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4)
2023(2252)
2022(1493)
2021(1469)
2020(1208)
2019(2977)
2018(3076)
2017(6108)
2016(3107)
2015(3667)
2014(3603)
2013(3513)
2012(3039)
2011(2702)
2010(2844)
2009(2489)
2008(2442)
2007(2114)
2006(1933)
2005(1720)
作者
(8669)
(7042)
(6991)
(6771)
(4456)
(3342)
(3089)
(2724)
(2634)
(2585)
(2410)
(2395)
(2338)
(2291)
(2222)
(2156)
(2148)
(2133)
(2126)
(2043)
(1764)
(1735)
(1686)
(1653)
(1651)
(1626)
(1556)
(1541)
(1420)
(1418)
学科
管理(8280)
(8277)
经济(8262)
(8034)
(6846)
企业(6846)
教学(3639)
(3442)
理论(3330)
中国(3125)
业经(2916)
方法(2434)
学法(2350)
教学法(2350)
(2282)
(2226)
技术(2188)
(2181)
贸易(2178)
(2122)
农业(2105)
教育(2034)
(1999)
(1986)
学理(1921)
学理论(1921)
地方(1873)
数学(1659)
(1644)
电子(1626)
机构
学院(42221)
大学(40458)
管理(15632)
(13241)
理学(13102)
理学院(12948)
经济(12803)
管理学(12708)
研究(12680)
管理学院(12629)
中国(9673)
(8662)
科学(7988)
(6840)
技术(6524)
(6336)
(6333)
(6250)
(6162)
师范(6086)
中心(6084)
业大(5913)
研究所(5735)
职业(5587)
(5561)
北京(5483)
农业(5017)
财经(4841)
师范大学(4738)
(4627)
基金
项目(27068)
研究(21609)
科学(20468)
基金(17428)
(15289)
国家(15142)
科学基金(12695)
社会(11858)
(11555)
社会科(11141)
社会科学(11135)
教育(10644)
编号(10332)
(9648)
基金项目(9147)
成果(8646)
自然(7930)
自然科(7762)
自然科学(7761)
自然科学基金(7610)
课题(7191)
资助(6959)
项目编号(6304)
(6288)
重点(6205)
(6192)
(6191)
创新(5795)
(5400)
(5356)
期刊
(16375)
经济(16375)
研究(11462)
中国(10868)
教育(9349)
管理(6435)
(6294)
学报(6133)
科学(5486)
技术(5261)
(5237)
大学(4619)
农业(4478)
学学(4141)
业经(3512)
图书(3390)
(3376)
金融(3376)
职业(3342)
(2775)
经济研究(2607)
商业(2372)
(2356)
论坛(2356)
书馆(2311)
图书馆(2311)
财经(2261)
技术教育(2208)
职业技术(2208)
职业技术教育(2208)
共检索到63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扬  
曹禺的早期剧作是中国话剧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经典作品,这与其作品的主题及呈现主题的方式密切相关。在戏剧创作中,曹禺借用复调音乐、宗教仪式在无形中强化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和救赎之意;同时,曹禺在剧作中反复再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礼仪,以此来表现传统伦理对现代人的规训作用。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段,在增强曹禺早期剧作的内在张力的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意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军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戏剧大师,过去对他的研究偏于作家论、创作论及演出论,而对其创作经验总结不够。从编剧学的角度系统总结曹禺的编剧思想和方法,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写我感受最深的东西";"抽取别人的‘金线’,织成自己的‘衣服’";"一个戏要和一个戏不一样";"熟悉舞台、熟悉观众"。力求做到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有机结合。曹禺的编剧思想与方法是他馈赠给后人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永前  陈晓璐  
在《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成年礼这一古老的仪式原型。林道静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挫折,最初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在江华等人的引导下,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考验,最终完成了身份的终极转换,由一位知识青年成长为一位共产党员。这一生命历程,正是古老的成年仪式在当代的置换变形。对《青春之歌》成年礼原型的揭示,有助于从文化层面深化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季卫兵  刘琳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浸润式"教学始终把人的因素尤其是学生放在首位。"浸润式"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实践,到再认知、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浸润式"教学的实践积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升是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着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圣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江西共大职教模式有过大量研究和探讨,再次深入梳理江西共大办学模式并进行历史考察发现,江西共大职教模式的内在机理体现在七个方面:即指向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动灵活的学制建构、"能文能武"的师资队伍、学用结合的专业课程、个性化的招生分配及有声有色的思政教育。共大职教模式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现实的深刻启示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需与体制创新相同步;学制、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联合办学可与校办企业相依托;开门纳师应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社会尊重将与自身认同相促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亿前  徐国庆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呈现模式与其开发应用过程都有着紧密联系。