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8)
2023(13975)
2022(12242)
2021(11620)
2020(9669)
2019(22261)
2018(22326)
2017(42831)
2016(23071)
2015(25697)
2014(25661)
2013(25493)
2012(23133)
2011(20536)
2010(20332)
2009(18407)
2008(17971)
2007(15656)
2006(13498)
2005(11702)
作者
(66584)
(55378)
(55105)
(52370)
(35242)
(26738)
(24973)
(21809)
(21002)
(19816)
(18939)
(18533)
(17639)
(17441)
(16946)
(16875)
(16723)
(16541)
(15938)
(15898)
(13707)
(13500)
(13334)
(12579)
(12440)
(12346)
(12262)
(12214)
(11118)
(10983)
学科
(89919)
经济(89821)
管理(71147)
(69757)
(58437)
企业(58437)
方法(43158)
数学(37233)
数学方法(36814)
(24479)
(23731)
中国(22503)
技术(21250)
(20603)
业经(20365)
地方(18577)
农业(17322)
理论(15927)
(15886)
(15644)
贸易(15639)
(15501)
财务(15428)
财务管理(15404)
(15137)
(14791)
企业财务(14640)
环境(14046)
(13453)
银行(13402)
机构
大学(326414)
学院(323378)
管理(132200)
(123642)
经济(120790)
理学(115554)
理学院(114202)
管理学(112144)
管理学院(111555)
研究(105541)
中国(76897)
(69602)
科学(68358)
(56017)
(52764)
(52699)
业大(50510)
研究所(48473)
中心(48189)
(46019)
财经(45503)
北京(43551)
(43327)
师范(42938)
(41437)
农业(41374)
(38750)
(38198)
经济学(35993)
技术(35142)
基金
项目(229311)
科学(180765)
基金(166715)
研究(165897)
(145807)
国家(144588)
科学基金(124743)
社会(103745)
社会科(98249)
社会科学(98222)
(89915)
基金项目(89852)
自然(82957)
自然科(81028)
自然科学(81010)
自然科学基金(79568)
教育(75705)
(75694)
资助(67896)
编号(67184)
成果(53383)
重点(50711)
(50032)
(48800)
(47879)
课题(45566)
创新(45456)
科研(43915)
教育部(42803)
大学(42462)
期刊
(129905)
经济(129905)
研究(91067)
中国(61308)
学报(53338)
科学(49782)
管理(47126)
(46462)
(43008)
大学(39885)
学学(37421)
教育(36100)
农业(32664)
技术(29549)
(24407)
金融(24407)
业经(21785)
财经(21444)
经济研究(20490)
科技(19389)
图书(19108)
(18207)
(17105)
技术经济(16916)
问题(16769)
理论(15636)
(15418)
资源(14677)
(14519)
论坛(14519)
共检索到459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晓东  苏启林  
本文将互补性资产概念引入科技中介,界定了通用性互补资产、专业性互补资产的具体内容。以外部网络强度为调节变量,在结构—行为—绩效的逻辑范式下,实证检验了科技中介的两类互补性资产对其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中介的网络强度对互补资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网络强度在逐步下降;专业性互补资产是科技中介技术转移绩效实现的关键载体,而通用性互补资产对绩效贡献相对较小。本研究从资产—能力的视角解释了科技中介的运行机制,对科技中介的经营战略提出建议:专业性互补资产的核心是专家团队和专业技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构建"软研发"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与非政府部门合作协议式的"弱联系",实现对创新资源的跨界整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梁靓  吴航  
在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基础上,从网络嵌入性的视角,探索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中技术转移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揭示了解吸能力在整个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外向型技术转移研究框架,为企业实践外向型技术转移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树宽   岳振明  
网络惯例作为非正式治理的重要方式在创新网络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其内部维度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鉴于此,结合社会网络理论﹑组织公平理论,对网络惯例﹑知识转移﹑创新绩效﹑合作公平以及吸收能力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网络惯例中的行为默契和规范共识能够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2)知识转移在网络惯例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网络惯例的治理功能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进而对成员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3)在创新网络中,企业的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原因是成员的吸收能力越强可能会增大对方对自身核心知识的保护力度,导致知识转移的难度增大,则较高的吸收能力反而对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抑制作用;(4)在合作创新中,程序公平与分配公平会正向调节网络惯例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会增强网络惯例对知识转移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互动公平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5)网络惯例中行为默契与规范共识两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彼此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鄢慧丽  余军  熊浩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移动旅游应用(Mobile Tourism Application,MTA)的用户粘性,一直是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技术接受理论和期望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营销活动、转换成本和网络舆论三个影响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变量的检验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营销活动、技术接受、期望认同与转换成本对用户粘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线旅游服务代理商推出的营销活动与技术上的可接受性,均能提高用户期望认同,高转换成本对用户的技术接受也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舆论中正面舆论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数据支持,负面舆论在期望认同与用户粘性之间的负向调节作用得到验证,但对营销活动与用户粘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M TA运营商提高用户粘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科  李常洪  徐晓肆  
拓展以互补性资产为主要内容的平台创新理论和以知识冗余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基础理论,分别引入企业价值网络和知识冗余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以216家创新型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实证研究在企业价值网络中随着知识冗余的变化,互补性资产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机理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价值网络生态中可以利用的互补性资产越丰富,网络的运行越稳定,网络稳定性的增强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一定水平的知识冗余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企业价值网络在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冗余调节了互补性资产与创新绩效、企业价值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创新型企业创新及其价值网络构建,提出重视利用互补性资产,关注价值网络关系的积极作用,保持适当的知识积累,并注意知识冗余与互补性资产、企业价值网络的交互作用的不利影响等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晓东  苏启林  
该文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转移渠道系统的共生和互补性资产配置模型。认为国有大型科技企业与技术源之间的互补性资产的分布格局优于民营大型科技企业与技术源之间的分布格局;产业特征、技术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信任机制决定着技术转移渠道对互补性资产类型的选择。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内技术源共生发展,消除技术源之间的合作壁垒,弱化技术受体之间的所有制、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萍  
