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7)
2023(2250)
2022(1956)
2021(1810)
2020(1506)
2019(3303)
2018(3160)
2017(5585)
2016(2997)
2015(3478)
2014(3206)
2013(3062)
2012(2950)
2011(2620)
2010(2646)
2009(2338)
2008(2356)
2007(2145)
2006(1996)
2005(1776)
作者
(9820)
(8194)
(8064)
(7478)
(5221)
(3910)
(3655)
(3101)
(3001)
(2932)
(2822)
(2806)
(2798)
(2731)
(2561)
(2450)
(2343)
(2300)
(2283)
(2282)
(2096)
(2014)
(2012)
(1918)
(1883)
(1848)
(1829)
(1742)
(1702)
(1657)
学科
(9333)
经济(9309)
(7582)
管理(6962)
(5379)
(4979)
企业(4979)
(3514)
中国(3368)
农业(3299)
方法(2966)
数学(2438)
(2417)
贸易(2416)
数学方法(2406)
(2365)
业经(2335)
(2181)
(2040)
金融(2040)
关系(1859)
(1856)
(1826)
(1821)
银行(1810)
(1789)
(1761)
(1669)
(1645)
(1642)
机构
大学(42725)
学院(41956)
研究(18591)
(17080)
经济(16799)
管理(14892)
中国(13645)
(13097)
理学(12516)
理学院(12349)
科学(12311)
管理学(12077)
管理学院(12003)
农业(10270)
(10116)
(9995)
业大(9244)
研究所(9240)
中心(8350)
(6983)
(6798)
(6616)
北京(6502)
农业大学(6352)
科学院(5873)
(5569)
(5558)
(5514)
财经(5506)
师范(5418)
基金
项目(30859)
科学(23574)
基金(22400)
(22078)
国家(21403)
研究(20879)
科学基金(16768)
社会(12936)
社会科(12176)
社会科学(12171)
基金项目(11568)
(11417)
自然(11305)
自然科(10962)
自然科学(10955)
自然科学基金(10777)
(10025)
资助(9036)
教育(8773)
编号(7768)
重点(7370)
(6661)
(6573)
成果(6430)
计划(6207)
科研(6202)
(6070)
(5882)
科技(5863)
国家社会(5784)
期刊
(19910)
经济(19910)
(12370)
研究(11552)
学报(10568)
中国(9954)
农业(8870)
科学(8847)
大学(8056)
学学(7741)
管理(5928)
(5507)
(4912)
世界(3800)
教育(3711)
业大(3483)
技术(3360)
(3323)
业经(3207)
(2992)
金融(2992)
林业(2874)
科技(2840)
农业大学(2769)
问题(2678)
财经(2650)
经济研究(2619)
资源(2410)
(2308)
(2223)
共检索到67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丁声俊  赵小津  刘志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声俊  彭松森  
我们国家正处在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食物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阶段,是关系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廖亚君  毛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已不仅局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供给保障,而应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油、糖、水果及饮料(如酒类)等各类食物。我国饲料粮消费已于2015年开始超过口粮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我国口粮供给非常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应转移到饲料粮供给保障上,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及养殖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等措施来保障饲料粮供给。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声俊  
国内约定俗成的“粮食安全”概念,按照FAO的本意,实际上应为“食物安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国际食物行动中,没有比“食物安全”更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物安全问题,把它视为攸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文  
中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2020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资源和技术水平不足以满足食物消费需求,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进口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去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中国人口总规模巨大,要是不能依靠国内生产守住食物供给的主要部分这个底线也是很危险的。为了切实保障中国食物的供给安全,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挖掘国内潜力,另一方面要在国际上布好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川   卢新海   许进龙  
立足“大食物观”构建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Markov链对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缓慢,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生产安全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率最高。(2)全国、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均表现出“绝对水平提升、相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更严重的多级分化现象,非粮食主产区初始粮食安全水平分布较为集中但后续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3)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省市粮食安全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正逐渐减小。(4)粮食安全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呈现稳态性,不同粮食安全水平类型之间转移概率较低,各地区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中的分布位置比较稳定。基于研究结论,从重构粮食生产空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王玉斌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西元  李凤博  徐春春  申红芳  方福平  
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农民之困惑、地方政府之心病、中央政府之无奈"的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缺失。为此,必须以综合生产力为基石、市场调节力为重点、主权控制力为保障,重构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分析综合生产力、市场调控力、主权控制力现状,提出了实现从"生产粮食"向"经营粮食"的观念转变,精心设计利益协调、特殊保障两个制度,切实提高产区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牢牢把握粮食收购加工、投入品经营两个主动权,积极用活粮食出口、加工转化两个调节器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舜臣   王兴华   李京栋  
