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0)
2023(7844)
2022(5959)
2021(5250)
2020(4300)
2019(9518)
2018(9548)
2017(18109)
2016(10088)
2015(11316)
2014(11560)
2013(10838)
2012(9594)
2011(8523)
2010(8647)
2009(8347)
2008(8291)
2007(7523)
2006(6813)
2005(6611)
作者
(27976)
(23599)
(23389)
(22416)
(14917)
(10994)
(10580)
(8989)
(8937)
(8322)
(8151)
(7846)
(7757)
(7591)
(7499)
(7239)
(6964)
(6853)
(6797)
(6704)
(6029)
(5688)
(5671)
(5351)
(5328)
(5249)
(5238)
(5237)
(4716)
(4578)
学科
(39177)
经济(39098)
管理(34724)
(30746)
(25912)
企业(25912)
(13841)
中国(13524)
(13080)
(12352)
方法(12187)
业经(11679)
(10211)
数学(10005)
数学方法(9877)
体制(8421)
(8007)
银行(7995)
农业(7912)
(7752)
财务(7722)
地方(7714)
财务管理(7702)
(7631)
(7448)
金融(7446)
企业财务(7337)
(7118)
(6701)
(6563)
机构
大学(142384)
学院(141703)
(59927)
经济(58669)
管理(52493)
研究(49032)
理学(44467)
理学院(43982)
管理学(43272)
管理学院(43004)
中国(37948)
(31617)
(30012)
科学(27671)
(24057)
财经(23830)
(22818)
中心(22180)
(21750)
(21528)
研究所(21344)
经济学(19164)
业大(19052)
北京(18660)
(18119)
(18071)
师范(17893)
(17569)
财经大学(17553)
经济学院(17074)
基金
项目(92594)
科学(73929)
研究(69733)
基金(67992)
(58807)
国家(58327)
科学基金(50410)
社会(46517)
社会科(44063)
社会科学(44055)
(35801)
基金项目(35491)
教育(31922)
自然(30545)
(29833)
自然科(29832)
自然科学(29825)
自然科学基金(29306)
编号(27929)
资助(26304)
成果(23808)
(23479)
重点(21271)
(20794)
(20013)
课题(19986)
国家社会(19958)
(19290)
(18390)
教育部(18232)
期刊
(71575)
经济(71575)
研究(45379)
中国(32982)
(26183)
管理(21895)
(21859)
学报(20865)
科学(19909)
大学(16805)
教育(16200)
学学(15814)
(15676)
金融(15676)
农业(14126)
财经(12575)
技术(11940)
业经(11629)
经济研究(11265)
(10803)
问题(9747)
(7233)
(7063)
现代(6988)
(6981)
世界(6565)
国际(6451)
会计(6299)
财会(6294)
科技(6274)
共检索到223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甘 峰  姚 莉  
APEC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以承诺为基础的非契约化原则和开放主义原则,不能成为实现APEC目标即贸易自由化的有效制度保障,二者反而相互掣肘。以自由贸易协定FTA推动APEC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弥补APEC制度上的缺陷,是APEC可以选择的制度化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志文  
此文探讨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APEC合作模式所遇到的挑战,分析了APEC将继续合作下去的种种影响因素,认为制度化是APEC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永光  
东亚地区一体化呈现勃兴之势,而其制度化程度却非常低,并且在制度化进程中形成了以霸权国家或集团供应制度为主、东亚国家通过合作供应为辅、其他主体供应为补充的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霸权国家或集团供应模式使东亚地区制度处于供应不足和严重私物化状态;受制于霸权国干预或反对、东亚地区各国历史和现实矛盾等诸多因素,东亚国家间合作供应模式仍处于磨合阶段,东亚地区制度供应依然匮乏;供应者和供应领域过于集中。今后,中国需要在东亚地区制度化进程中采取以下路径:加大对东亚地区制度化建设的努力,这也应是中国目前外交核心任务之一;与中国国内制度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朝乐门  
民族预科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实为民族预科教育的持续制度化进程。这一制度化进程经历了起始阶段的创立和模仿性过程下的制度化;初步发展阶段的模仿性过程和规范性压力下的制度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强制性同构下的制度化;规模化发展阶段的高校组织积极利用条件下的强制性同构下的制度化。民族预科教育制度的规制性属性的持续增强与其内在诉求灵活性的固有属性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矛盾。规制性政策的出台者与执行者,应考虑到这种潜在的矛盾,寻求规制与灵活间的平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纯  
高等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确立是德国高等教育职普融合探索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至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从最初只在职业学院开展的"斯图加特模式"到遍及整个高等教育开设的课程模式,从最初的课程模式发展为独立的大学模式。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和分析得出顺应公众的集体期待和获得足够的社会合法性是教育组织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结论。在我国着力发展应用型高校的背景下,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借鉴德国高等教育职普融合的新探索,思考政府、企业、学校及个人应如何承担好自身的角色和责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雪军   付明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屈陆  杜洁  
