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3)
- 2023(11604)
- 2022(10000)
- 2021(9574)
- 2020(8073)
- 2019(19050)
- 2018(19099)
- 2017(36837)
- 2016(20242)
- 2015(23089)
- 2014(23269)
- 2013(22563)
- 2012(20230)
- 2011(18076)
- 2010(18291)
- 2009(16200)
- 2008(15665)
- 2007(13447)
- 2006(11524)
- 2005(9878)
- 学科
- 济(77190)
- 经济(77110)
- 管理(57146)
- 业(54361)
- 企(46483)
- 企业(46483)
- 方法(40480)
- 数学(35517)
- 数学方法(34813)
- 农(19820)
- 中国(19354)
- 财(17428)
- 业经(17198)
- 学(16641)
- 理论(16494)
- 地方(14848)
- 技术(13466)
- 农业(13132)
- 贸(12920)
- 贸易(12913)
- 和(12901)
- 易(12535)
- 教育(12168)
- 制(11991)
- 务(11499)
- 环境(11457)
- 财务(11420)
- 财务管理(11400)
- 划(11151)
- 教学(10780)
- 机构
- 学院(278842)
- 大学(278623)
- 管理(114631)
- 济(103130)
- 经济(100685)
- 理学(100620)
- 理学院(99550)
- 管理学(97439)
- 管理学院(96961)
- 研究(86608)
- 中国(62256)
- 京(59182)
- 科学(56226)
- 财(45289)
- 业大(42803)
- 所(42768)
- 农(42350)
- 研究所(39392)
- 中心(39279)
- 江(39233)
- 范(37846)
- 师范(37497)
- 北京(37305)
- 财经(37230)
- 经(33877)
- 农业(33155)
- 州(32563)
- 技术(32332)
- 院(31919)
- 师范大学(30083)
- 基金
- 项目(197661)
- 科学(154995)
- 研究(145375)
- 基金(141188)
- 家(122409)
- 国家(121375)
- 科学基金(105046)
- 社会(88135)
- 社会科(83447)
- 社会科学(83422)
- 省(79140)
- 基金项目(75164)
- 自然(70071)
- 教育(69255)
- 自然科(68488)
- 自然科学(68476)
- 自然科学基金(67190)
- 划(66315)
- 编号(61075)
- 资助(59431)
- 成果(48757)
- 重点(44008)
- 部(42941)
- 课题(42265)
- 创(41661)
- 发(41020)
- 创新(38612)
- 项目编号(37695)
- 科研(37677)
- 大学(37235)
- 期刊
- 济(106812)
- 经济(106812)
- 研究(77460)
- 中国(52038)
- 学报(43482)
- 管理(41655)
- 科学(40073)
- 教育(39959)
- 农(37711)
- 大学(33170)
- 财(32915)
- 学学(30972)
- 技术(27837)
- 农业(27039)
- 业经(18592)
- 融(18425)
- 金融(18425)
- 经济研究(17071)
- 财经(16905)
- 图书(15937)
- 科技(14407)
- 经(14271)
- 业(14125)
- 技术经济(13821)
- 理论(13590)
- 问题(13481)
- 实践(12724)
- 践(12724)
- 统计(12683)
- 版(12451)
共检索到388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林
认为MPA教学应该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突出五个结合,即统一规范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短期提高与持续提升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建设两大能力,即教师的实务能力与学生的专业能力。形成契合中国公共管理实际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MPA培养模式。
关键词:
能力提升 MPA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相丽
法学专业始终应当以培养法律职业能力为核心,做到学以致用。要着力构建"实训体验"模式、"法律诊所"模式、"实务研修"模式,探索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法律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实施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考核方式。
关键词:
能力导向 应用型 法律职业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微平
本文从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发,通过社会调研和问卷调查,在分析现行培养模式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执业能力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创新创业教育、毕业论文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还就基于执业能力的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和培养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执业能力 人才培养 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雷强 刘旭涛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MPA教育的创新、发展和融合,以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从培养对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分析国内外MPA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科导向、能力导向、问题导向、行动学习导向等四种。综合来看,学科导向是MPA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能力导向是其较高要求,问题导向是其主要学习方法,行动学习导向是其主要培养特点。MPA教育模式的四种导向为我们从MPA人才培养的纵向过程和横向组成进行设计与整合提供了理论视角和新思路。
关键词:
MPA教育 培养模式 导向 整合与创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时常珺
文章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基于产出导向法,借鉴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尝试构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奚立平
本文认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能力导向,层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构建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开发,递进式安排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分析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红梅
"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正是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形式的核心。高等职业教育因其特殊性,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更加依赖。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必须以终身教育为理论支撑,培养本行业具体从业者的核心素质。本文从师资培养的角度,研究关键能力培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深远影响及带来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
师资培养 关键能力 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祝家贵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能力为本",强调"学以致用",凸显"实践主题",加强"校企联姻"。高校应推进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陈曦 李国平
在工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导向下,中国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在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模式之间进行选择。本文构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与工业效率提升的一个分析框架,并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效率提升导向下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的上升和门类的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逐渐由专业化向多样化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工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强,但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在100公里范围内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广孚 刘润华 任旭虎
针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二三四"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思想:在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奠定创新的基础;注重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和多元化考试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注重自主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培养创新精神;坚持自主学习四年不断线,坚持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坚持科技活动四年不断线,以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为创新提供优质的培养资源。详细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实施了该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发兰 胡承孝
从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文献出发,分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局限,提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划分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两种模式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同时梳理出培养目标与理念、培养过程、培养主体、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培养模式组成要素。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培养要素 目标导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书卉 眭国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在于人才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探讨训练营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阐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结合问卷调研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训练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
训练营 大学生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振岩 张玉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目前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千差万别。文章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回访为例,通过调查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建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录用大学生的待遇和总体评价、用人单位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等,归纳和总结出怎样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培养 模式 调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饶君华
本文认为,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1.5+0.5+0.5+0.5"人才培养模式应将高职学程划分为"学-做-学-做"四段,重点从四个方面展开:引入新学徒制;采用阶梯式教学体系;实施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四学程间的衔接教学包。"1.5+0.5+0.5+0.5"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了育人功能,实现高职生零过渡上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士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日趋加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的矛盾日趋突出。面对这一挑战,必须构建需求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以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服务于社会为目的。其次,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再次,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教育;建立需求导向的教学团队;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
社会需求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