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6)
2023(7772)
2022(6938)
2021(6301)
2020(5731)
2019(13451)
2018(13414)
2017(25342)
2016(14260)
2015(16155)
2014(16490)
2013(16399)
2012(15481)
2011(14051)
2010(14370)
2009(13333)
2008(13566)
2007(12545)
2006(10767)
2005(9665)
作者
(44790)
(37418)
(37374)
(35749)
(23707)
(18106)
(17205)
(14844)
(14167)
(13425)
(12735)
(12561)
(12110)
(12073)
(11937)
(11814)
(11802)
(11054)
(10969)
(10741)
(9591)
(9433)
(9385)
(8613)
(8550)
(8443)
(8408)
(8302)
(7777)
(7746)
学科
(56455)
经济(56391)
管理(35943)
(33492)
(26333)
企业(26333)
方法(26295)
数学(23127)
数学方法(22844)
(16320)
中国(15069)
(14990)
(14543)
(12196)
地方(11165)
(10810)
贸易(10808)
(10459)
业经(10448)
农业(10310)
理论(9726)
(9285)
银行(9236)
(9184)
(8929)
金融(8921)
(8825)
(8823)
(8368)
财务(8334)
机构
大学(207195)
学院(204982)
(79314)
经济(77405)
研究(75313)
管理(72438)
理学(61548)
理学院(60795)
管理学(59382)
管理学院(59008)
中国(55949)
科学(49794)
(45572)
(45225)
(41091)
研究所(37576)
(37397)
业大(36185)
农业(36094)
中心(34318)
(33195)
财经(29086)
北京(28824)
(27642)
师范(27201)
(27109)
(26222)
(25747)
技术(24896)
(24845)
基金
项目(135038)
科学(102235)
研究(94778)
基金(94231)
(84883)
国家(84179)
科学基金(68450)
社会(56283)
(54338)
社会科(53049)
社会科学(53029)
基金项目(49340)
(46411)
自然(45241)
教育(44314)
自然科(44145)
自然科学(44123)
自然科学基金(43293)
资助(39870)
编号(39121)
成果(33324)
重点(31456)
(29337)
(29171)
课题(28285)
(27392)
计划(27268)
科研(26707)
创新(25677)
科技(24811)
期刊
(88622)
经济(88622)
研究(58688)
中国(44273)
学报(42402)
(40757)
科学(34270)
大学(30550)
(30547)
学学(28769)
农业(26916)
管理(25278)
教育(24858)
技术(18336)
(17388)
金融(17388)
(14815)
财经(14482)
业经(14464)
经济研究(14331)
(12438)
(12352)
问题(11998)
业大(11236)
图书(10704)
统计(10292)
(10196)
技术经济(10081)
科技(9936)
理论(9517)
共检索到312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天时  姜涛  孔杰  魏宝振  筴金华  张艳红  栾生  
利用以色列红罗非鱼品系(Israel strain of red tilapia,R)、吉富品系(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J)(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Blue tilapia,A)(O.aureus)、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N)(O.niloticus)等群体,构建了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罗非鱼育种基础群体。采用人工定向交尾技术,获得了1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内和6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及其他群体间杂交全同胞家系。待家系平均体重5-8 g时进行标记,每个家系随机取样40尾标记个体放入养殖池中,采用逐渐提高盐度驯化至...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耀华  王嫣  曲艳波  叶翚  顾志峰  王爱民  
杂色鲍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别自交和杂交产生野生鲍自繁F1代(WW)、养殖鲍自繁子代(CC)、正交子一代(W♀×C♂,简称WC)和反交子一代(C♀×W♂,简称CW)4个群体,采用RAPD分析4个群体遗传特性。就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而言,WW群体比CC群体高;杂交群体WC的值分别为88.76%、0.3246和0.4811,比其余群体都要高,与群体WW最接近;另一杂交子代群体CW除多态位点比例比群体CC高外,其余参数均为最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WW与各群体的遗传距离都较大,其中与CC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849,与两个杂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强俊  杨弘  徐跑  何杰  马昕羽  朱志祥  李瑞伟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杂交进行配组,分别对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纯繁与正反交后代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并且研究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F1罗非鱼饲养100 d后,吉富罗非鱼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奥利亚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低(P<0.05)。同时,奥利亚纯繁组F1的饲料转化率、肝体比与内脏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水分、灰分与粗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淞  卢迈新  黄樟翰  高风英  
对4种杂交F1尼奥罗非鱼(不同尼罗罗非鱼品系♀×奥利亚罗非鱼♂)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Ⅳ与莫荷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绝对增重率(g/d)为莫荷鱼>尼奥Ⅱ>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Ⅳ(P尼奥Ⅲ>尼奥Ⅰ>尼奥Ⅱ>尼奥Ⅳ(P0.05);③肥满度(K)为莫荷鱼>尼奥Ⅰ>尼奥Ⅲ>尼奥Ⅱ>尼奥Ⅳ(P<0.01)。以上结果表明,莫荷鱼生长性能较好,具有推广的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玉德  许莉  钟建兴  
采用RAPD技术 ,用 2 0个随机引物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一代的精巢DNA进行扩增反应 ,发现引物OPZ - 14和OPZ - 18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之间扩增出有差异的DNA片段 ,作为鉴定两种鱼的分子标记有较高可信度。对这两种鱼的杂交一代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能获得足够的多态性 ,2 0个引物中有 8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性产物 ,表明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 ,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之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忠强  郑言鑫  任利群  赵春暖  吴彪  王肖君  于涛  杨爱国  林建国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自交组的受精率略高于杂交组,但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在幼虫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大于cK组和cc组,但存活率和变态率无显著差异;在稚贝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也均大于cK组和cc组,但cc组和cK组的保苗率比Kc组和KK组高。