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0)
- 2023(10028)
- 2022(8102)
- 2021(7369)
- 2020(6245)
- 2019(13685)
- 2018(13526)
- 2017(26880)
- 2016(14423)
- 2015(15813)
- 2014(15555)
- 2013(15690)
- 2012(14296)
- 2011(12769)
- 2010(13253)
- 2009(12497)
- 2008(12839)
- 2007(11962)
- 2006(10887)
- 2005(9921)
- 学科
- 业(85770)
- 企(69074)
- 企业(69074)
- 济(68311)
- 经济(68232)
- 管理(56073)
- 农(45079)
- 农业(30087)
- 业经(28451)
- 方法(27044)
- 财(23019)
- 数学(19614)
- 数学方法(19475)
- 务(17820)
- 财务(17807)
- 财务管理(17791)
- 企业财务(16859)
- 制(16499)
- 技术(16321)
- 中国(16098)
- 策(15254)
- 体(13329)
- 划(13097)
- 地方(11945)
- 贸(11811)
- 贸易(11803)
- 和(11754)
- 易(11540)
- 经营(11137)
- 理论(11116)
- 机构
- 学院(217486)
- 大学(206285)
- 济(99328)
- 经济(97670)
- 管理(92012)
- 理学(79499)
- 理学院(78829)
- 管理学(77970)
- 管理学院(77580)
- 研究(67642)
- 中国(56022)
- 农(50715)
- 财(43284)
- 京(41825)
- 农业(38438)
- 科学(37871)
- 业大(35197)
- 江(34786)
- 财经(34343)
- 所(33470)
- 中心(31644)
- 经(31051)
- 研究所(29857)
- 经济学(28638)
- 经济管理(28131)
- 州(26807)
- 经济学院(25921)
- 商学(25466)
- 北京(25419)
- 商学院(25273)
- 基金
- 项目(138513)
- 科学(111889)
- 研究(105310)
- 基金(102231)
- 家(87095)
- 国家(86146)
- 科学基金(76354)
- 社会(70651)
- 社会科(66772)
- 社会科学(66754)
- 省(56664)
- 基金项目(54053)
- 自然(47359)
- 自然科(46307)
- 自然科学(46297)
- 教育(45736)
- 自然科学基金(45582)
- 划(44371)
- 编号(43383)
- 资助(40624)
- 业(35610)
- 成果(32850)
- 创(32255)
- 发(31963)
- 部(31245)
- 重点(30313)
- 农(29552)
- 创新(29239)
- 国家社会(29110)
- 制(28765)
- 期刊
- 济(121552)
- 经济(121552)
- 研究(61008)
- 农(54732)
- 中国(42354)
- 管理(37014)
- 农业(36874)
- 财(35558)
- 科学(29924)
- 业经(27810)
- 学报(27415)
- 大学(22634)
- 融(22528)
- 金融(22528)
- 学学(22090)
- 技术(20436)
- 业(19446)
- 财经(17172)
- 经济研究(17029)
- 问题(16331)
- 经(14918)
- 教育(14314)
- 技术经济(14260)
- 农村(14190)
- 村(14190)
- 农业经济(13906)
- 世界(13542)
- 现代(11979)
- 商业(11781)
- 经济问题(11551)
共检索到328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世卫 李哲敏
本文认为,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食物生产、消费均面临新的压力。在有限的生产资源与庞大的人口数量条件下,需要以营养健康为重点目标,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本文在分析以营养健康为重点目标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战略的依据、原则、思路、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调整的措施,即调整粮食结构,确保中国口粮安全,不放松饲料及其他用粮生产;调整大豆品种结构,加快大豆产业的发展;调整畜牧业结构,适当控制畜产品产量过快增长;调整蔬果产业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种类及种植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泽颖 孙君茂 郭燕枝 王秀丽 马云倩
【目的】我国是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小农户比重大,自产自消(费)程度高,他们的食物生产、消费与营养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保障,调查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农民的饮食多样性(人日均摄入的食物种类)以及农业生产多样性(日常生产的食物种类)与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BMI)的相关性,旨在为农民良好饮食习惯形成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利用食物频率法从江苏省10个村、河南省10个村、四川省6个村共收集395份农民调查问卷,开展总样本与各省分样本自产食物种类情况、各类食物摄入的来源与数量、每日摄入自产食物的营养状况的描述性分析;根据食物消费与个人健康效用的经济理论,在不存在内生性问题的前提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民的农业生产多样性对其饮食多样化的影响和采用Probit模型探讨农民的农业生产多样性对其营养健康的影响。【结果】受访者的农业生产多样性程度不高,平均生产3.37个食物种类,省际差距较小,摄入的食物如水产品、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畜禽肉主要来自购买;农民的饮食多样化程度也不高,人日均摄入食物种类3.34个,省际差距较大,摄入自产食物的数量均低于推荐量;在总摄入量中,畜禽肉摄入过多,而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摄入不充分;农民人日均摄入自产食物获得的营养不均衡,从自产食物获取的能量充足,但获取蛋白质、脂肪、钙、镁、钾、维生素A等营养素较低;近6成农民的BMI值正常,但省际差距较大。农民的饮食多样性、营养健康与农业生产多样性在10%统计水平上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总纯收入、营养知识认知、市场准入等因素也对饮食多样化有显著影响,而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食物营养教育等因素对个人的营养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农业生产多样性促进了农民的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然而,随着我国农业商品化程度和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农民购买食物满足饮食多样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水土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下提高农民农业生产多样性的可行性不大。因此,鼓励在农村建立规范化的农产品市场,加强食物营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营养知识可能是保障他们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健康的可行途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萍萍,贝虹
With the help of macro-data(such as yearly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and detailed datasuch as the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production and revenue), 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that the restructur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ll have on the overall peasants' income and the current market's guide to the restructuring.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产品 农业生产结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俊明
