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1)
- 2023(9844)
- 2022(7202)
- 2021(6351)
- 2020(4658)
- 2019(10182)
- 2018(9669)
- 2017(17779)
- 2016(9947)
- 2015(10948)
- 2014(11252)
- 2013(10391)
- 2012(9256)
- 2011(8240)
- 2010(8216)
- 2009(7318)
- 2008(7200)
- 2007(6848)
- 2006(6280)
- 2005(5524)
- 学科
- 济(43356)
- 经济(43329)
- 管理(26198)
- 业(22035)
- 地方(17221)
- 中国(16758)
- 农(16348)
- 企(15471)
- 企业(15471)
- 业经(12898)
- 农业(11522)
- 方法(10258)
- 地方经济(8891)
- 发(8801)
- 财(8386)
- 数学(8270)
- 数学方法(8182)
- 制(7992)
- 学(7732)
- 环境(7467)
- 发展(7087)
- 展(7068)
- 教育(6989)
- 产业(6710)
- 理论(6646)
- 融(6487)
- 金融(6484)
- 和(6307)
- 银(6294)
- 银行(6288)
- 机构
- 学院(133759)
- 大学(130070)
- 济(51426)
- 经济(50120)
- 研究(48588)
- 管理(46473)
- 理学(38885)
- 理学院(38391)
- 管理学(37626)
- 管理学院(37386)
- 中国(36420)
- 科学(29788)
- 京(28553)
- 财(23946)
- 所(23663)
- 江(22936)
- 中心(22525)
- 农(22445)
- 研究所(21380)
- 范(21222)
- 师范(21047)
- 院(18952)
- 业大(18813)
- 州(18141)
- 财经(17934)
- 北京(17827)
- 农业(17061)
- 技术(16818)
- 师范大学(16803)
- 省(16746)
- 基金
- 项目(91449)
- 科学(72467)
- 研究(72371)
- 基金(62648)
- 家(54509)
- 国家(54009)
- 科学基金(46060)
- 社会(46050)
- 社会科(43482)
- 社会科学(43472)
- 省(38203)
- 教育(33372)
- 基金项目(32691)
- 编号(31315)
- 划(31303)
- 自然(26334)
- 自然科(25651)
- 自然科学(25647)
- 成果(25628)
- 自然科学基金(25126)
- 课题(23267)
- 发(22983)
- 资助(22815)
- 重点(21776)
- 年(19658)
- 国家社会(19205)
- 发展(19138)
- 创(18965)
- 部(18952)
- 展(18794)
共检索到214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邹 孙久文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县域是实现全域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县城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空间。基于“人口—产业—政府”的分析框架,本文在现代化视域下讨论了县域和县城发展的实然与应然。以翔实数据和多元视角,本文研究揭示了县域(城)在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财政状况方面的特征,构建了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县域现代化水平。对县域现代化指数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以高质量的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现代化,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深化制度改革。高质量的县城建设意在强调要强化整个城市体系的局部弱项,形成县城与都市圈、城市群等主要增长极的优势互补。县域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扬长补短”,最终为居民提供合意的生产生活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张晓旭
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县城城镇化的重要制度和工作,各地呈现多个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发展形态。下一步,应尊重县城发展规律、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变迁态势,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特色发展、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县城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旅游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西君 宋金平 郭剑锋 刘昌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驱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的制度至关重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研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经济动能和经济贸易5个维度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世界前沿国家、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发现,2000—2020年中国经济质量明显提升且与发达国家总体差距减小,经济动能和经济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经济贸易差距较小。同时,提出应继续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提升经济效率、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4条路径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县域城镇化是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是中国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县域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演进逻辑与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其演进历程呈现出“两扬两抑”的阶段性特征。县域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存在深刻的逻辑关系,县域城镇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机理在于解决人口规模巨大问题,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县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交融互鉴等方式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发挥县域城镇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需要重点完善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夯实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强化县域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汪宇麒 吴宗福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难以适应共同富裕要求:一是县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三是县域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困难。县级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财政的健康运行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县域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收乏力、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方面。为了夯实县域财政基础,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奠定共同富裕基础;二是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拓宽县域财政来源;三是完善财税政策制度,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四是严格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保证县域经济安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差异化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庞世俊 缑文玉
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嵌入性理论中“文化—政治—结构—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细化构建了“价值取向—县域文化—国家战略—县域治理—社会经济—个体发展—本质认知—表象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分析认为,文化嵌入性、政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据此得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县域内文化现象为切入点,为职业教育注入文化底蕴和动能;以优化县域政治实践为重点,引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县域职业教育多元适应性;以改变县域职教偏见为痛点,多方合力弥补社会结构性缺陷。
关键词:
县域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嵌入性理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詹臣源 易祥发 黄衍 戴永务
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对扩大林业碳汇供给的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福建省58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归因理论和因果复杂性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四个维度,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及其支撑要素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碳汇试点情况的一致性得分为0.92,大于阈值0.90,而林业系统人力资源在80%的程度上出现在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不同路径中,表明这两个变量是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解释变量。(2)林业产业重视度、林业管理能力、资源环境和试点政策所含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5条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整体解的一致性水平为0.90,整体覆盖度为0.64。(3)县域林业碳汇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型、林业系统推动型、综合联动型和项目试点型四种类型,分别有12个、4个、3个、2个县域属于以上四种发展类型。文章基于多要素视角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县域层面识别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关键支撑要素,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现有县域林业碳汇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文章提出继续发挥试点政策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加快恢复各级林草机构的设置、发挥现有优势要素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等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万明
四川省北川县城作为"5.12"特大地震后唯一一座需要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在灾后重建进程中,科学推进北川新县城建设与发展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课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别从推进北川新县城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北川新县城的规划力求体现五个特性、建设妥善处理五个关系、发展着力强化五个重点等值得思考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地震 北川新县城 建设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万明
四川北川新县城规划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辩证的思维,以"回头看"的方式,通过深入分析北川新县城建设与发展的比较优势,力求正确把握优势,巩固发展优势,借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北川新县城 建设与发展 再思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遄 余忠 戴永务 吴赐联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的面板数据,以案例为导向,结合界面理论,选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林业产业现代化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功效与目标3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路径选择进行组态分析。共得到4条组态构型,其中多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数量在组态构型中起核心作用,其他要素则起辅助作用;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在这10年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林业产业持续增长期、林业产业对外扩张期、林业结构变动期3个阶段,并且林产品贸易稳定性与林业产业技术获取、技术改造金额支出存在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建议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林业机械化、以点破面引导非林资本大力介入,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及贸易水平,走国内国外双市场发展之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李培伟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可以归纳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突出表现在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进而衍生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道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底层逻辑框架内,高质量生产力的人民属性得到强化,更加注重人才生产力的形成。以人的现代性作为价值判断,以人的现代化作为终极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推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共同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脉络。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系,包括动力变革机制、结构升级机制、制度治衡机制和人才支撑机制四个维度。实现路径可以归纳为: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依托,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与配置效率;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构建数字新技术供给体系;以质量效益递增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人的现代性最大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心任务,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要矛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昕
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