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1)
2023(2625)
2022(2408)
2021(2225)
2020(2087)
2019(4614)
2018(4510)
2017(9198)
2016(5056)
2015(5485)
2014(5478)
2013(5675)
2012(5008)
2011(3882)
2010(3993)
2009(3908)
2008(4924)
2007(4283)
2006(3763)
2005(3447)
作者
(12235)
(9946)
(9913)
(9866)
(6418)
(4838)
(4609)
(3906)
(3720)
(3685)
(3516)
(3456)
(3453)
(3279)
(3094)
(3051)
(3018)
(2953)
(2835)
(2780)
(2628)
(2569)
(2445)
(2338)
(2336)
(2308)
(2216)
(2200)
(2022)
(1995)
学科
管理(23417)
(21894)
(21598)
(20796)
(20287)
企业(20287)
税收(20164)
(20000)
(17013)
财务(17012)
财务管理(16976)
企业财务(16125)
(11425)
经济(11408)
方法(6008)
数学(5198)
数学方法(5167)
会计(4968)
财政(4626)
(4294)
国家(4167)
(3924)
(3920)
(3472)
银行(3468)
(3196)
(3095)
(2945)
(2673)
收入(2603)
机构
学院(62638)
大学(60047)
(28429)
(23081)
管理(22650)
经济(22553)
理学(18740)
理学院(18614)
管理学(18405)
财经(18351)
管理学院(18304)
中国(16753)
(16276)
研究(15376)
会计(13626)
财经大学(13141)
(11806)
(11518)
(11428)
(11056)
税务(8791)
财政(8604)
(8594)
(8333)
科学(8327)
(8233)
(8027)
会计学(8018)
(7939)
北京(7762)
基金
项目(31213)
研究(23810)
科学(23497)
基金(22801)
(19009)
国家(18833)
科学基金(16620)
社会(14686)
社会科(14117)
社会科学(14111)
基金项目(11996)
(11451)
自然(10583)
编号(10504)
自然科(10251)
自然科学(10250)
资助(10196)
自然科学基金(10098)
教育(10018)
成果(9975)
(9298)
(9129)
项目编号(7971)
(7899)
(7878)
阶段(7871)
阶段性(7557)
(7062)
(6900)
重点(6600)
期刊
(31781)
研究(25925)
(25384)
经济(25384)
(18179)
会计(15971)
(15170)
税务(13455)
财会(13309)
中国(11998)
通讯(8794)
会通(8788)
财经(8663)
(8019)
金融(8019)
学报(7915)
(7044)
管理(6468)
大学(5751)
(5739)
学学(5703)
之友(5070)
月刊(4962)
科学(4816)
与会(4724)
财务(4724)
经济研究(4696)
(4521)
(4469)
(4211)
共检索到109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海涛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运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入手,结合税法的有关规定,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分析。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汪永兰  
一、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准则比较,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准则中规定:“债务人以低于应付债务的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用以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低于应付债务账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友占  刘瑞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雨  
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环境恶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影响,令企业无法如期偿还债务,致使企业进入资产不足的困境。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通常会采取重组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对于债务人以及债权人的财务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着重分析在企业的债务重组中,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新贵  章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首次明确了新税法下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处理方法,并根据债务重组的不同情形,分别明确了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孙进鹏  
一、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一)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首先,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谨慎性原则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资产存在减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进明  
企业债务重组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会计准则和税法对债务重组的处理规定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造成债务重组成为企业涉税业务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针对不同的债务重组方法,分别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它债务条件等债务重组方法的特点和差异性。通过实例进行详细地研究和诠释债权、债务人在债务重组经济事项中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磊  
对企业资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直接影响着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确定。本文就企业所得税资产税务处理的理论创新、企业所得税立法中如何对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在企业所得税立法中如何对各项资产进行分类,哪些资产可以确认为税收处理项目,如何对各项资产进行计价,如何在税前进行固定资产和生物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存货成本的结转、投资资产成本的扣除,资产的处置如何进行税务处理等意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玉玉  高允斌  
新修订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对债权人在重组中获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权益工具的会计计量方法以及可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作了与原准则不同的规定,对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采用了简化的方法,而税法则未随会计准则的修改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由此必然产生若干税会差异调整事项。而全面"营改增"后,对资产计价和收入计量必须要考虑到增值税的影响因素。本文对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会计准则实施后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三种典型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蔡江新  高允斌  
本文在简要介绍新修订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和实务操作层面分析了新准则下不同交易和不同会计方法涉及的税收处理及税会差异:符合相应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否则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符合且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投资方和被投资企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存在差异;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因纳税处理时对换出资产通常要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会产生税会差异。还探讨了新准则及税收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曲明荣  
文章首先分析了同一经济事项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同的原因,其次以资产为例从确认、计量、价值转移三方面剖析了税法与会计的异同点,并指出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不同作用,二者不可能完全趋同,但尽最大可能使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应该是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尤其是非上市公司会计准则时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准绳。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刘文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所得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同时实施,加大了企业会计工作的难度。如何正确理解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法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学健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涉及增值税、营业税等多个税种,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资料对于相关税费处理的规定极为笼统简约,文章针对交换涉及的每个税种具体情形,分析论证了有关纳税义务的会计处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丽花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的规定,企业整体资产转让是指一家企业(转让企业)不需要解散而将其经营活动的全部(包括所有资产和负债)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转让给另一家企业(接受企业),以换取代表接受企业资本的股权(包括股份或股票),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允斌  吴明泉  
三、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金额的确定(一)资产损失处置收入、可收回金额等事项的确定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和申报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时,应先扣除资产残值、可收回金额、责任人和保险赔款。其中,当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物资产等发生报废、毁损、废弃情形时,应扣除其残值等收入;当企业的股权投资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时,应扣除其可收回金额;当企业的债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