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4)
- 2023(13000)
- 2022(10840)
- 2021(10321)
- 2020(8500)
- 2019(20018)
- 2018(20211)
- 2017(36989)
- 2016(21226)
- 2015(24907)
- 2014(25403)
- 2013(24397)
- 2012(22639)
- 2011(20534)
- 2010(20956)
- 2009(19128)
- 2008(19287)
- 2007(17643)
- 2006(15461)
- 2005(14414)
- 学科
- 济(83010)
- 经济(82929)
- 管理(51720)
- 业(49932)
- 企(38327)
- 企业(38327)
- 方法(35173)
- 中国(31327)
- 数学(30688)
- 数学方法(30405)
- 农(25626)
- 教育(22014)
- 财(19937)
- 业经(18403)
- 学(18343)
- 贸(18104)
- 贸易(18091)
- 易(17639)
- 制(16759)
- 理论(16654)
- 农业(16574)
- 地方(15801)
- 银(13706)
- 银行(13677)
- 发(13252)
- 行(13071)
- 融(12546)
- 金融(12544)
- 和(12328)
- 技术(11970)
- 机构
- 大学(302122)
- 学院(298879)
- 济(121103)
- 经济(118419)
- 研究(108307)
- 管理(103706)
- 理学(87765)
- 理学院(86624)
- 管理学(84992)
- 管理学院(84403)
- 中国(78940)
- 京(66809)
- 科学(64161)
- 财(55671)
- 所(55517)
- 研究所(50246)
- 农(49071)
- 范(48465)
- 中心(48391)
- 师范(48083)
- 江(47234)
- 财经(43868)
- 北京(43746)
- 业大(41174)
- 经(39834)
- 师范大学(38962)
- 经济学(38611)
- 农业(38470)
- 院(38314)
- 教育(37889)
- 基金
- 项目(186572)
- 科学(145998)
- 研究(144704)
- 基金(130667)
- 家(113054)
- 国家(112007)
- 科学基金(93719)
- 社会(88582)
- 社会科(83564)
- 社会科学(83539)
- 教育(73480)
- 省(72986)
- 基金项目(67717)
- 划(63305)
- 编号(62164)
- 自然(56802)
- 自然科(55454)
- 自然科学(55438)
- 自然科学基金(54446)
- 资助(54084)
- 成果(53841)
- 课题(46105)
- 重点(43876)
- 部(43434)
- 发(42281)
- 创(38659)
- 性(37839)
- 年(37590)
- 教育部(37573)
- 大学(36552)
- 期刊
- 济(137306)
- 经济(137306)
- 研究(100303)
- 中国(70719)
- 教育(63798)
- 农(45538)
- 学报(45013)
- 财(44303)
- 科学(40850)
- 管理(37254)
- 大学(34860)
- 学学(30950)
- 农业(30942)
- 技术(30675)
- 融(26646)
- 金融(26646)
- 经济研究(22862)
- 财经(22353)
- 业经(21998)
- 经(19451)
- 问题(18508)
- 业(18037)
- 职业(17340)
- 贸(16780)
- 图书(16320)
- 坛(14808)
- 论坛(14808)
- 世界(14710)
- 国际(14512)
- 技术经济(14380)
共检索到466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贺祖斌 卞志国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生长的灵魂之基、精神之源,凝聚着家国情怀、人本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需在把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特质基础上将这些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表达,培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性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卢晓中 李望梅 黄福涛 陈廷柱 李立国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伟
既遵循普遍规律又坚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须以省域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为实践支撑和智力支持。既具有强劲个案特征也担负着重大发展使命的广东高等教育,遵循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遵奉人民至上、全过程民主的发展旨趣,探索形成了以“必需、有用、够用”为核心的发展原则,但仍需聚焦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坚持“重点论”发展策略;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发展道路,探索形成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度创新先行示范”的发展策略,但仍需统筹“改革-创新-发展”的关系以实现高等教育的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问题导向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发展策略,但仍需继续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从后发外生型向后发内生型的转变和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与国际和平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关系的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概括,统筹逻辑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是多个领域之间实现统筹发展,包括人口规模与现代化、先富与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与国际和平发展。通过对这些方面关系的梳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统筹逻辑,进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必须发挥支撑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培养世界中的现代中国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杰远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论题正式提出和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新时代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新时代已经来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起点必然是厘清其理论性质、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实践逻辑等基本问题。理论性质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映射,是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成就的理论判断,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基本内涵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世界教育现代化共性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性,是满足巨大规模人口教育需求、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在本质要求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教育民主性、创造人类教育文明新形态的教育现代化。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教育评价为实践导向,以中国式教师队伍现代化为支撑,以五育融合为实践方式,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践新样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必须将彰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要靠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一是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二是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彦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现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管理会计“看似微观,实则宏观”,管理会计的宏观转向将研究路径延伸至制度的立体式视角。本文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管理会计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下管理会计制度研究焦点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建立宏观理性、中观弹性与微观韧性的创新型管理会计制度框架。该制度框架不仅能够为整个产业以及企业指明发展方向,还能够促进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石峰 王慧敏 孙雷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必须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前提,不断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本文通过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为导向,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格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和要求,主动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新路探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本刊记者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立足专业,带来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发挥数字财税平台与第三方专业服务优势、深化税收共治格局等多份提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范树奎认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质”与“量”并举才能创造更大价值,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以创造价值为核心驱动力,在全周期价值管理牵引、多维度价值工具使用、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专业服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化中国化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在校生数巨大、追求教育公平、理念建设与技术建设相协调、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辅相成、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互促共进内在规定着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人的现代化、家校社协同发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基点。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需要深入理解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加快建设衔接协调融通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加快建构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进教育知识普及与引领公众教育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