美国专业教学标准的呈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职业能力与普通文化相结合,中高职一体化呈现,词典式编写等,体现了其呈现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同时,这也反映出美国专业教学标准的一些开发理念——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开发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界定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知识、技能和态度。这对我国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丽慧  欧石燕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在写作和阅读科学论文时分别扮演着作者与读者两类不同角色,对科学论文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语义解构。目前的出版平台主要是从作者写作角度呈现科学论文内容,缺乏适应读者阅读的科学论文内容呈现模式。[方法/过程]为了弥补这一研究空白,提出了基于论证结构的科学论文内容呈现模式。首先从读者阅读角度,在图尔敏论证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科学论文通用论证结构模型;然后以化学学科的科学论文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模型的学科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设计了基于论证结构的科学论文内容呈现模式;为了评估该呈现模式的可用性,将其与目前新兴的面向语义出版的RichHTML论文内容呈现模式进行了用户对比测评。[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与RichHTML呈现模式相比,基于论证结构的呈现模式显著降低了读者获取科学论文主旨大意的阅读时间,提高了获取主旨大意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用户满意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娇  赵菊珊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仪式能够唤起人们的集体记忆,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的行为实践,在主题教育中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在实践中,要处理好政治仪式的高度与温度,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推动政治仪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宋佳  王翠萍  
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规模、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泛化的资源与学习者需求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性,急需改进现有的整合方式。文章在综述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开发性研究方法,设计出一种新的整合模式——数字化学习资源发现,通过界定内涵和研究过程,阐述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以期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项欣  祁彬斌  朱学芳  
对多模交互系统进行可用性评估,体现其相对于传统交互方式的比较优势,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建议,更好地满足图博档机构用户需求。在虚拟呈现任务情境下,通过实验研究方法获取任务过程中的主客观数据,在量化的指标体系下对两种交互系统进行可用性评估及对比。多模交互在呈现效果与用户满意度上明显优于传统交互方式,而在任务执行效率及易学习性上不及后者。结果表明,互动型任务将显著提升多模交互的可用性,未来对多模交互的研究应关注沉浸等更高维度指标,以贴近用户的真实体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翠玉   徐雷  
[目的/意义] 数据论文作为描述科学数据的新型出版物,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当前数据论文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呈现数据论文在支撑科学数据理解、共享与重用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揭示数据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重用与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 综合考量数据期刊的代表性、学科覆盖度等因素,选取21种数据期刊并从中随机抽取210篇数据论文,对数据论文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及对数据期刊与数据仓储平台进行网络调查,从文本叙事与数据叙事两个方面分析数据论文的语篇叙事结构以及科学数据的叙事呈现方式。[结果/结论] 共归纳总结出数据论文的4种语篇叙事模式,即IMRaD传统叙事模式、IMDe+[A/Q/U/V]顺序结构模式、V+DeM翻转结构模式以及混合结构模式。数据论文主要采取图表数据摘要、数据可视化、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数据叙事方式并依托数据仓储平台提供数据检索、推荐、计量、引用等交互服务。当前数据期刊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论文文本对科学数据的静态描述,科学数据叙事在交互式可视分析、支撑科学研究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奎   王秀伟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王梦婷  
一、遗产活化"保留风景"的哲学思考在"2018中国旅游风景大会"上,笔者曾经提出"四个风景"理论框架,其中一道"风景",即"保留风景",就是强调"我们已经知道的风景,要把它们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是这个传承是在利用的前提下"。我们知道,文物界一直高呼"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口号,对此我们并不认可,保护和利用应当同时讲,才能实现真正的保护。基于中国文物建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