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6)
- 2023(11581)
- 2022(9523)
- 2021(8768)
- 2020(6846)
- 2019(15705)
- 2018(15114)
- 2017(28956)
- 2016(14971)
- 2015(16738)
- 2014(16531)
- 2013(16275)
- 2012(15406)
- 2011(13942)
- 2010(14356)
- 2009(13528)
- 2008(12271)
- 2007(10708)
- 2006(9749)
- 2005(9075)
- 学科
- 济(66018)
- 经济(65950)
- 业(41948)
- 管理(40542)
- 企(33151)
- 企业(33151)
- 中国(27480)
- 融(26742)
- 金融(26740)
- 银(24472)
- 银行(24464)
- 行(23868)
- 地方(23324)
- 农(20126)
- 方法(18944)
- 业经(17946)
- 财(16530)
- 制(15128)
- 数学(14976)
- 数学方法(14832)
- 农业(14442)
- 理论(12045)
- 学(11714)
- 贸(11574)
- 贸易(11558)
- 地方经济(11491)
- 发(11472)
- 中国金融(11187)
- 易(11087)
- 务(10545)
- 机构
- 学院(209277)
- 大学(205651)
- 济(88724)
- 经济(86734)
- 管理(76820)
- 研究(73676)
- 理学(64615)
- 理学院(63845)
- 中国(63259)
- 管理学(62970)
- 管理学院(62578)
- 京(44684)
- 财(43067)
- 科学(41943)
- 所(35839)
- 中心(35659)
- 财经(33272)
- 江(32438)
- 研究所(32035)
- 农(31506)
- 范(30158)
- 经(30078)
- 师范(29916)
- 北京(28586)
- 经济学(27966)
- 州(27485)
- 院(26781)
- 业大(26620)
- 经济学院(25074)
- 财经大学(24659)
- 基金
- 项目(133039)
- 科学(105485)
- 研究(104328)
- 基金(94402)
- 家(80205)
- 国家(79397)
- 科学基金(68797)
- 社会(66922)
- 社会科(63407)
- 社会科学(63394)
- 省(53647)
- 基金项目(50013)
- 教育(46562)
- 划(44015)
- 编号(43718)
- 自然(40759)
- 自然科(39768)
- 自然科学(39761)
- 自然科学基金(39010)
- 资助(36819)
- 成果(35852)
- 发(35033)
- 课题(30845)
- 重点(30109)
- 发展(28895)
- 创(28818)
- 部(28622)
- 展(28393)
- 国家社会(27498)
- 创新(26784)
共检索到337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颖
2007年年中开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动荡、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实体经济陷入了困境。为此,各国政府全力应对,联手救市。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连续降息,从5.25%降至2008年末的0-0.25%,为50年来最低点;中国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张晓毅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有效需求大幅下降,包括出口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而同时竞争、信用和资本积累导致了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贸易依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巧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剖析资本逻辑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对立,资本逻辑不仅是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而且是资本主义性质世界出现的一切主要矛盾——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经济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破除资本逻辑于整个社会运行的高度统一性,探究限制与发展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的途径,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良性可持续。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逻辑 良性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现代金融业、现代咨询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现代物流业等,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第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改革,坚持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先丽
2008年下半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及实体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此次金融危机对其负面影响很大。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入手,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金融危机影响下旅游业的应对策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旅游业 影响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明伟
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国际竞争力并不强。增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都明显不足,既受到技术、资金的硬件限制,又没有形成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文化。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既取决于民营制造企业自身的努力,又要靠政府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民营制造业企业要自主创新、以质取胜、加强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制造业 民营企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赫国胜 白钦先 张荔 徐明威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丹 郭万山
从金融发展理论的视角出发,反思金融体系(市场)的功能和发展,并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金融衍生品市场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得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两面性的结论。因此,应对金融衍生品风险分清层次,加强监管,积极利用并发挥其正向功能;同时,应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构建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结构与模式。
关键词: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衍生品 市场功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明浩 王晓莹
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少地方政府借助政府融资平台举债,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依靠投资拉动保障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融资平台债务的高企也增加了政府债务的风险。本文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期政策调控对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平台建设、注重项目策划以及争取政府支持等举措,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信贷 政府融资平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楠 陈健
金融危机横扫全球,珠三角深受重创。继信息产业后的全球新一轮高科技产业升级——世界生物技术革命已经开始,珠三角不能仅停留在夕阳性的"三来一补"和产业承接上,而应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和生物产业集群,抢占21世纪世界生物技术革命历史机遇,实施珠三角"生物产业强区"战略,把生物产业培育为战略支柱产业,这是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产业结构升级自主高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必然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高等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课程改革、专业结构及学科发展等都受到挑战。为此,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的思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2006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内容。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的方法,测算了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有节能减排效用,规模效应促使中国出口碳排放显著降低,结构效应对出口碳也有改善作用。敏感性分析也表明金融危机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向低碳转型。文章针对我国出口贸易向低碳经济转型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福寿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脆弱均衡,一方面严重冲击了我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以创新为手段,抓住"低碳经济"等未来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不均衡 经济发展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