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0)
- 2023(14096)
- 2022(12403)
- 2021(11601)
- 2020(9793)
- 2019(22760)
- 2018(22613)
- 2017(43328)
- 2016(23637)
- 2015(26572)
- 2014(26626)
- 2013(25962)
- 2012(23791)
- 2011(21080)
- 2010(21466)
- 2009(19892)
- 2008(18945)
- 2007(16411)
- 2006(14415)
- 2005(12777)
- 学科
- 济(87406)
- 经济(87267)
- 管理(72095)
- 业(65084)
- 企(55451)
- 企业(55451)
- 方法(38841)
- 数学(32680)
- 数学方法(32285)
- 财(27068)
- 农(24089)
- 中国(23935)
- 制(20661)
- 业经(20481)
- 学(19343)
- 地方(18626)
- 农业(15806)
- 务(15740)
- 财务(15667)
- 财务管理(15595)
- 技术(15060)
- 理论(15055)
- 贸(14875)
- 贸易(14862)
- 企业财务(14741)
- 环境(14565)
- 和(14561)
- 易(14423)
- 体(14220)
- 银(13669)
- 机构
- 大学(327305)
- 学院(323787)
- 管理(130147)
- 济(125551)
- 经济(122621)
- 理学(112801)
- 理学院(111507)
- 管理学(109770)
- 管理学院(109163)
- 研究(106477)
- 中国(79565)
- 京(70662)
- 科学(65328)
- 财(62856)
- 所(52613)
- 财经(49341)
- 中心(48625)
- 农(48586)
- 江(47707)
- 研究所(47319)
- 业大(47010)
- 经(44778)
- 北京(44243)
- 范(43196)
- 师范(42840)
- 院(39260)
- 州(38406)
- 农业(37749)
- 经济学(37148)
- 财经大学(36741)
- 基金
- 项目(223846)
- 科学(176044)
- 研究(166348)
- 基金(162400)
- 家(141103)
- 国家(139662)
- 科学基金(120107)
- 社会(104384)
- 社会科(98751)
- 社会科学(98723)
- 基金项目(87085)
- 省(86800)
- 自然(77773)
- 教育(76024)
- 自然科(75855)
- 自然科学(75840)
- 自然科学基金(74475)
- 划(73003)
- 编号(68614)
- 资助(65743)
- 成果(56499)
- 重点(49641)
- 部(49619)
- 课题(46861)
- 发(46624)
- 创(46597)
- 制(44153)
- 创新(43455)
- 教育部(42939)
- 项目编号(42686)
共检索到479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冯均科
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当国家治理“人本化”成为一种趋势时,国家审计也应将其物化的审计对象予以人格化,进而建立以问责政府为导向的审计制度。问责政府所赖以形成的政治基础是,政府不论如何强大,它仍然充任一个代理人的角色;政府必须承担起法定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问责政府必须寻求一种权威性的政治支持。从国家审计发展看,问责政府应当是审计制度建设的基本命题;解决这个命题,应当做好组织制度设计、法律制度设计、人事制度设计、作业规则设计和拨款制度设计等工作。在问责政府导向下,我国审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审计体制的调整、审计职责的转变、审计权限的转型和...
关键词:
问责政府 国家审计 制度建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洁 王茂庆
问责制被运用于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制度看,问责监管集中在隐性债务领域,显性债务领域存在问责缺位问题。由于显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偿债压力日益显现、债务风险愈加现实,应当确立对隐性债务进行风险问责、对显性债务进行绩效问责的合并问责监管,同时积极推进问责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并确立穿透式监管原则。
关键词:
隐性债务 显性债务 问责监管 制度完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洪 王素梅
国家审计从产生之日起,就带有问责的含义。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问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责的效能日益彰显。同时国家审计的范围随着政府责任的扩充而日益丰富。本文以问责为基础提出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家审计发展框架,以期对后期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问责 国家审计 政府责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婧 熊琴琴
一、引言国家审计对象是国家审计机关直接作用的对象,也称为国家审计客体,它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国家审计审计谁",主要的问题是"国家审计审计什么单位",这是国家审计理论构建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国审计法规都对国家审计对象进行了界定,理论界也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国家审计的对象,但由于国家审计对象的界定服从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会金 王素梅
责任监督是政府审计活动的固有功能。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是国家建立责任政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之需。从责任监督、责任评价及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的问责角度看,政府审计的问责机制框架应该由"问"、"责"和"制"三方面组成。关注政府责任是政府审计的始终要求,政府审计问责的边界、深度应随着政府责任的扩充而日益丰富,其最大效用是促进政府达到善治的目的。
关键词:
政府审计 责任政府 问责机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国珍 宋夏云
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改革下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检查取证、业绩评价等,同时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及责任追究。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的科学设计可以增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提高审计问责的效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玉廷 郭林 李冰慧
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反映着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重点,政府预算的有效性离不开审计监督,国家审计制度安排要顺应政府预算的变化,服务于政治文明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政治文明发展带来的政府预算变化,势必对国家审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将政府预算与国家审计的研究置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目标中,在系统地梳理了政治文明、政府预算与国家审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围绕政府预算变化对国家审计提出的要求,从预算透明化、民主化、规范化、绩效化、公正化和问责化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与政府预算相耦合的国家审计制度安排,以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府预算 国家审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秀 郑石桥
沿着国家治理整体构造、问责机制到国家审计这一逻辑路径,探究国家审计的本质,并解释国家审计差异化的原因。国家治理基本构造可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审计本质上属于经济问责,问责对象是政府治理系统中的任务确定及资源配置子系统。在经济问责系统中,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是经济问责信息保障机制,由于各国的国家治理整体构造和问责机制不同,因而出现不同国家的审计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夏丽 许莉
本文以审计署2004~2012年审计结果公告数据为样本,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及问责范围三个维度实证分析我国政府审计问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受托责任"及"国家治理"理论提出了完善审计问责制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林炳发 李耀世 王丽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志娟 韦小泉
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开始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生态环境问题与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责任不清、环境治理不作为和环境责任追究不力存在很大的关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章首先探讨了政府环境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政府环境责任审计及环境责任问责的实施路径,即细分环境责任、明确审计内容、规范审计实施,多元化审计主体和问责主体、完善环境责任问责机制,优化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方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政府环境责任审计 问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生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问责 边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雷俊生 马志娟
审计问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它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任何实现良治的国家均有一套良好的问责制度作为保障。许多国家的审计法规对审计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治理的功能需求与审计问责的供应不足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甚至消除这对矛盾,不仅需要扩大问责范围、完善参与机制、拓展问责方式以拓宽审计问责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而且需要强化机制问责、完善绩效问责、构建风险问责以拓展审计问责的深度,同时还需要整合问责资源、创新问责方式、完善问责立法以加大审计问责的力度。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审计问责 国家审计 国家良治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汪金普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不断扩大任中审计的同时,以拓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促进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深化为目标,以达到积极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问责评议制度(以下简称问责评议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宿迁市推行的问责评议制度,是指对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内部审计和我国中央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有许多重大差异,文章从公共问责的视角来探究这种差异的原因。按公共责任、机会主义、问责机制、审计这一逻辑路径分析发现,中美两国中央政府部门内部审计差异的原因是其生态环境所决定的,而这种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就是问责机制。异体问责催生同体问责,同体问责催生内部审计,问责的强度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规模和独立性,问责的内容决定内部审计业务类型。没有异体问责,同体问责也就没有基础;没有同体问责,内部审计也就没有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