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2)
- 2023(7800)
- 2022(6261)
- 2021(5839)
- 2020(4586)
- 2019(10819)
- 2018(10124)
- 2017(18277)
- 2016(9609)
- 2015(10886)
- 2014(10662)
- 2013(10801)
- 2012(10310)
- 2011(9452)
- 2010(9718)
- 2009(8980)
- 2008(9016)
- 2007(8473)
- 2006(7690)
- 2005(7166)
- 学科
- 济(43864)
- 经济(43810)
- 管理(24699)
- 业(21272)
- 企(16894)
- 企业(16894)
- 方法(15108)
- 中国(14854)
- 数学(12903)
- 数学方法(12732)
- 农(11871)
- 地方(10533)
- 学(9407)
- 财(9407)
- 业经(9277)
- 制(8870)
- 贸(8366)
- 贸易(8353)
- 融(8306)
- 金融(8306)
- 易(8070)
- 农业(7402)
- 银(7361)
- 银行(7330)
- 行(7154)
- 理论(6649)
- 关系(6545)
- 教育(6220)
- 体(5911)
- 策(5848)
- 机构
- 大学(142204)
- 学院(137558)
- 济(59110)
- 经济(57833)
- 研究(57179)
- 管理(47451)
- 中国(44470)
- 理学(38914)
- 理学院(38376)
- 管理学(37566)
- 管理学院(37300)
- 科学(32940)
- 京(32440)
- 所(29498)
- 财(29399)
- 农(27031)
- 研究所(26241)
- 中心(25443)
- 江(23255)
- 财经(21575)
- 北京(21317)
- 院(21280)
- 农业(21205)
- 业大(20511)
- 经(19751)
- 范(19202)
- 师范(18912)
- 经济学(18632)
- 省(18306)
- 州(18087)
- 基金
- 项目(87669)
- 科学(68169)
- 研究(63974)
- 基金(63049)
- 家(56984)
- 国家(56512)
- 科学基金(46657)
- 社会(40148)
- 社会科(37894)
- 社会科学(37880)
- 省(32895)
- 基金项目(31269)
- 教育(29623)
- 自然(29541)
- 划(28879)
- 自然科(28860)
- 自然科学(28848)
- 自然科学基金(28358)
- 资助(26342)
- 编号(24886)
- 成果(22035)
- 重点(20887)
- 发(19669)
- 部(19560)
- 课题(19264)
- 创(18034)
- 国家社会(17346)
- 创新(16929)
- 科研(16856)
- 大学(16567)
共检索到24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江宁 陈贞吉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宏波 童顺
新发展格局下“双循环”作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主动选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内部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具备启动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客观条件;其内在逻辑在于开放引致竞争的生产率筛选效应和学习效应,以及制度创新带来的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与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即现阶段再过度依赖对外开放反而会加剧国内市场分割,阻碍国内经济的流转畅通。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出口规模、调整进口结构,采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替代要素,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对外开放 市场分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密 刘晓璇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是新时期我国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双循环关键堵点表现为:消费市场相对收缩导致双循环的核心驱动力不足;市场供需相对低效导致“消费—生产”环节的适配性不足;市场收入均衡性欠佳导致“分配—消费”环节的激励性不足;市场二重分割尚存导致“流通—消费”环节的联动性不足。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双循环的逻辑框架为:构建强大内需市场,实现市场“活跃化”;培育竞争性市场主体,实现市场“高效化”;建立共同富裕的发展机制,实现市场“平衡化”;保障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和价格信号自由传递,实现市场“一体化”。具体实现路径包括:提高市场活跃性,全方位激活强大的国内消费;把握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关系,提高市场竞争性,畅通“以生产促消费”循环链条;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收入公平性,畅通“以分配促消费”循环链条;打破市场分割和封闭小循环,提高市场一体性,畅通“以流通促消费”循环链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兰 刘慧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载体,而新发展格局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构建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要遵循要素资源与环节衔接畅通无阻为基础、技术的自强自立为关键以及产业链内外联动为牵引等基本逻辑机理。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限制要素自由流动;“行政区”经济盛行,影响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牵引不足,内外联动范围较窄;市场制度建设滞后,贸易摩擦频发等。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调整央地政策范畴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引领产业链以推进内外深度开放;建设标准市场机制以保障治理水平提升等渠道,最终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市场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淑梅 王瓅苑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对外开放总体经历了从选择性对外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演变进程。制度型开放聚焦于加速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内制度安排与国际高标准对接、融合、创新,既对外部机制表达一定程度的制度约束,又促进国内制度改革,具有双向性、诱致性和正外部性特征,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目标。目前,我国制度型开放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扩大市场、完善机制、统一规则、促进公平,为制度型开放提供基础支撑。标准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要将标准制度型开放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对标对表发达经济体高标准,完善与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通过制度输出参与全球治理,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翔峰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拓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能够实质性地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厘清相关误区,针对制度性障碍众多、要素市场化规则不完善、一体化市场基础设施滞后、市场藩篱尚未破除等问题,借鉴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和成熟经济体建设市场标准的经验,健全以公平竞争政策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构建各类要素统一市场,注重市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市场开放水平,高标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文武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我国经济领域实施的重大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从深刻的理论逻辑层面去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有助于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动形成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共识。本文从市场经济、生产-市场矛盾、大国优势的理论视角去解析了这一重大战略背后的理论逻辑,揭示了作为一个大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过程中,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必然性,阐释了这一战略在当前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孟晓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还存在以生产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影响市场配置资源、区域性税收优惠不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环境、税收收入与税源背离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等诸多问题,从扭曲市场主体竞争和形成地方行政壁垒两大方面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经验,从以下方面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税制结构,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建立税收环境评估指标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完善跨区域税收分享机制建设;加强横向税收协调统一与征管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国锋 邹溪洋 王洪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外开放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理论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条路径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效应。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志彪 郭梦华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从建设全国统一市场的角度推动产业链现代化问题,不仅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政策实践意义和具体可操作性。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缓、要素流动不够充分、个别地方存在市场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行为等,是我国当前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主要堵点和痛点,阻碍了产业链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可以借鉴相关国际经验,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持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强化产业链安全和韧性、产业链与其他要素链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以市场化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所亟待解决的重点方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洪 黄泽霖
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为了阐释两者的内在逻辑统一和协同,本文首先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已经由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以科技和创新为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与以市场制度建设为主导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其次,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视角,本文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定性作用;最后,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本文阐释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基于以上逻辑,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协同发展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志成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高级形态,涉及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关系到制度规则、市场监管、商贸流通、城乡区域、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当前,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基础制度、经济政策、要素市场、流通体系、市场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障碍。相关问题产生有央地财政关系未理顺、政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重点领域改革进程慢等原因。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做好统一和统筹、协同和共享、培育和畅通、清理和破除、规范和整顿五方面的重点工作,确立公平竞争审查、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要素市场化改革、区域协同发展、市场交易平台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五大政策支柱,落实好建章立制和破除壁垒两方面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雪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1)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戚聿东 郝越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义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然而我国由于经济转轨和追赶型增长模式带来了根深蒂固的行政垄断认知和行为,仍存在歧视性产业政策干预严重、市场分割、自然垄断规制乏力等问题,这成为我国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大阻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规制行政垄断的最佳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过程中,要以增量入手,促进产业政策的功能化转型,同时对存量进行分类治理;完善审查机制,加强法律认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整合;发挥负面清单制度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协同效应;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倡导普及公平竞争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