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4)
- 2023(13848)
- 2022(11724)
- 2021(11004)
- 2020(9124)
- 2019(21062)
- 2018(21180)
- 2017(40086)
- 2016(22834)
- 2015(26160)
- 2014(26680)
- 2013(25588)
- 2012(23333)
- 2011(20823)
- 2010(20950)
- 2009(18640)
- 2008(17901)
- 2007(15632)
- 2006(13857)
- 2005(12232)
- 学科
- 济(82736)
- 经济(82632)
- 管理(62259)
- 业(57049)
- 企(46675)
- 企业(46675)
- 方法(35180)
- 数学(29906)
- 数学方法(29488)
- 农(25662)
- 中国(25119)
- 财(20819)
- 业经(20343)
- 地方(19777)
- 学(19053)
- 理论(17741)
- 农业(16961)
- 制(16144)
- 教育(15445)
- 技术(14287)
- 和(13738)
- 贸(13303)
- 贸易(13292)
- 环境(13018)
- 易(12828)
- 教学(12507)
- 银(12484)
- 银行(12442)
- 务(12367)
- 财务(12291)
- 机构
- 学院(309897)
- 大学(306337)
- 管理(119900)
- 济(112001)
- 经济(109097)
- 理学(103161)
- 理学院(101970)
- 研究(100595)
- 管理学(100098)
- 管理学院(99554)
- 中国(73729)
- 京(66817)
- 科学(63946)
- 财(52785)
- 所(49935)
- 农(49294)
- 江(47987)
- 中心(46507)
- 业大(46047)
- 研究所(45452)
- 范(44568)
- 师范(44196)
- 北京(42147)
- 财经(41779)
- 州(39464)
- 技术(38883)
- 农业(38293)
- 经(37779)
- 院(36880)
- 师范大学(35404)
- 基金
- 项目(211331)
- 科学(164871)
- 研究(160379)
- 基金(148467)
- 家(128065)
- 国家(126878)
- 科学基金(108906)
- 社会(96454)
- 社会科(90934)
- 社会科学(90909)
- 省(85359)
- 基金项目(79636)
- 教育(76382)
- 划(71207)
- 自然(70239)
- 编号(69741)
- 自然科(68562)
- 自然科学(68548)
- 自然科学基金(67268)
- 资助(60242)
- 成果(57373)
- 课题(48710)
- 重点(47421)
- 部(45631)
- 发(44987)
- 创(43773)
- 项目编号(42001)
- 创新(40576)
- 年(40361)
- 科研(39693)
- 期刊
- 济(126367)
- 经济(126367)
- 研究(91504)
- 中国(64824)
- 教育(51232)
- 学报(48480)
- 农(45752)
- 科学(43707)
- 管理(43137)
- 财(39926)
- 大学(36728)
- 学学(33634)
- 农业(31545)
- 技术(30798)
- 融(25057)
- 金融(25057)
- 图书(22571)
- 业经(21539)
- 财经(19564)
- 经济研究(18629)
- 问题(17219)
- 职业(16805)
- 经(16599)
- 业(16005)
- 书馆(15901)
- 图书馆(15901)
- 理论(15210)
- 坛(15114)
- 论坛(15114)
- 科技(14745)
共检索到458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宏建
文章分析了高职公共课考核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以高职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多元化"公共课考核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多方参与协同考核、过程化考核、非量化考核、引入现代技术考核四大公共课考核的方式方法,及其相应公共课考核体制建设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雪平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文章提出要实施职业能力目标导向下"双融合、多元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其方向是确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式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方参与、多维载体"的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实时有效的职业素养培育目标评价与反馈机制;其途径是加强顶层设计、多主体协作育人、丰富育人载体、完善评价机制,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怀远 廖跃华 杨丽英 丁立军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高等性。文章分析了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紧扣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符合因材施教和人才职业发展规律,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药剂设备专业为例,提出了"动手能力、自我更新、创新精神"多元化教学目标;阐述在"多元化"教学目标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的保障和举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宾恩林
随着劳动观念解放、劳动价值凸显、工匠影响力外化,当今的工匠精神具有继承性与时瞻性的时代特征,公共性与经验性的多元内核,信仰性与功利性的社会矛盾结构。由此,蕴含“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构中,知识与素质目标从简单到复合改变,技术与技能目标从高等到专研升级,生产派生目标从适应到创造发展。所以,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知识变通与素养精湛型、产品意识与技艺创新型和技能与技术专深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永红 王诗瑶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其课程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包括知识考核、技能考核、素质考核等。考核内容的多元化需要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笔试和非笔试考核、试卷和非试卷考核、开卷和闭卷考核,以及主体不同的校内考核、企业考核和自我考核。"理实一体化"课程因其自身特点更需要实施多元化考核。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兆珍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如果评价方式不改,教学改革就无法有质的突破,教学效果或教学目标就无法有效达成。本文对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语文应用能力 中职语文 考核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芳丽 王超
考核评价是影响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构建"双主体、三阶段、任务驱动"基于过程的考核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考核分阶段、教师全过程跟踪、学生动态反馈,实现结果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的转变。同时,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全过程考核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考核模式,对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云班课 三阶段 任务驱动 过程性考核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
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在现代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因此,应进一步从能力本位、人性提升、全面发展三个层面上认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目标不仅不切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要,应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人力资源开发。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高职应适当拓宽人才培养基础,加强学生的通识能力培养,并树立大市场观念,不仅考虑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还应考虑学生的需要,摒弃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成才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出相应调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联翔 韩德静
人才不是物化的产品,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不应成为高职教育的唯一目标。如何从人的发展、职业的延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开发、综合素质得到完善、建立起职业岗位的认同感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甚至引领的作用,才是高职人才培养所应具有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培养目标 人性化 职业延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翟秀军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传统考核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反馈,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以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为入口,经过3年试点班实验,相对普通班,在职业素养培养、课堂组织与面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职业技能掌握、企业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好的效果。实现了考核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汽车专业 专业课程 考核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晓元
依据对建筑行业和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分析,从教育分类、培养方式和人才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施工现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等可作为土建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可将人才培养划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专项基本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刚斌
本文根据对高等教育和国家政策的理解,遵循个人发展从自然人到职业人再到社会人的系统性规律,结合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将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为3个目标源和7个目标域,为学院确立具体目标点提供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目标源 目标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 职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有根
陀螺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是以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依托,生命发展与职业能力培养双轮驱动,将职业能力任务化、项目化和模块化,同时关注个体生命发展和职业迁移性的开放式、动态性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势能是推动体系运转的内驱力。文章分析了其创新价值,提出了构建策略,即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生命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构建生态型职业教育框架;研究行动领域素养、能力系统形成机制,建立高职人才素养、能力集合体系和课程体系;立足与区域经济互动融合,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