制度化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对学校德育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制度化对学校德育的异化表现为确定性、科学化与技术化、规训化、外在化几个方面。制度化有悖于道德的生活本性,学校德育需要科学、完善的德育制度体系,但决不需要制度化德育。制度创新是实现学校德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建立行业部门、行业组织的参与机制是推进产教合作的有效路径。2010年3月,国家教育行政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岳南  
履行承诺是诚信的最基本的要求,企业讲诚信就是要信守合同,言出必践。通俗地说,要“说话算数”。说话算数,就要做好两件事:一件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另一件是要管住自己的手。所谓要管住自己的嘴,就是能做到的你才说。不久前在一次类似的论坛会上,我曾谈论过要《准确向客户承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那怎样来管住自己的嘴呢?我们的做法是以事实与数据说话。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推进实践育人上所做的努力,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迈出了可喜一步。尤其是河北省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协同推进下,利用寒暑假连续多年在百万青年师生和千乡万村中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文钦  
本文基于中西关系、政策迁移与制度化的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识教育的起源与扩散进行了历史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探索文理交融的通识教育模式,这一探索主要基于本土实践的需求,通识教育的概念和实践伴随着国人的境外教育考察而为人所知,但影响并未凸显;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识教育概念和实践广为传播,被部分精英综合大学接受之后逐渐扩散到理工院校和其他高校,同时也出现了文化素质教育这一竞争性的本土概念;进入21世纪后,通识教育的实践逐渐被制度化与机构化,同时超越单一的课程维度,引入导师制、住宿学院制、荣誉学位等育人举措。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在课程和组织层面明显受到西方模式尤其是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影响,本土传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古典人文教育与经典教育传统是中国重视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住宿制书院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古代书院传统的现代延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玉洁  刘秋妹  吕建华  朱坦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的国家之一,完善的立法体系是保障EIA有效性的基础。回顾了我国EIA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历程,阐述了EIA的立法背景和主要驱动力,最后从完善立法框架及建立外部支持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章小东  
市场经济改革带来了传统国企工人与农民身份逐步向城市工人身份的转变,而在此过程中,工人的罢工行为一直成为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重要动力。在对罢工权利规制的模糊地带中,工人罢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却也反映出了我国情境下的特殊逻辑。本文通过梳理罢工制度与行为的鸿沟,分析并讨论罢工的解决方式,提出我国工人罢工行为催生出"制度化效应",却未能形成"制度化结果",在这样的状况下,劳动关系中的各主体的利益关系与权力关系也实现了重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三百  
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发现,住房产权、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公众参与行为。本文在阐述中国住房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和户籍制度等独特背景的基础上,首次运用中国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完全住房产权显著提高城市居民制度化公众参与的概率,共享产权对制度化公众参与无显著影响,而这两类住房产权对城市居民非制度化公众参与都没有显著影响;对公共服务不满意者制度化公众参与的概率更低,而更倾向于选择非制度化公众参与。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地户籍居民对公共服务越不满意则越少选择制度化公众参与,即支持"疏离假说";非本地户籍者居民中拥有住房产权且对公共服务不满意者,制度化和非制度化公众参与的概率都更高,支持"负面投票假说"和"住房投票假说"。鉴于住房产权的这种广义虚拟经济属性及其影响的异质性,多渠道增加对流动人口的住房供给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可有序扩大公众参与,进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平等程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曾湘泉  
劳动争议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追踪调查(2012年数据)探讨了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企业工会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推动劳资争议通过制度化途径解决,特别是在推动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等方面;企业归属感越强的员工越倾向于选择协商、调解和工会维权等制度化途径来解决劳资争议,而选择非制度化途径的可能性越低。而建立基层工会参与的第三方调解机制有利于推动劳动争议的制度化处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