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3)
- 2023(2104)
- 2022(1874)
- 2021(1750)
- 2020(1657)
- 2019(3595)
- 2018(3563)
- 2017(7031)
- 2016(3973)
- 2015(4214)
- 2014(4257)
- 2013(4225)
- 2012(3950)
- 2011(3019)
- 2010(3105)
- 2009(2897)
- 2008(3718)
- 2007(3261)
- 2006(2732)
- 2005(2565)
- 学科
- 管理(22363)
- 企(21637)
- 企业(21637)
- 业(21510)
- 财(16947)
- 务(15756)
- 财务(15753)
- 财务管理(15722)
- 企业财务(15209)
- 济(13137)
- 经济(13121)
- 方法(7989)
- 数学(7285)
- 数学方法(7239)
- 制(4804)
- 券(3738)
- 家(3513)
- 国家(3440)
- 体(3381)
- 体制(3071)
- 银(2740)
- 银行(2739)
- 债(2674)
- 外债(2484)
- 税(2455)
- 债券(2450)
- 公债(2450)
- 业经(2403)
- 家公(2351)
- 融(2326)
- 机构
- 学院(51127)
- 大学(50640)
- 管理(20739)
- 济(19735)
- 经济(19301)
- 理学(17543)
- 理学院(17434)
- 管理学(17226)
- 管理学院(17141)
- 财(16943)
- 中国(13594)
- 研究(13137)
- 财经(12123)
- 经(10986)
- 京(10204)
- 财经大学(9184)
- 会计(8551)
- 江(7685)
- 商学(7111)
- 商学院(7072)
- 融(6840)
- 所(6803)
- 中心(6723)
- 金融(6688)
- 北京(6661)
- 科学(6465)
- 公司(6428)
- 州(6274)
- 会计学(6076)
- 会计学院(5820)
共检索到82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曙伟 黄宗福
以股抵债意指上市公司以其控股股东侵占的资金作为对价,冲减控股股东持有股份,被冲减的股份依法注销。以股抵债的目的是解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关键词:
以股抵债 股票回购 控股股东 公司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健 李凯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郑玉忠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会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其他各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其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灵或暂时出现资金紧张,难以偿还到期债务。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但在债务人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爽
本文以电广传媒大股东以股票抵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为例,研究了在以股抵债方案设计中的定价问题、对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影响、对流通股股东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以股抵债目标的可信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以股抵债方案中,过高的定价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方案中的保护性安排并未起到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作用。以股抵债目标也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以股抵债不仅不能改善公司治理,还可能成为大股东套现的合法途径。
关键词:
以股抵债 定价 利益 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燕
关于以股抵债的合法性与公平性争论忽略了该交易在税法上的效果。对电广传媒以股抵债交易的税负进行测算的结果,显示出税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变以股抵债交易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减弱股份定价问题上的尖锐对立。当然,它也使得管理层面临更复杂的利弊权衡。关注以股抵债交易的税务成本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价以股抵债政策的意义或者局限性。
关键词:
以股抵债 债务重组 税务成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红军 唐松 周云丽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关键词:
以股抵债 控制权收益 案例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钱海波
本文首先界定了以股抵债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分析了以股抵债对公司股权结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指出以股抵债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最后阐述了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国有股减持和以股抵债的关系,提出以股抵债是为解决大股东占用资金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股票回购方式,是解决股权分置过程中针对特殊情况可能采用的特殊方式。
关键词:
以股抵债 股权分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青松 王啸
以股抵债,无法律障碍(暂可比照《公司法》有关回购的规定),有先例可循(申能股份、云天化等曾进行定向回购试点),有利于标本兼治。通过以股抵债削弱发生占用的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解决上市公司独立性问题,切断占用源头。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罗绍德 王新颖
2004年证监会与国资委原则同意上市公司进行“以股抵债”的试点,同年电广传媒正式宣布实施这一方案。“以股抵债”的推出可以看作是管理层对大市的长期利好,也有人说“以股抵债”漏洞太多,治标不治本。本文就“以股抵债”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比率、变现能力以及股权结构四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侵占资金 以股抵债 财务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汪平 张志
在公司财务实践中,债务资本成本不仅仅取决于投资风险的大小,还会受到大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公司中,由于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国有控股及其控股比例会对公司风险、公司治理等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债务资本成本的高低及其波动。数据显示,国有控股有助于中国公司债务资本成本水平的下降,且国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债务资本成本之间呈现U型变化。数据没有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债务资本成本"高企"现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龚凯颂 胡燕珊
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在上市公司中是较为普遍的。为了解决资金占用问题,证监会联合国资委于2003年8月颁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原则上应当以现金清偿。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可以探索金融创新的方式进行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