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1)
2023(12023)
2022(10083)
2021(9475)
2020(8161)
2019(18649)
2018(18255)
2017(34849)
2016(18497)
2015(20870)
2014(20553)
2013(20402)
2012(18961)
2011(16888)
2010(17431)
2009(16857)
2008(16428)
2007(15065)
2006(12892)
2005(11609)
作者
(51205)
(42723)
(42522)
(40670)
(27144)
(20347)
(19421)
(16493)
(16011)
(15248)
(14322)
(14264)
(13620)
(13459)
(13372)
(13344)
(12710)
(12436)
(12313)
(12276)
(10529)
(10330)
(10284)
(9768)
(9748)
(9614)
(9512)
(9383)
(8663)
(8553)
学科
(73208)
经济(73133)
管理(63086)
(62606)
(54936)
企业(54936)
(34779)
方法(33458)
数学(28452)
(28296)
金融(28294)
数学方法(28211)
(27049)
银行(27025)
中国(27010)
(26006)
(21506)
(19626)
(19327)
财务(19302)
财务管理(19244)
技术(18487)
企业财务(18409)
业经(17909)
地方(17043)
(14664)
理论(14419)
(14178)
财政(13759)
(13408)
机构
大学(258539)
学院(258203)
(110537)
经济(108179)
管理(101197)
理学(86488)
理学院(85621)
管理学(84442)
管理学院(83938)
研究(82961)
中国(72271)
(61957)
(52725)
科学(47696)
财经(45389)
中心(41306)
(41300)
(40980)
(40199)
(38862)
研究所(36792)
经济学(35305)
业大(34471)
财经大学(33536)
北京(33305)
(32177)
经济学院(31985)
(30969)
师范(30686)
农业(30334)
基金
项目(164280)
科学(130008)
研究(123629)
基金(118875)
(101566)
国家(100670)
科学基金(87393)
社会(79449)
社会科(75474)
社会科学(75455)
(65720)
基金项目(63186)
教育(56894)
自然(54126)
(53933)
自然科(52940)
自然科学(52924)
自然科学基金(52045)
编号(50359)
资助(47575)
成果(41844)
(40096)
重点(37059)
(36904)
创新(36592)
(35460)
课题(34618)
国家社会(32810)
(32402)
教育部(32260)
期刊
(120858)
经济(120858)
研究(81081)
中国(54898)
(54185)
(40242)
金融(40242)
管理(37658)
学报(35867)
(34645)
科学(33302)
大学(27751)
教育(26567)
学学(26165)
财经(23610)
技术(22075)
农业(22053)
(20201)
经济研究(20175)
业经(18700)
问题(15466)
财会(14186)
技术经济(14130)
理论(13402)
会计(13259)
科技(12838)
(12608)
(12533)
商业(12077)
实践(11985)
共检索到399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金晓晨  
支持创新或监管的理论各有道理,又各有盲点。从法学角度分析,创新代表着对财产权的自由行使,监管代表着以限制财产使用权的方式对已由单纯的排他性占有转变为具有抑制他人能力的资本的制约,双方理念的碰撞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中国,限制使用权避免了由市场本身引发的危机,但强迫或引导参与者进行特定交易又会引发问题,因此须谨慎对待强制交易,尽管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控手段之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刚  
近年来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小企业遭遇资金供需的瓶颈制约。发挥中小企业无形财产权的财产属性以实现融资创新是摆脱现时资金困境的可尝试途径。本文认为,无形财产权的融资创新包含其出资和质押担保;无形财产权融资创新存在着观念和制度层面的障碍。因此,有赖于政府、金融行业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流通平台、加强监管等措施来予以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梁曙霞  
在金融监管的发展史中 ,始终贯穿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交互作用这一主线。当前 ,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 ,金融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金融机构往往以金融创新来规避监管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由此带来的风险又要求有效的监管。如何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 ,便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国际课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颜雯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非对称进化博弈理论,构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的长期动态博弈关系,得到创新与监管的长期进化稳定均衡点,分析了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和监管机构监管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监管机构处罚机制、建立事前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祚军  徐学峰  
发展是金融业的主题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灵魂。但是 ,金融创新将给金融监管工作提出很多新的课题。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 ,必将对现行金融监管方式、方法和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挑战 ,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 ,甚至使原来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措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已是必然的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监管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朔州市基层央行金融监管的绩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当前的金融监管受信息、交易和工具三方面的约束;第二,上述约束条件使监管不再是决定金融安全的唯一因素;第三,突破三种约束,形成提高监管效率的创新激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佳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要素,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机制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从比较分析的视角,就四川成都、广东顺德以及重庆市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现状和机制进行分析并提炼创新点,以期对我国大范围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创新提供启示和经验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龙  
9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金融风险也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同样存在着风险的“资源配置”问题。市场化的风险资源配置可以直接节约社会资金资源的占用。随着信息化和竞争加剧,金融组织的社会经济职能逐渐“进化”为资金资源配置中介和风险资源配置主体双重角色。相应地,金融风险的市场化配置成为金融监管的有益补充,金融创新也就成为提供金融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当重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规范并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元  
今年 2月 19日至 20日,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土地利用司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在江苏省苏州市联合召开了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出席座谈会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讲话。 这是一个袖珍型的座谈会,参加讨论的只有十来人,但讨论的问题比较重要,也比较深入。话题从城市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切入,实际上就土地财产权的制度创新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参加座谈的人士,都有多年从事土地管理工作的经历,对讨论的问题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本期“特别策划”推出的 9篇文章,是根据与会者讨论发言整理成的,相信能给读者以不同的启发,并激起读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兴趣。   十几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晓蕾  徐龙炳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动态博弈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两者都饱受质疑。本文从有限理性的角度,运用进化博弈的方法,分别对金融机构间的对称博弈关系和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间的非对称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长期均衡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实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桐  徐荣贞  
文章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金融系统中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两大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对模型求解和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与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萍  张相文  
行使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职能的金融机构与中央银行本身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社会福利。具有完备的监管法律体系,尤其是法律明确央行在监管过程中如果出现懈怠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将会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产生巨大的震慑力。震慑力越大,金融机构合规创新的概率就越高。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中,进行金融创新的微观金融机构在违规金融创新中产生的利润越大,央行抽查概率越高;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福利越大,央行监管的概率就越低。此外,我们还发现央行监管的质量取决于监管的频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斯  张晶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影响。其所具备的众多优点也令其业务规模及客户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场门槛低、支付方式便捷、信息披露充分是其业务运作的主要特点。针对的客户群体也大都是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到的区域。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它的出现势必会加剧目前的市场竞争程度,与此同时也会带来众多的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还没有真正实现规模化及产业化。它的出现是否会对金融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又或者只是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产物?本文将分别对其产生、运作模式及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磊  
金融创新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的两大课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去中心化金融在数字金融领域异军突起,去中心化金融致力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范围、质量和效率,让金融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一些风险和隐患也逐渐显露,本文对去中心化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监管进行初步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找出支持监管去中心化金融的客观依据,厘清去中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在中国强监管环境下如何稳妥推进这一金融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