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9)
2023(5385)
2022(4190)
2021(4205)
2020(3345)
2019(7692)
2018(7744)
2017(12006)
2016(8255)
2015(9635)
2014(9908)
2013(8992)
2012(8487)
2011(7961)
2010(8576)
2009(7554)
2008(7558)
2007(7292)
2006(6908)
2005(6286)
作者
(20706)
(17032)
(16984)
(16409)
(10923)
(8191)
(7937)
(6795)
(6574)
(6555)
(5996)
(5762)
(5684)
(5489)
(5419)
(5407)
(5335)
(5088)
(5029)
(4983)
(4736)
(4323)
(4306)
(4179)
(4045)
(4003)
(3870)
(3730)
(3542)
(3441)
学科
教育(20929)
(20142)
经济(20108)
管理(18760)
中国(16203)
(12206)
理论(9334)
(9163)
企业(9163)
(8426)
教学(7933)
(7229)
地方(7169)
(6851)
(5649)
农业(5532)
资源(5427)
业经(5318)
(5127)
发展(4997)
(4946)
(4874)
方法(4741)
学校(4733)
技术(4430)
研究(4309)
思想(4192)
环境(4192)
政治(4173)
(4153)
机构
大学(103601)
学院(100146)
研究(39885)
教育(30943)
管理(29800)
(28531)
经济(27282)
(26761)
师范(26667)
(25841)
中国(25516)
理学(23444)
理学院(23040)
科学(23026)
管理学(22403)
管理学院(22172)
师范大学(21727)
(20615)
(20015)
职业(18513)
中心(18254)
北京(17831)
技术(17781)
研究所(17689)
(16501)
(16218)
(14500)
(13290)
(13236)
职业技术(12706)
基金
项目(57193)
研究(53225)
科学(45453)
基金(34478)
教育(34287)
社会(28808)
(28481)
国家(27965)
编号(26767)
社会科(26688)
社会科学(26682)
成果(25616)
(25077)
课题(23044)
(22913)
科学基金(22807)
(19954)
基金项目(16700)
规划(16315)
项目编号(15153)
重点(14752)
(14378)
(14374)
(14247)
(14242)
研究成果(13973)
资助(13949)
(13134)
教育部(12850)
(12659)
期刊
教育(56241)
研究(43038)
中国(41193)
(40382)
经济(40382)
职业(16072)
技术(15616)
(12865)
学报(12765)
(12265)
管理(11792)
图书(11499)
科学(11372)
技术教育(10709)
职业技术(10709)
职业技术教育(10709)
大学(10577)
书馆(9125)
图书馆(9125)
(8967)
论坛(8967)
(8761)
金融(8761)
农业(8208)
(7652)
学学(7194)
高等(7021)
业经(6349)
资源(6289)
高等教育(6100)
共检索到188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汉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在这方面,,需要各方合力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构建更加开放、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注重质量,丰富内涵。还要在区域发展、重大活动中紧紧把握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要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人力资源培训、对外联谊与交流合作中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公共教育经费长期短缺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重重困难。本研究探讨了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深层原因,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路向与制度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地理分布广泛,但由于受长期公共教育经费短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影响,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公共教育投入不足有着诸多的深层原因,从"器物、制度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路向与制度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秀琴  
2011年5月10—11日,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发祥地的上海再次见证了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的顺利举办。自2005年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分别在重庆、哈尔滨、长沙主办"中国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累计吸引了30多个国家、上千余所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200余名代表参加,在国内外职业教育界都产生了较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根据相关学者的解读,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这一目标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胡鞍钢,2013)。目前,距离这一目标实现仅有五年的时间,我国距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兆良  
人力资源是指经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了智力、技艺、体能以及心理与道德素质 ,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某种需要的人口部分。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和产品价值形成的根本要素 ,而且是一种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 ,是首要资源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腾飞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人力资源投资是一种比任何投资都更为胜算的投资 ,我国有近 1 3× 1 0 8可供开发的人口资源 ,更应重视“脑袋”开发 ,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的人力资本资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海生  张玉凤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2010年5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在国家话语体系中提出了“强国必先强教”,“强教”成为“强国”的核心驱动力,“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大国”的高级演化。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命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成与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永新  
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助于制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锚定办学方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职业教育战线,要强化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要服务国之大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要注重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宝元  李晓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重庆  
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现实诉求,是协调教育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生存型职业教育为参照,分析了发展型职业教育的优势,并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融学生职业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及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推行发展型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丹   王志伟  
人才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意涵。梳理人才引领与职业教育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助力”到“引领”、从“定位”到“赋能”、从“适应”到“协调”的互动转向。为厘清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需要基于经济、政治、教育三方面探寻人才引领视域下职业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源流。面向未来,要树立类型化职业教育发展观念,设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新引擎,塑造中国特色高技能人才品牌,构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登煌   张伟  
作为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工程,职业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强有力、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基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特征,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层、运行层和保障层等。其是由理论性、物质性、文化性、社会性、政策性、组织性和师资性等支撑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主体职责分工的不同,这一体系可以划分为党和政府的主导建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主体建构、代表社会力量的行业企业参与建构三种主要运行模式。基于此,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对其支撑体系的要素输入、处理和输出环节进行整合优化。既要充分挖掘符合职教类型发展定位的多重支撑要素,也要着力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实践转化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效能评价机制等,使各类支撑要素整合在呈现帕累托最优效应的基础上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现实逻辑,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面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新内生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强国的核心动力,具体表现为理念认同的“自信力”、主体协同的“内生力”和资源配置的“外驱力”。据此,需要构建“价值—行动—治理”三维一体的共生模式,灌注职业教育强国“自信之源”;创设“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结的共生单元,形成职业教育强国“内生合力”;联结“制度—市场—文化—技术”多层次的共生环境,凝合职业教育强国“外驱聚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