综合分析比较表明,杂交Kc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上均表现为正值,在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也表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言鑫  蔡忠强  王鹏  吴彪  张树宝  赵春暖  于涛  林建国  孙超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组和杂交CK组,CK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2.03%~5.44%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4.40%~14.74%之间,且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养成期杂交KC组湿重始终显著高于自交CC、KK组和杂交CK组,而杂交CK组仅在14、15月龄显著高于自交CC和KK组,2个杂交组合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为正值,CK组湿重杂种优势率在1.41%~7.71%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5.32%~23.71%之间,且KC组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在湿重性状方面杂种优势更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杂交KC组的杂交子一代在壳长和湿重方面的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  朱文彬  董在杰  吕帆  公翠萍  刘念  袁新华  
通过测定中国台湾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个群体间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6个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与出肉率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比例性状上,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与以色列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8个可量比例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形态最接近,而与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0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俊伟  筴金华  张艳红  任炳琛  罗明坤  梁从飞  赵岩  赵金良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秀文  彭鑫  王卫民  曹小娟  
以泥鳅属鱼类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h)、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rus,二倍体b,四倍体t)和副泥鳅属鱼类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正反交,获得11种子代,它们分别为(雌×雄):h×h(hh)、n×n(nn)、p×p(pp)、b×b(bb)、p×b(pb)、n×h(nh)、n×p(np)、p×h(ph)、b×p(bp)、t×p(tp)、p×t(pt)。经过270d的养殖试验,在60、90、120、150和270d这5个时间点测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际佳  何建国  刘丽  王海芳  卢薛  胥鹏  李桂峰  
对翘嘴鳜♀×斑鳜♂(Siniperca chuatSi♀×S.Scherzeri♂)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伍勇  简伟业  秦谷雨  罗明坤  魏继海  唐首杰  赵金良  
为评估不同群体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组合的杂交效果,分别选择了尼罗罗非鱼新吉富、苏丹群体和奥利亚罗非鱼茂名、以色列群体为亲本,在小土池中开展二元组合杂交试验,并以新吉富群体自繁作为对照组,统计各杂交组合出苗量和后代雄性率差异。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种内配组的出苗量显著高于尼奥杂交组合,杂交组合内以新吉富♀×以色列♂组合的尾日均出苗量最高;尼奥杂交组合后代的雄性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种内配组,杂交组合内以新吉富♀×茂名♂组合杂交后代的雄性率最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的遗传分离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在8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21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共检测出59个等位基因,包含32个尼罗罗非鱼和24个萨罗罗非鱼特异等位基因。F1观测杂合度(Ho=0.998)大于F2(Ho=0.739),F2有效等位基因数(Ne=2.4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497)与F1的(Ne=2.45、PIC=0.489)相似。F1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杂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宇凡   吴玮杰   白志毅   李典中   蒋军   程熙   李家乐  
以遗传多样性高、生长快的江苏滆湖、江苏建湖和安徽芜湖3个克氏原螯虾优异种质群体进行双列杂交试验,得到6个杂交组[滆湖♀×建湖♂(GJ)、建湖♀×滆湖♂(JG)、滆湖♀×芜湖♂(GW)、芜湖♀×滆湖♂(WG)、建湖♀×芜湖♂(JW)、芜湖♀×建湖♂(WJ)]和3个自交组[滆湖♀×滆湖♂(GG)、建湖♀×建湖♂(JJ)、芜湖♀×芜湖♂(WW)],对9个组合生长性能和生态适应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周期内,WW和JJ组合雌雄个体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增重率均显著大于其余组合;除GJ和JG外其余组合雄性个体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增重率显著大于雌性,3—5月各杂交组生长性状均未见杂种优势;(2)随养殖时间的增加,9个群体克氏原螯虾头胸甲长/体长、腹部长/体长变化明显,头胸甲长/体长逐渐增加,腹部长/体长逐渐减小且5月雌雄个体间出现分化,雌性腹部长占比显著大于雄性。头胸甲宽/体长、腹部宽/体长、尾节长/体长仅4月有明显增加;(3)干露24 h各组虾开始出现死亡,48 h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分化,48 h时WW组合存活率显著大于其余组合,GJ和JG两个正反交组在耐干露能力方面呈现出杂种优势。本研究发现克氏原螯虾种质混杂一定程度限制了生长性状杂种优势,但抗逆性表现出杂种优势,适当杂交再选育是重要的育种策略,克氏原螯虾生长和腹部长占比呈明显雌雄二态性,单性育种也是重要方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佳  刘青华  施志仪  
研究了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雌鱼与伊犁鲈(Perca schrenki)雄鱼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经过690 d的生长比较,杂交鲈体重为(446.94±32.14)g,黄金鲈体重为(314.16±31.20)g,伊犁鲈体重为(446.94±32.14)g;杂交鲈体重增长比黄金鲈快33.91%,二者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杂交鲈体重增长比伊犁鲈低6.24%,杂交鲈与伊犁鲈体重无显著差异。二龄杂交鲈雌、雄性腺系数分别为(10.05±0.05)%和(1.64±0.01)%,显著低于黄金鲈雌、雄性腺系数(13.67±0.05)%和(3.60±0.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