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2)
2023(15664)
2022(13007)
2021(11814)
2020(10081)
2019(22273)
2018(22149)
2017(41875)
2016(22600)
2015(25324)
2014(24583)
2013(23900)
2012(21799)
2011(19244)
2010(19518)
2009(18489)
2008(18462)
2007(16768)
2006(14801)
2005(13675)
作者
(62860)
(52985)
(52461)
(49651)
(33439)
(25058)
(23687)
(20156)
(19939)
(18882)
(17890)
(17843)
(16926)
(16876)
(16389)
(15832)
(15622)
(15422)
(15347)
(14913)
(13220)
(12889)
(12755)
(12121)
(11794)
(11770)
(11572)
(11472)
(10473)
(10315)
学科
(95169)
(90620)
经济(90483)
(87475)
企业(87475)
管理(86152)
方法(33894)
业经(32263)
(32209)
(30019)
数学(24893)
(24766)
数学方法(24647)
中国(24141)
(23051)
财务(23012)
财务管理(22983)
企业财务(21769)
技术(21466)
农业(20714)
(19413)
地方(18781)
理论(18183)
(17124)
(16799)
(16429)
(16247)
体制(15734)
(15512)
银行(15483)
机构
学院(316445)
大学(309920)
(128704)
经济(126023)
管理(125510)
理学(106919)
理学院(105794)
管理学(104301)
管理学院(103682)
研究(101662)
中国(81949)
(65615)
(64626)
科学(60470)
(51650)
(51022)
(50128)
财经(49599)
中心(47192)
研究所(44791)
(44762)
业大(44482)
北京(40600)
农业(40337)
(39736)
(38777)
师范(38349)
经济学(38026)
(37825)
财经大学(36197)
基金
项目(206872)
科学(165429)
研究(155177)
基金(150156)
(129320)
国家(128152)
科学基金(112430)
社会(99737)
社会科(94474)
社会科学(94453)
(83740)
基金项目(79654)
自然(71614)
教育(70353)
自然科(69973)
自然科学(69956)
自然科学基金(68790)
(68319)
编号(62580)
资助(59075)
成果(50229)
(48500)
重点(46530)
(45259)
(45025)
创新(44459)
课题(43967)
(43497)
(42820)
国家社会(40908)
期刊
(152858)
经济(152858)
研究(95061)
中国(69474)
(55338)
管理(53856)
(48606)
学报(44015)
科学(43539)
大学(34624)
教育(34386)
农业(32884)
学学(32716)
技术(30892)
(30483)
金融(30483)
业经(27816)
财经(25135)
经济研究(23522)
(21795)
(20132)
问题(19489)
技术经济(17221)
财会(16147)
现代(16120)
科技(15941)
商业(15212)
会计(15143)
(14621)
(14492)
共检索到488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记友   杨忠   汪涛   丁琨  
由领军企业主导构建创新链,有益于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过往研究缺乏从领军企业视角探讨创新链的结构特征及协同机制。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华为公司为案例对象,探究这一问题。结果表明:(1)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各个阶段间具有关联交互关系,链中主体间的关系包括共生、竞争和合作,表现出多阶段关联交互和多主体共生竞合的结构特征。(2)领军企业采用由正式合同和技术标准组成的集中控制机制,以及由成就分享、知识披露、投资锁定和合作经营组成的定向激励机制,促进链中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两类机制具有二元性特征。本文对创新链的结构与协同机制研究产生贡献,为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构建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记友  盛志云  
领军企业创新链是组织演化出现的新形态,通过对华为创新链运作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华为创新链构建呈现出嵌套式结构,且由内部和外部两层系统构成,其中内部系统参与者为领军企业的组织单元,外部系统参与者为学术界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主体和产业界的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商业主体。领军企业为实现创新链上不同类型参与者的高效协同,综合采用市场合同约束、社会资本分享、商业利益捆绑、内部市场设计和科层权威治理等多重协同机制。结论可深化并丰富领军企业创新链及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研究,为领军企业协调创新链中成员间的协作关系提供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孟琦  韩斌  
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协同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和利用联盟企业技术创新与能力,增加联盟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战略联盟技术创新过程协同和技术创新行为协同两个环节看,技术创新行为协同为技术创新过程协同提供基础与背景支持,并贯穿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始终;而技术创新过程协同促进技术创新行为协同的改进与发展,并为其提供技术、结构、流程上的支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江露薇  刘国新  高海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分布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获取创新成果、提升创新水平的范式革新。基于分布式创新理论,建立以研发为中心、以信息化管理体系为支撑的分布式创新协同机制理论框架,并以三星电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的案例分析方法,重点探究分布式创新模式下三星电子公司各创新要素之间协同创新的机制、流程与成果,以期为企业制定内部创新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万  杨坤  
为探索责任式创新下多利益攸关主体协同共赢方案,构建了政府、创新企业和公众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及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责任式创新过程中,三方最终的演化稳定策略是政府规制、创新企业履行和公众参与,且政府的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创新企业的策略选择,同时公众参与促使博弈更快达到均衡状态。规制成本、惩罚强度和负外部性价值补偿等单个外生变量是相关主体策略选择的“红线”,但模型最终的稳定均衡策略主要受相关多个外生变量的综合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义勇  杨忠  
创新链断裂或功能结构的不匹配、不完整是导致我国创新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并完善创新链以促进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当务之急。本文依据巴斯德象限理论,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对中车四方创新链的构建及运行模式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创新主体、创新目标、连接关系及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提炼出领军企业创新链的协同创新理念、模式和机制。研究发现:(1)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融合的新巴斯德象限理论是指导领军企业创新链构建的协同创新理念;(2)基于新巴斯德象限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是领军企业创新链功能得以发挥的有效创新模式;(3)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互动的创新体系是领军企业与各创新主体得以高效协同的重要保障。总之,本文为我国领军企业创新链的构建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楚涵  吴松江  
农业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同。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调意愿不强、各类治理主体的目标和行为失谐、灾害信息失真和治理主体间沟通不畅成为有效协同治理困难的症结。因此,化解协同治理难应围绕"协同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加强政府主导能力建设、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升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同机制,为农业自然灾害协同治理提供理念、组织、信息多重保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翔  陈继祥  
