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23)
- 2023(2516)
- 2022(1955)
- 2021(1685)
- 2020(1286)
- 2019(2905)
- 2018(2945)
- 2017(5472)
- 2016(3048)
- 2015(3543)
- 2014(3590)
- 2013(3349)
- 2012(3004)
- 2011(2628)
- 2010(2757)
- 2009(2453)
- 2008(2526)
- 2007(2345)
- 2006(2168)
- 2005(2017)
- 学科
- 济(11878)
- 经济(11865)
- 管理(11275)
- 业(9067)
- 企(7286)
- 企业(7286)
- 财(6287)
- 中国(5443)
- 农(4319)
- 地方(4118)
- 制(3902)
- 业经(3551)
- 体(3367)
- 财政(3341)
- 发(3026)
- 农业(2901)
- 务(2781)
- 财务(2770)
- 方法(2753)
- 财务管理(2753)
- 企业财务(2635)
- 发展(2501)
- 展(2496)
- 银(2490)
- 银行(2487)
- 体制(2429)
- 融(2426)
- 金融(2426)
- 行(2361)
- 策(2297)
- 机构
- 学院(39642)
- 大学(38731)
- 济(16032)
- 经济(15641)
- 研究(15183)
- 管理(14670)
- 中国(12084)
- 理学(11700)
- 理学院(11566)
- 管理学(11438)
- 管理学院(11366)
- 财(10102)
- 京(8971)
- 科学(8779)
- 所(7755)
- 江(6866)
- 研究所(6831)
- 农(6818)
- 中心(6666)
- 财经(6457)
- 北京(5964)
- 经(5844)
- 院(5601)
- 范(5550)
- 省(5490)
- 师范(5474)
- 州(5308)
- 农业(5182)
- 业大(5156)
- 技术(4888)
共检索到70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国有资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坚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国有资产累积形成相当规模:截至2018年底,我国企业国有权益已达58.7万亿元,金融企业国有权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构建现代化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其三大主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以来,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无论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整体部署,在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还是在政府收入体系的划分上,或者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上,都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更是给财政事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预算是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集中体现,是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财政部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有效发挥了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于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于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代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时期,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全面加强财政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财政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以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财政厅党组提出建设"六强"型财政工作思路,进一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广西财政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昌盛 李承健 江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现代财政是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过程产生的,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职能和财政体制有关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并针对我国财税体系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央地关系、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财税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支柱,并就近期财税改革重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昌盛 李承健 江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现代财政是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过程产生的,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职能和财政体制有关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并针对我国财税体系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央地关系、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财税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支柱,并就近期财税改革重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戚振东 姜德波 施平
随着国家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监督制约公共权力运行,治理贪污腐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国家审计对于保障现代国家治理健康稳定运行的意义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表明我国治国理政步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环境复杂多变、治理风险加剧、全球化扩散和影响等,都给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促进国家善治,带来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审计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在南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双红
财政制度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性制度之一,应充分发挥财政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向,达到更好地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文章从府际关系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对府际关系的优化,完善财政制度,实现财政能力建设的转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并给出相应的保障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学军
2019年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凝聚战线、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要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制度。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治理体系;第三,创新范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第四,提升质量水平,更好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第五,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治理 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颖 刘慧娴 成军
2013年年底,河北省财政厅着眼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建立持续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长效机制为目标,创造性地将公共管理、绩效管理、标准化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优秀传统管理思想与行政管理实际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了规范高效的标准化绩效管理体系。其运行架构可以概括为"14111",即:一基础,以标准化为基础;四环节,以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评、绩效改进为主要环节;一主线,以绩效沟通为主线;一支撑,以信息化为支撑;一保障,以结果运用为保障。整个流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晓亮 沈壮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引前进方向、凝聚思想共识、激发精神动力。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引领作用,需要使之与治理理念互融互通、与治理体系相辅相成、与治理能力建设并行共进,真正将兴国之魂融入国家制度,镶嵌入民众的精神家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京祥 夏天慈
基于治理理论,从中央—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关系维度,分别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在国家治理变迁影响下的演变历程与总体趋向。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变革与治理体系重构的举措,但是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再建构还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1)充分理解"国土空间"的多元价值属性,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不能把空间简单化为"自然资源"载体,谨防规划蜕化为单纯的"资源环境管控技术工具";(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建立与政府事权相对应、层级差异有序的空间规划体系;(3)高度重视规划研究和非法定规划的作用,为空间规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王改改
"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基于国际形势新挑战和国内发展新阶段需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在高等教育宏观治理的政策制度供给及高等教育发展必需的物质资源供给两个条件都得到较大改善的时期,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引领性和决定性作用。在讨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厘清阐释大学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提炼并阐述了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