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3)
- 2023(7012)
- 2022(5801)
- 2021(5195)
- 2020(4328)
- 2019(9581)
- 2018(9710)
- 2017(18003)
- 2016(10043)
- 2015(11232)
- 2014(11195)
- 2013(10795)
- 2012(9694)
- 2011(8781)
- 2010(9061)
- 2009(8605)
- 2008(8580)
- 2007(8268)
- 2006(7403)
- 2005(6684)
- 学科
- 济(35713)
- 经济(35644)
- 管理(34791)
- 业(26525)
- 企(22399)
- 企业(22399)
- 制(12713)
- 财(12571)
- 中国(12445)
- 农(12324)
- 环境(11255)
- 方法(10542)
- 业经(10192)
- 地方(9761)
- 体(8513)
- 数学(8497)
- 数学方法(8411)
- 农业(7719)
- 发(7698)
- 划(7689)
- 学(7473)
- 体制(7227)
- 银(7090)
- 银行(7074)
- 务(6772)
- 行(6756)
- 财务(6744)
- 财务管理(6727)
- 融(6725)
- 金融(6722)
- 机构
- 学院(137735)
- 大学(136229)
- 济(55053)
- 经济(53648)
- 管理(50104)
- 研究(48431)
- 理学(41621)
- 理学院(41161)
- 管理学(40530)
- 管理学院(40276)
- 中国(37078)
- 财(29866)
- 京(29336)
- 科学(28288)
- 所(23855)
- 江(23738)
- 农(22685)
- 中心(22454)
- 财经(21982)
- 研究所(21077)
- 经(19763)
- 业大(19521)
- 北京(18566)
- 州(18208)
- 院(18143)
- 范(18124)
- 师范(17968)
- 省(17734)
- 农业(17166)
- 经济学(17161)
- 基金
- 项目(90146)
- 科学(70760)
- 研究(69221)
- 基金(63907)
- 家(55574)
- 国家(55100)
- 科学基金(46878)
- 社会(44464)
- 社会科(42002)
- 社会科学(41994)
- 省(36397)
- 基金项目(33901)
- 教育(31519)
- 划(30226)
- 自然(28374)
- 编号(28033)
- 自然科(27533)
- 自然科学(27522)
- 自然科学基金(27007)
- 资助(24759)
- 成果(23602)
- 制(23171)
- 重点(21126)
- 课题(20850)
- 发(20087)
- 部(20008)
- 创(18906)
- 国家社会(18489)
- 创新(17843)
- 性(17774)
共检索到223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相融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城镇生态文明,这是我国城镇化环境难题的破解之法。城镇生态文明建设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其核心是城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的有机融合,其关键是城镇化模式的转变,而最终目标是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机制是一种长效联动机制,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在城镇化的全过程、贯穿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不同制度层面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长效联动实施机制 城镇化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
要破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城镇化的质量,需要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的指导。只有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才能使城镇化过程向着健康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以及可持续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优先规划空间格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康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 实现形式 长效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胜武 韩日 李小胜 宋马林 刘海猛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解析城镇化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均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先抑制、达到一定阈值后转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在2014年皆达到拐点值,而综合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拐点值,需要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倒“U”型溢出效应,同时,在当前研究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负向外溢效应。论文为深入解析城镇化与水资源互动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深化新型城镇化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对民族地区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机理阐明与测算,同时进行动态演进预测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稳中有进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下降,这决定了二者协调度的波动增长;其中北部地区缓慢下降,南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省会城市远高于非省会城市。(2)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协调发展,但仍有1/4的城市未达到初步协调,形成了高度协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协调状态以大概率保持原状态以及向相邻状态转移为主。(3)驱动因素存在结构性变化门槛,当人口城镇化率高于56.29%,技术投入和工业化驱动效果明显;低于56.29%时,土地规划和经济集聚具有显著驱动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对民族地区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机理阐明与测算,同时进行动态演进预测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稳中有进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下降,这决定了二者协调度的波动增长;其中北部地区缓慢下降,南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省会城市远高于非省会城市。(2)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协调发展,但仍有1/4的城市未达到初步协调,形成了高度协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协调状态以大概率保持原状态以及向相邻状态转移为主。(3)驱动因素存在结构性变化门槛,当人口城镇化率高于56.29%,技术投入和工业化驱动效果明显;低于56.29%时,土地规划和经济集聚具有显著驱动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文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刻嵌入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建设中的系统工程,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总体的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总体性结构调整与变革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需面对两重相互嵌套的梗阻,一是既有的发展结构中相互强化的观念、制度和机制,二是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具体环保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存在的本位主义和工具理性倾向。中央政府层面开展的环保督查与"回头看"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构成了破解既存发展结构和系统,打通梗阻的切入点。从系统与结构外部的切入还必须寻求系统与结构内部演化升级的动力,并努力探索一些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具体运行机制,才能达致内外合一,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兰 方兰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水是其他生态稳定的基础,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分析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规划引导、发展方式变革、水文化培育和水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视阈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机制,提出基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建立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镇。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提升 城镇化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丹丹
"一带一路"与城镇化战略具有协同发展的关系:共同构建起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支撑、共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目标、共同成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力以及共同促进城市集群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加快了中西部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因此,要加强"一带一路"和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型城市建设步伐;实现生产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家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这就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一、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上升到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顺喜 姜长云
鉴于小城镇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小城镇功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对于更好地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小城镇迅速发展的同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加快,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就总体而言, 我国小城镇的发展仍然存在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城镇功能的有效发挥。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不健全,导致其投资主体单一、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华梅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是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全面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科学构建推进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山西 生态文明建设 机制构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肇军
生态文明建设对贵州有着特殊的意义,绿色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在加快,但城镇数量和规模总体仍然落后,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适宜的绿色城镇化路径成为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与创新,它一方面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污染治理的空间集中、减少治理成本。贵州应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贵州省情和发展需要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城镇化 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昌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已势不可挡,然而在生态文明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城镇化模式已迫在眉睫,建构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与生态发展相适应的格局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研究如何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寻找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可行举措,为未来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 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而,部分城镇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突出,雾霾天气等重度空气污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