新创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新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需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混合模式。文章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了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的机理,构建了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共演的CGP模型。从新创企业创业的各个阶段出发,分别研究了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机制,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保宗  周劲  
"产业体系"是中国语境下的独特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既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突出矛盾,也体现了产业政策模式和重心的转变。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从产业角度对国民经济构成的一种阐释,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在协同关系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间也不是平行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立体交互关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开放互动性、灵活高效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是要素间单向联系的机械组合,而是每一个要素间关联互动的整体系统;没有统一合意的标准模式,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呈现出多种具体形式;不是静态的稳定状态,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征;不是孤立运行的封闭系统,而是国际共振的开放结构;不是一劳永逸的目标,而往往根植于灵活高效的协同机制。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筑有利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协同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宏斌   季荣花   齐政尧   石羡  
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市场各行业中非领军企业数据,考察行业领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溢出效应及其对同行非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1)领军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同行非领军企业的创新产出,这一效果主要通过“引领带动效应”和“资源溢出效应”两条路径实现;(2)企业特质及行业特征差异均会显著调节领军企业数字化转型溢出效应的强度;(3)领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同行非领军企业的创新产出后,进一步赋能同行非领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结论为我国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以及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创新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钟   孙诺诺  
领军企业如何通过构建创新网络影响创新链上企业创新发展,对于实现产业层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控股子公司协作的视角出发,本研究将子公司跨界搜寻范围作为中介变量,其网络特征作为调节变量,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探究领军企业网络能力对创新链上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领军企业的网络能力显著影响链上企业的创新能力,其子公司的跨界搜寻范围扮演着两者之间的中介“桥梁”。由于子公司表现出了对领军企业的替代性,子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和技术多样性均会削弱领军企业网络能力对链上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完善企业网络能力的作用机制,拓展控股子公司在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跨界搜索行为与其角色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对领军企业带动创新链上的企业集群式创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杰   范雨婷  
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企业韧性和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路径。本文从企业韧性的产业链协同视角,在分析创新投入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后,利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企业韧性影响。基准检验发现,创新投入与企业韧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影响企业韧性。异质性研究表明,创新投入与企业韧性的“倒U型”关系在新冠疫情前的2007—2019年南方地区和2007—2021年的国有企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更加明显;相较于成长期的企业,处在成熟期的企业韧性对研发投入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投入和韧性也呈现“倒U型”关系,且企业韧性具有产业链协同效应,上游企业韧性增强对下游企业产生正向溢出,提高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的韧性。本文以创新投入为切入点,丰富了企业韧性和产业链协同的研究思路,为中国产业链安全和韧性提升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宏斌  刘芳林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传统封闭式研发受到冲击。自媒体为实现与外部资源协同的开放式研发创造可能。基于价值链视角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法,本文搜集整合海尔和小米两家企业自媒体与用户互动内容,搭建"用户-企业协同创新"模型,揭示用户参与对价值链活动的影响及自媒体作用机制:创意构想阶段,通过自媒体交互捕捉用户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获得增值;研发设计阶段,自媒体创造调研环境并整合设计资源,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获得增值;生产测试阶段,用户与企业持续互动促进产品迭代,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增值;推广销售阶段,自媒体拓展营销渠道,用户持续进行问题反馈,营销和服务活动获得增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建斌  付丽丽  薛云  
企业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所拥有或能够调动的知识资源及其多样性;获取外部知识和挖掘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协同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核心机制。Web2.0应用具有平台特性、知识资本特性和知识协同特性;Web2.0应用将提升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能力,本质上是增强企业对内外知识资源的调动和整合能力,并通过知识协同有效促进知识创新的实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兵   李儒晶   张西林  
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分析与刻画了典型跨国企业的跨国运营战略、供应链运营模式、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协同机制,归纳出适合我国跨国企业的三种供应链结构,即串行模式、双供应链和“一大多小”星状结构,以及实施供应链协同的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纵向横向混合一体化机制。采用这些结构的供应链是由中国本土生产基地和海外工厂关联组成,权衡了低成本与快速响应两种目标。研究结论与“双循环”发展战略相吻合,为培育我国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提供了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