在系列政策扶持下,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然而,在高粮食自给率得以维持的背后,却是食物自给率的不断下降。本文梳理了政策推进粮食增产的诸多做法,并在大食物安全观下反思了这些政策带来的后果。分析发现,在达成一定粮食自给率水平下,强化资源“趋粮化”配置的做法会加剧食物自给率缺口。而且,在粮食比较收益相对偏低情况下,引导资源进入粮食生产领域的做法不仅会降低农业资源的整体产出效率,还会加剧农业发展对政策扶持的依赖程度。而这又会受到WTO框架和财政预算的制约。为确保食物自给率基础上的粮食安全,需转换粮食安全的分析视角,立足食物安全统筹国内资源。同时,也要在效率提升,尤其是非口粮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方面做文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荣志杰  姜启军  牛亮  周然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对保障粮食和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为引领,构建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结合主客观赋权方法,在区划食物主产区、非主产区的基础上,对2009-202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粮食安全水平进行科学测算,探索制约不同区域粮食安全水平继续提高的相对短板。结果表明:当前各省级行政区已全部迈入粮食安全的“安全”及以上行列,保障食物供应数量是最关键目标。对食物主产区而言,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地方支农投入还需进一步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等传统问题依然存在,耕地流失和脂肪生产能力逐步成为新短板;对非主产区而言,食物加工与储备能力、仓储从业人员数量和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是主要障碍。基于此,建议从多元开发食物来源、精准农业补贴导向、优化耕地补偿、调整食物储加布局等方面继续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王容博  徐亮  刘星宇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低于世界人均的水土资源实现了高于世界人均的食物消费水平。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归功于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全球领先的贸易开放程度和外部粮源的有效利用,农产品贸易已全面融入中国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收入增长、国内食物需求的不断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市场风险波动的持续加剧等都对粮食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种类高度集中、重点品种进口来源地依赖度偏高等特点会使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动荡加剧背景下出现外部粮源的利用风险明显上升的情况。大食物观的提出是对传统粮食安全保障思路的拓展。保障“大食物安全”,既需要依赖于国内全方位、多途径的食物资源开发,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贸易开放水平,促进食物进口结构多元化发展,加快形成更加稳定、更具韧性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降低外部粮源利用的不确定性风险,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国内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大食物观下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格局的构建也对相应的制度支持和条件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需要不断提高动物疫病输入防控与进口产品质量管控能力,逐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条件与进口全产业链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边境措施,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外部农产品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随着“人粮矛盾”的发展 ,世界粮食安全的内涵经历了“总量 -购买 -营养”的转变。中国粮食在总量和购买上基本达到安全水平 ,营养安全水平仍需大幅度提高。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面临着生产资源减少、贫困人口相对增加和营养需求水平提高的矛盾。立足国内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和发挥国际粮食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中国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志钢  毕洁颖  聂凤英  方向明  樊胜根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的新愿景,即将营养指标作为中国食物安全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足,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和超重率以及肥胖率。为此需要以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为基础,改进营养治理、通过市场信号传递营养导向、推动营养目标的农业生产、建立更安全的食品价值链、以政策创新促进可持续的营养饮食、加强营养教育并开展循证发展支持营养导向的食物安全新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秀荣  肖海峰  朱启荣  李鹏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 ,从粮食角度、食物角度、国际比较等诸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食物安全状况作了估计和判断。结论为 :1 978年以来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安全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2 0 0 1年 ,中国居民食物安全处于较高的水平 ;与相近人均GDP水平的国家相比 ,中国的食物安全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鹰  张秀青  梁腾坚  
入世20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大进小出”已成常态,其中蛋白类食物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食物自给率呈现下降趋势,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食物安全问题愈来愈重要。因此,有必要将粮食安全进一步向食物安全扩展和延伸,更加强调粮食安全基础上的食物安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要在明确战略底线和战略思路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打好种业翻身仗,着眼于国际打造海外供应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业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