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9)
2023(6373)
2022(5086)
2021(5029)
2020(3897)
2019(8922)
2018(8942)
2017(14610)
2016(9541)
2015(11325)
2014(11786)
2013(10480)
2012(9682)
2011(8564)
2010(9167)
2009(7681)
2008(7892)
2007(7674)
2006(6693)
2005(5807)
作者
(23271)
(18974)
(18934)
(18661)
(12068)
(9210)
(8873)
(7541)
(7407)
(7299)
(6580)
(6425)
(6282)
(6249)
(6138)
(5909)
(5739)
(5663)
(5554)
(5464)
(5108)
(4899)
(4855)
(4652)
(4578)
(4444)
(4427)
(4345)
(4003)
(3987)
学科
管理(21884)
(20538)
经济(20515)
(14396)
(13897)
教育(13512)
中国(12302)
教学(11822)
(11701)
企业(11701)
理论(11170)
财政(10190)
(9116)
(8450)
学法(7622)
教学法(7622)
地方(7611)
(6707)
业经(6348)
学理(6251)
学理论(6251)
政治(5853)
思想(5684)
工作(5656)
(5620)
研究(5612)
农业(5446)
学校(5437)
思想政治(5372)
政治教育(5372)
机构
学院(113695)
大学(112229)
研究(35920)
管理(31858)
(31788)
经济(30409)
中国(25805)
理学(25502)
理学院(25049)
(25036)
管理学(24135)
管理学院(23917)
(23362)
(23211)
师范(23042)
(22248)
科学(22228)
教育(19780)
职业(19750)
技术(19647)
(18216)
(18120)
师范大学(17532)
中心(16937)
北京(16399)
研究所(15659)
(15361)
财经(14486)
技术学院(14013)
职业技术(13950)
基金
项目(63867)
研究(59006)
科学(46820)
基金(35887)
教育(34105)
社会(30104)
(30103)
编号(29954)
(28659)
成果(28212)
国家(28173)
社会科(27864)
社会科学(27857)
课题(24184)
(23891)
科学基金(23114)
(22077)
基金项目(18302)
项目编号(17686)
规划(16301)
(16276)
研究成果(15892)
重点(15374)
大学(15242)
(14932)
资助(14563)
(14097)
(14095)
(14089)
阶段(14048)
期刊
教育(48157)
(46758)
经济(46758)
中国(42521)
研究(42345)
(22067)
学报(15932)
技术(15195)
职业(14879)
(14417)
管理(13899)
图书(13768)
大学(13342)
科学(11290)
书馆(10679)
图书馆(10679)
学学(10408)
农业(9937)
技术教育(8808)
职业技术(8808)
职业技术教育(8808)
(8576)
金融(8576)
(8397)
论坛(8397)
高等(8226)
业经(7816)
财经(7667)
成人(7129)
成人教育(7129)
共检索到202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敏  
大学生是连接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如何利用课程思政建设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是当下值得探索的议题。由王昕晔、谢铮及宿哲骞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书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探索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提供思考借鉴。该书共分为六章。首先,辨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区别,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方式与途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虹  
21世纪许多问题的解决 ,都需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突出狭义教育性原则、尊重学生原则、参与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为高校素质教育服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演化得越来越激烈,医患恶性事件频发,造成惨痛结局。在痛心之余反思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除了因医疗卫生制度层面的设计缺陷和管理层面的执行不力,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纠纷频发并上升为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应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校办学和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人文素养在生源上的缺失。我国的招生制度规定医学专业只能招收高中理科学生,文理分科不仅使理科生与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肖沫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在高校,人文精神表现出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文明高尚、爱国敬业、与时俱进、不畏艰难的特征。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不容乐观:拜金主义泛滥,功利主义盛行,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漠等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强对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成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毅  
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科学技术服务于人文教育的全新尝试。本文从理性精神、进取精神、协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论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的实际状况,旨在说明“课程整合”对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作用,以期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引起重视与推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陆有铨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同旧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旧的人文精神已经不足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新的人文精神,以适应当前人类社会的需要。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学校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可以在很多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因此,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当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根据社会需求,从学生自我发展内在动力、教师全面引导、学校创造良好氛围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丽  
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人文精神重建,是当前高教的重要课题;指出共青团担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团组织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教育应当是最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理应最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从中我们将在有关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许多新的灵感。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看到实然的教育和应然的教育之间的偏差和距离,而且更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教育及其改革的出路和希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爱华  
近年来,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话题成为图书馆学界讨论的热点。把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课堂,作为师生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与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是密不可分的。图书馆员的人文精神就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云瑞  程刚  
现代社会对高校管理的认识不应仅仅停留在科学管理的层面上,还应体现人本管理的精神,并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洪林  高育红  
高校管理过分强调规范化、效益性的现状决定了高校管理理念应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改革方向。从教育与办学两个角度及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高校管理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建大学文化等高校管理理念的构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又光  
论人文精神涂又光①人文精神,在中国,在西方,象一轮喷薄而出的海上红日,正在高等教育中升起。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传说五帝到清朝末年,可谓“人文”阶段;近百年来,可谓“科学”阶段;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