凝聚力维系身份认同。学校仪式是文化记忆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在存储文化传统、强化集体成员的身份认同,以及引导正确的文化行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在现实情景中,学校仪式出现外表形式化、内容空泛化、价值导向媚俗化等问题,表明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彰显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价值,遵循学校仪式的文化记忆逻辑,并对学校仪式进行动态重构至关重要。
关键词:
学校仪式 文化记忆 文化传统 身份认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庆杰
农村空心化所导致的农村产业凋敝、社会散落、文化失序的公共性消解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空间分析路径能够为乡村社会秩序和公共性建构提供一种结构和关系路径。研究发现传统民间文化仪式能够在个体、家庭、宗族、宗族之间、村落之间、跨越省域的空间之间进行有效社会整合,进而建构空间社会网络的公共性。仪式的神圣空间和世俗空间、制度空间和民间空间中多元参与主体在博弈实践中探索行动边界与合作共识之可能性。因此民间信仰仪式的空间流动拓展、多元参与主体的博弈共识能够形成合力,促进乡村社会公共性的重建。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群英
仪式变迁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缩影。调查发现,"坐月子"仪式有"听老人的"和"听医生的"两种理想模式。前者的实质是遵从传统礼仪,后者的实质是服从科学权威。透过农村代际关系与仪式变迁的互动,进而探究仪式主体在传统文化结构与现代医学知识的冲突与融合下的抉择机制。研究发现:老人主导月子里的权力关系模式,形成的核心机制是文化价值的延续与代际功能的互补;对"礼仪"的遵循实质是建立和维护社会身份与社会结构的差异性,"礼仪"象征着社会秩序。
关键词:
坐月子 仪式变迁 代际关系 抉择机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莉 杨昌勇
白裤瑶丧葬仪式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沉淀与关照、族群认同的维系与凝聚、孝道观念的继承与发扬、社会化的发展与完善等教育价值。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本土化教育对民族教育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实施路径都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白裤瑶 丧葬仪式 民族教育 教育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解语
历史记忆是一个族群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并逐渐为本群体所共享的文化意识。居住在滇西鹤庆县六合乡境内的白依人是一个彝族支系。作为一个无文字族群,白依人族源神话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服饰、乐器、舞蹈、古歌、仪式等方面,这体现了祖先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延伸。社会生活是族群历史记忆在世代中展演的舞台。历史记忆在日常场景中通过器物、身体实践和仪式操演的象征性重构,表现出族群试图建立一种与祖先相互关联生活方式的期待。
关键词:
白依人 历史记忆 族源神话 象征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玲 吕嘉祺 周志民
相比于无仪式的行为,仪式化的行为会增强消费体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会更高,并且具有更高的感知价值。一、何谓品牌消费仪式?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仪式化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过程中。例如,百威啤酒推出的"谢谢两次,碰杯两次"的理念;在消费者品尝Guinness黑啤之前,要有一系列缓慢的倒酒行为,完成六个步骤才能达到所谓纯正的Guinness体验,这些都属于品牌消费仪式的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颖
文章以具有"分离家庭"特征的农村留守妻子家庭为分析对象,基于实地调研的经验数据,考察外出丈夫与留守妻子之间的微观互动实践。提出,农村家庭内部的互动仪式因人口流动现象已经发生变迁。当前,以通讯互动、团聚互动、经济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新互动格局之于"分离家庭"的意义是,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外出丈夫借由此种"补位"机制得以维持、表征和再生产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莫莉
在大众传播时代,共同媒介使用、媒介叙述,以及媒介事件所构建的集体记忆三种理论解释了信息传播和媒介消费行为对民族凝聚力建设的作用。而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促使人们改变媒介消费习惯,进而对民族凝聚力建设产生了新的影响。基于理论辨析和案例解读,一方面阐释了新媒体对民族凝聚力的削弱机制,包括打乱人们的共同媒介消费行为、削弱媒介论述中的民族联系、以及消解媒体事件的严肃意义;另一方面解读了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包括提供让人们接触更多民族事件并参与其中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体为凝聚公众而可取之策略。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伟娜 张莉莉
2017年11月3日,贺兰县文广局在贺兰县欣荣村举行了贯彻十九大精神文艺演出活动暨欣荣村分馆开放仪式。自治区文化厅、银川市文化新闻广电局、贺兰县人大、政府及文广局的相关领导出席了开馆仪式。2017年4月,贺兰县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作为全县首批开工项目启动。同时采购了总分馆数字图平台升级及自助借还设备,招标金额达到74万元。欣荣村分馆改造建设经费预计30万元,改造面积208平米,分馆采取文化馆、图书馆共建共享、分
关键词:
文化馆 开馆仪式 贺兰县 图书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芳 张怡
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J县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功能经由成人礼仪式的祖先崇拜的社会秩序维护功能到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开发功能,传师学师仪式经历了"形成-延续-恢复-现代转换"的过程。传师学师仪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濒临失传,到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地方政府创办"传师学师节",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畲族活态博物馆",传师学师仪式如何在社会变迁中转型并得以"再生产",是什么样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借鉴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策略、习性、场域、资本等关键词,分析传统传师学师仪式功能变迁机制,并对传师学师仪式现代转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过程-机制视角分析传统仪式功能的现代转换与再生产补充了以往学界对于仪式研究的简单的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视角,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荣 滕星
对"象征符号"和"象征意义"的全面解读是维克多·特纳仪式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运用"阈限"、"交融"、"结构-反结构"等概念阐释仪式的演进过程。透过特纳的仪式理论反观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不难发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仪式有助于建构良性的"文化认同"、维系民族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
仪式理论 仪式教育 民族教育 教育人类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士泂 赵旭东
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祈雨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典广泛实践于国家与民间社会之中。在革命的话语体系以及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祈雨被贴上“迷信”的标签之后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此,早已失去既往意识形态支撑的祈雨仪式即便被组织起来,其目的也绝不是祈雨,而是夹杂着其他的利益诉求与考量。基于太行山区桃园村复原的祈雨仪式的田野调查,发现活动的组织者为了顺利将这项中断了五十多年的仪式重新启动,构建出一套新的话语体系进行策略试探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可以说,仪式的复原既是社会记忆的再现与重构,更是乡村政治的仪式表达。
关键词:
祈雨 仪式 仪式记忆 乡村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州转移培训模式为例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以云南大理市8个试点村为例
白族茶文化变迁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以云南大理宾川县大罗村调查为例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实证研究——以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为例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以双江县南勐河为例
地形起伏度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傈僳族垂直农业的生态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同乐村为例
空间句法视角下记忆场所的地域差异性研究——以云南怒江流域怒族传统民居为例
西部集体林区天保二期工程民生影响评价——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
以教育促进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