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正负效应武功农业科研中心协委会王俊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J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格局的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已对农业以及农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正海 张远意 王斌
走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误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少地方调整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去年栽桑今年挖,春季挖了冬又栽”的现象。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中存在几个误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明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正负效应王俊明(武功农业科研中心协委会)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格局的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已对农业以及农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樊帆
在农业发展新时期,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舞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力
笔者着重探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九个问题 ,指出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就是要把农业、农民、农村等“三农”问题联系起来 ,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融会贯通 ,把农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整合在一起 ,把农村的问题和城市的问题联系起来 ,做整体考虑 ,这样才能有整体性的统筹安排和谋篇布局 ,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突破。
关键词:
结构调整 “三农”问题 城乡互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长生 张文棋
利用2012年福建安溪随机抽样的335茶农的调查数据,探讨农民健康状况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茶叶生产的效率损失值进行了测算;以健康损害为关键变量、农户家庭特征和其他变量为控制变量,对效率损失值进行Tobit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效率不仅受到劳动、茶园面积、化学要素投入量等传统要素的影响,而且与农民的健康状况显著正相关,说明投资于健康对农民增产增收至关重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邵翠丽
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与产业投资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优化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原经济区目前产业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本区域三次产业投资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影响,说明现有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第一产业大而不优,对GDP的贡献过小,与农业省区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符。通过VAR模型检验发现,增加第一产业的投资额会促使GDP增加。中原以农业为重点的省区应该进一步加大第一产业的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引导第二产业向集聚化、融合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有效增加第三产业中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构建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清湖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改善,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营养结构不断合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1949年的35岁上升到71岁。营养不足和营养缺乏症已经大大减少,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人们越来越讲究营养。由吃饱向吃好转化,但是,在什么叫“吃好”。如何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等方面,相当一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对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后认为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面临双重任务 :保证粮食供应能力不下降 ;提高农民收入。对照此任务 ,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 :①人地关系紧张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可能占用大量耕地 ;②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产品附加值低 ,缺乏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③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对国际市场的放开 ,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风险加大 ;④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据此分析 ,提出了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市场竞争 风险 农业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一直以农业为国本,几千年来中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也形成了有明显农业文明特色的文化体系。而近代我国农业逐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方向发展,农业经济随之向市场化与城市化的方向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成为当前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城市化的人口集中、经济活动聚集、社会经济结构巨变等发展特点出发,探讨了城市化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强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科学制定土地流转政策等建议,以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印军,吴凯,卢布,袁璋,许越先
2003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总产占全国的7.7%,棉花总产占全国的3.4%,苹果总产占全国的40.6%。尽管粮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然而,黄河流域的农业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流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生产水平低、农业结构单一、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该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据预测,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2000~2020年本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将为3.9%,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下降11.0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上升12.1个百分点。
关键词:
黄河 农业 结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