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现有文献论证了网络口碑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但很少关注网络口碑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论文研究了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并检验了网络涉入和感知价值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中介及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口碑对消费者的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感知价值在网络口碑和消费者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3)消费者网络涉入越高,网络口碑对感知价值的负向影响就越强,进而对消费者行为意愿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欧阳桃花  王钧  胡京波  
成功的技术变革与商业化过程离不开对互补性资产的管理。因为技术变革初期,新技术往往与旧技术共享互补性资产(销售团队、支持技术团队等),由于组织惯性,组织认知等原因,再加之旧技术仍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导致新技术变革往往得不到必要的互补性资产支持。所以,很多技术变革的商业化过程的失败不是因为技术本身,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互补性资产支持,死于黎明前的黑暗。本文旨在以中标软件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软件企业如何成功推动云计算技术变革以及商业化。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成功进行技术变革,不仅要关注新技术的研发,还要处理好新技术与商业化所需要的互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推导出本文研究结论:第一,识别关键性的互补性资产并建立其与新技术的组织联系是成功实施技术变革的关键要素;第二,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不会主动建立组织联系,需要高层领导建立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机制促使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建立组织联系;第三,激励措施、组织学习、知识分享等管理机制是推动建立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之间的组织联系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对新技术与互补性资产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对于中国企业成功应对行业内的技术变革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詹志方  
引入关系学习、双元能力(利用能力和探索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运用205个样本的调查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分析,探索渠道网络嵌入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渠道网络嵌入性主要通过关系学习、利用能力对渠道合作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双元能力完全中介了渠道网络嵌入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学习部分中介了渠道网络嵌入性对利用能力的影响;利用能力部分中介了关系学习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能力相比探索能力,其中介作用更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勇  朱桂龙  刘荣芳  
基于209份地方产业集群企业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吸收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集群网络结构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规模、中心度和强度正向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2)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3)集群网络结构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但在集群网络结构的各项指标中,除网络规模外,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强度并不直接影响创新,而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创新绩效;(4)在集群网络结构、吸收能力、技术创新绩效三者关系中,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是发挥网络结构优势、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企业层面主要靠加大研发强度来实现,较高水平的研发强度是高科技新创企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构建了“研发—网络—绩效”分析模型,使用518份高科技新创企业问卷作为样本,对高科技新创企业通过网络关系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发强度对高科技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且其可通过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密度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创新一致性在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通过网络中心度与网络密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高科技新创企业应在研发团队建设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上下功夫,为构建网络关系奠定坚实基础。尽可能与网络声誉较高、稳定性好的企业或组织建立网络关系,以弥补新创企业“产业融合度低”等不足。在研发实践中,应紧密围绕一致性创新管理机制,在合作伙伴间实现创新活动的目标一致、战略一致、专业技能一致、认知一致和文化理念一致,保证高科技新创企业有效开发网络资源和机会,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镒  刘人怀  
平台企业构建了一个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但平台企业如何利用互补性资产推动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仍未得到清晰的理论解释。为此,构建互补性资产、平台领导力与双元创新理论模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通用性互补资产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专有性互补资产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通用性与专有性互补资产均正向影响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平台影响力和引领力均正向影响双元创新,平台协调力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平台领导力在互补性资产与双元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从平台领导力视角解释了平台企业利用互补性资产促进双元创新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平台企业理论,对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卓  王宏起  李玥  王玉冬  
基于网络嵌入性约束困境视角,以网络多元化方法针对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联盟创新主体产业链活动构建技术重叠探索性与互补资产挖掘性网络,系统分析技术重叠与互补资产相互作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随着网络嵌入性约束困境加剧,节点融合中心性影响下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驱动创新主体逐渐增加网络间异质性资源搜索;另一方面,互补资产扮演企业因技术重叠程度不同而产生激进式技术变革的缓冲资源角色,以及重新审视企业技术重叠轨迹变化的棱镜折射角色。研究结论对网络嵌入性约束视角下创新主体提升创新绩效影响的具象路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燕红  
如今网络关系在电商企业资源获取以及成长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所以充分利用企业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能够充分提升非头部电商企业创新效益。而非头部电商企业由于创新资源与能力不足、知识水平较低,通过企业网络中知识交流与资源共享,能够获得所需知识与资源,助力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企业网络中不同的关系强度是决定非头部电商企业创新效益的核心。基于此,本文探究了网络关系强度对非头部电商企业创新效益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了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旨在促进非头部电商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研究表明:网络关系强度能够促进非头部电商企业创新效益;网络关系强度能够促进非头部电商企业知识转移;知识转移能够促进非头部电商企业创新效益;在网络关系强度和非头部电商企业技术创新效益之间,知识转移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慕强  徐宗玲  
本研究探索中小企业不同外部网络—伙伴网络、资助网络怎样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文章基于对广东两个行业的224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伙伴网络与资助网络都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吸收能力在伙伴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和资助网络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都起调节作用;(3)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的影响,企业所处产业链较短的不锈钢行业技术创新绩效要求较高,企业成立年限的影响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