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0)
2023(14241)
2022(12177)
2021(11392)
2020(9227)
2019(21378)
2018(21446)
2017(40888)
2016(22336)
2015(25126)
2014(25367)
2013(25123)
2012(23271)
2011(21235)
2010(21419)
2009(19180)
2008(18731)
2007(16752)
2006(15005)
2005(13067)
作者
(64959)
(53717)
(53438)
(50618)
(34299)
(25690)
(24325)
(21145)
(20596)
(19282)
(18459)
(18137)
(17185)
(16971)
(16586)
(16419)
(15840)
(15722)
(15361)
(15180)
(13368)
(13308)
(13024)
(12275)
(12082)
(12058)
(12006)
(11946)
(10901)
(10622)
学科
(94221)
经济(94130)
管理(60888)
(56640)
(44937)
企业(44937)
方法(35762)
中国(31264)
数学(30214)
数学方法(29895)
地方(27567)
(26865)
业经(22031)
(19626)
(19542)
农业(18122)
(16461)
环境(15815)
(15429)
贸易(15413)
(15330)
理论(15310)
(15276)
(14813)
(14722)
银行(14682)
技术(14629)
(14307)
金融(14306)
(14162)
机构
大学(311450)
学院(311106)
管理(122151)
(121404)
经济(118341)
研究(110060)
理学(104216)
理学院(102953)
管理学(101228)
管理学院(100661)
中国(81474)
(69163)
科学(68686)
(55278)
(54979)
(51021)
研究所(50071)
中心(49623)
(47372)
业大(46213)
(44708)
北京(44505)
师范(44310)
财经(42711)
(40600)
农业(39397)
(39195)
(38737)
师范大学(35789)
经济学(34931)
基金
项目(210558)
科学(164875)
研究(157087)
基金(149200)
(129398)
国家(128212)
科学基金(109838)
社会(96979)
社会科(91683)
社会科学(91659)
(83684)
基金项目(79932)
教育(71803)
自然(70412)
(70232)
自然科(68711)
自然科学(68698)
自然科学基金(67413)
编号(65613)
资助(60437)
成果(53847)
(49057)
重点(47081)
课题(46317)
(45404)
(43455)
创新(40465)
项目编号(39531)
发展(39367)
科研(39324)
期刊
(143118)
经济(143118)
研究(97046)
中国(68375)
(47633)
学报(47364)
管理(45932)
科学(44846)
教育(42877)
(39227)
大学(35799)
农业(33407)
学学(33053)
技术(28788)
(28259)
金融(28259)
业经(24916)
经济研究(21662)
图书(20244)
财经(19884)
问题(19751)
(16936)
(16743)
科技(15648)
理论(15383)
现代(14953)
技术经济(14930)
(14592)
资源(14401)
实践(14228)
共检索到477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展旭  
新型城市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构想,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我国建设新型城市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尚未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城市快速发展带来诸多生态问题、创新方向与城市特点结合不足、重经济轻文化造成文化层面成为短板。为此,要在原有城镇化建设基础上,注重基础设施、绿色生态、城市智慧、创新能力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优化升级,让城市发展进入一个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崭新发展阶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寅生  周有军  朱建达  
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承接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战略在城市尺度的具体化和地方化。本文分析了苏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基础和将要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发展的目标,最后提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等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新明  
未来几十年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巨大的 ,解决城市建设资金将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头等大事 ,“经营城市”的理念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打开了希望大门 ,但如何经营城市是一个新事物 ,本文从杭州实际情况出发 ,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申兵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这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适应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新形势、完善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城市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拓展投资新领域,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引擎。一、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标定了新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取向改革开放以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兆廉  石大千  
通过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看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自然实验,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三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PSM-DID方法和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政策通过创新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建设两种作用机制,分别产生了积极的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二者是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的重要政策含义在于:明确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为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汉大学创新型城市研究课题组  
本文结合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认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源头上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能力;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创新优势,增强区域创新发展活力;强化科技创新产权对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发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为创新型城市注入金融"活水";加强城市创新的"硬设施"与"软环境"建设,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升级;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积极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玺玫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主导作用不突出、多方协同壁垒明显、学校办学现状限制、创新成果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及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等障碍因素,既不利于高职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也不利于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文章从解决现实困境、寻找有效路径出发,提出了政府主导、高校主导、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等举措,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服务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的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勃  
从国外城市发展走向看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张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国外近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走向在欧洲工业革命前,各国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从英国工业革命至今的一百多年里,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均远远超过在此之前整个的发展水平。1.近代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达锦  
发展新能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研究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及政府行为,建立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四方协调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能源行为内容,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能源行为创新策略,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明洋  
生态城市建设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助推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城市与生态的融合发展,为文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提供了内驱力。从生态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与规划内在需求来看,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经济与生态产业链网络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应不断吸纳与整合生态城市中的实用性绿色技术、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生产要素、结构与密度,增强文化产业生产、文化消费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推动生态城市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秉持生态城市、文化产业集群互动与融合的建设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强化城市空间效应,建设协调互动机制,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生态建设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效应、协作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而实现城市生态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费衍慧  林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概念开始风靡全球,与此同时,"低碳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开始为各方所推崇。建筑作为城市赖以存在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关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贯彻可持续理念的绿色建筑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和营造低碳生活两大方面。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分析,结合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本文认为只有抓住目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对低碳化指标的深入研究、低碳政策的创新、低碳技术的开发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为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向阳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生产方式粗放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与科技创新视野下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孙广召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细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指标,考察了产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扩张、城市面积扩张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产城融合度较低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与城市面积扩张均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而当产城融合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三者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并且随着产城融合程度的提升,产业集聚、城市面积扩张以及城市人口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德钢   唐瑜梳  
智慧城市建设被视为解决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然而,城市系统是否因为智慧城市建设变得更具可持续?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但政策效应在不同区位、类型和特征的城市具有差异。机制分析显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和财政压力在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分别发挥着正向和负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厘清了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