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
2023(770)
2022(669)
2021(567)
2020(444)
2019(982)
2018(869)
2017(1913)
2016(1012)
2015(1129)
2014(1005)
2013(1096)
2012(1069)
2011(955)
2010(919)
2009(835)
2008(755)
2007(663)
2006(520)
2005(440)
作者
(2611)
(2349)
(2197)
(2160)
(1548)
(1143)
(1004)
(941)
(867)
(858)
(836)
(783)
(755)
(741)
(716)
(687)
(678)
(654)
(637)
(629)
(550)
(537)
(527)
(518)
(502)
(490)
(483)
(478)
(463)
(445)
学科
(6199)
经济(6191)
方法(3283)
数学(3127)
数学方法(3118)
(2528)
管理(2484)
中国(1876)
地方(1823)
(1653)
企业(1653)
(1277)
(1212)
金融(1212)
业经(1013)
地方经济(1009)
土地(970)
农业(963)
(945)
(881)
银行(881)
(875)
(874)
贸易(874)
产业(859)
(857)
环境(844)
(814)
技术(809)
(735)
机构
大学(14988)
学院(14852)
(7169)
经济(7066)
管理(5968)
理学(5256)
理学院(5199)
管理学(5143)
管理学院(5115)
研究(4522)
中国(3450)
(3036)
(2861)
经济学(2750)
财经(2616)
经济学院(2542)
(2410)
科学(2354)
中心(2276)
(2163)
业大(2052)
(2038)
(2028)
师范(2022)
财经大学(1959)
(1929)
商学(1785)
(1765)
商学院(1764)
研究所(1758)
基金
项目(11150)
科学(9260)
基金(8806)
研究(8225)
(7462)
国家(7412)
科学基金(6660)
社会(6057)
社会科(5826)
社会科学(5826)
基金项目(4726)
(4261)
自然(3999)
自然科(3891)
自然科学(3890)
自然科学基金(3816)
教育(3656)
资助(3575)
(3492)
编号(2889)
(2882)
国家社会(2790)
(2679)
重点(2446)
教育部(2439)
发展(2417)
人文(2405)
(2384)
(2330)
(2232)
期刊
(6738)
经济(6738)
研究(4173)
学报(2178)
(2139)
中国(2072)
科学(2067)
管理(1816)
(1750)
大学(1711)
学学(1652)
(1617)
金融(1617)
财经(1482)
(1254)
经济研究(1224)
农业(1076)
问题(1051)
业经(1009)
技术(997)
资源(866)
商业(852)
统计(821)
(821)
(779)
技术经济(759)
(721)
决策(683)
教育(670)
理论(638)
共检索到19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金涛  
常州古运河孕育了常州城市文明,当下常州古运河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文生态失衡。常州古运河与英国泰晤士河在见证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相似性。英国诗人斯宾塞、华兹华斯、艾略特等书写泰晤士河的经典诗篇"以诗证地",具有给城市赋能的文学功能。英国文学中有关泰晤士河岸的书写对常州古运河景观文化开发的启示是:要重视发掘与古运河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将其经典化,重视新时代运河诗歌创作与传播,让运河与城市在诗篇中获得永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曲金燕  贾愚  
康熙年间,由秦松龄、严绳孙编纂的《无锡县志》收录了36位作家的39首运河诗歌,涉及无锡古运河沿岸的五牧、梁溪、芙蓉湖、泰伯渎等区域,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游历和交友情况,蕴含丰富的文化主题,向读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运河风貌,为研究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弥补了一些正史语焉不详的遗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立军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同学在寒假里走访偏远乡村留守老人的贫寒生活。天黑时,老人的孩子冒着风雪从打工的城市回来跟老人过年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同学到农村调查村民的生活现状。发现好多村人烟稀少。就连山里的动物很少看见。大家都进城务工了,只偶尔看见江中驾船独钓的老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同学在寒假期间到"老年之家"和老人们一起画国画。他们专画白梅,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泽棠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玮玮  李晓储  汪成忠  何小弟  陆建飞  黄利斌  
比较分析了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组成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对19个树种单株单位土地面积的日固碳释氧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3类:单株日固碳释氧量>65,26~58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殷世东  
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生活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等。检视当下课堂,课堂强调惟理性、惟科学,认知过程变成一种"离身"认知过程。固守惟学科的逻辑传递学科知识,学生按照学科逻辑接受、复制,被动地掌握既定的学科知识,导致课堂缺失生命的灵动与人的丰富性。课堂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导致人的反思能力的下降等,进而影响学生创造能力提升。通过关注学生生命个体,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通过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技术辅助教学,营造开放的教育情境,自由的教育空间,形成良好的课堂生态,营造"诗"的意境,让课堂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江少英  叶诗婕  
文章从城乡生态、文化生态、艺术生态三个方面对《陈黎诗选》中的生态书写进行了梳理。陈黎批判异化的城市环境,流露出对理想的乡村环境的挚爱;诗作对各种地域的观照、对人性自然诉求、对被殖民地的记录,探求文化生态的包容性;艺术通感、语言文字的趣味性、虚实间的转换,诗作把我们带入引人入胜的生态写作风格试验中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余子萍  沙润  
首先,根据旅游吸引力情况对吴文化景观进行筛选和谱系整理;然后,采用"旅游景观文化选择矩阵"对吴文化旅游景观谱系进行评价;进而,根据公众吴文化景观偏好提出旅游景观开发的战略步骤;最后,结合公众吴文化标志物认知状况选择旅游景观开发的战略要点。结论认为:"史诗式"主题公园开发是吴文化旅游景观开发的重要战略,主要包括主题形象、意象空间和标志符号三个方面。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栋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勤  
文章回顾了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分析了诗歌翻译困难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作用,结合实例说明诗歌翻译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处理方法。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代金  
"蔡格尼克效应"指出,人们对于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经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将这个效应迁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就意味着当学生遇到尚存缺陷的"空白"(即留白)时,其将会积极主动地设法"补白"这一缺陷,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诗歌在创作时往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也就产生了许多"空白",需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小玲  
在多恩的诗歌中,说话者或者处于话语主体地位的往往是男性,而女性通常是说话者的意识客体,或者是被动的、沉默的说话对象。多恩对不忠、叛逆的女性表现出厌恶与贬斥,女性自我辩护与反抗的声音完全被淹没了,甚至在对忠贞、神圣女性的赞美声中,也无法听到女性自己的声音。多恩所刻画的形象丰富多彩而又矛盾重重的女性,实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性别定势的一种回应,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男权意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继宗  
"好脉息"、尤氏吃探春饭、赵姨娘的银子、桃花夫人、贾政冬底回、王熙凤的"衣锦还乡"、王熙凤的"散花寺、凤求鸾"、"三春去后诸芳尽"八大确凿实例,证明《红楼梦》后40回与前80回是一个细节上完全照应、密不可分的艺术整体,为后40回是曹雪芹所著提供有力证据。从而证实圆满结束于常州运河畔毗陵驿的全书是曹雪芹原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