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4)
- 2023(8838)
- 2022(7483)
- 2021(6552)
- 2020(5408)
- 2019(11835)
- 2018(11900)
- 2017(21534)
- 2016(10946)
- 2015(12156)
- 2014(11968)
- 2013(11630)
- 2012(10693)
- 2011(9959)
- 2010(10343)
- 2009(9849)
- 2008(9398)
- 2007(8528)
- 2006(7861)
- 2005(7245)
- 学科
- 济(70748)
- 经济(70713)
- 管理(36969)
- 业(35482)
- 企(30941)
- 企业(30941)
- 方法(21186)
- 地方(18193)
- 数学(17778)
- 数学方法(17644)
- 中国(15137)
- 业经(14263)
- 技术(14060)
- 地方经济(13208)
- 农(12698)
- 学(10765)
- 贸(10560)
- 贸易(10554)
- 易(10195)
- 制(9518)
- 财(9516)
- 农业(8985)
- 环境(8815)
- 理论(8637)
- 策(8618)
- 和(8526)
- 划(8342)
- 融(7882)
- 金融(7881)
- 产业(7773)
- 机构
- 学院(169157)
- 大学(164949)
- 济(82012)
- 经济(80516)
- 管理(64541)
- 研究(58935)
- 理学(54950)
- 理学院(54407)
- 管理学(53679)
- 管理学院(53335)
- 中国(43338)
- 京(33334)
- 财(32659)
- 科学(32221)
- 所(28731)
- 财经(26253)
- 经济学(26083)
- 江(25886)
- 研究所(25775)
- 中心(25666)
- 经(23619)
- 经济学院(23095)
- 范(21360)
- 师范(21204)
- 院(21079)
- 北京(20943)
- 州(20546)
- 农(20476)
- 业大(19756)
- 财经大学(19013)
- 基金
- 项目(105495)
- 科学(84018)
- 研究(81147)
- 基金(75786)
- 家(64522)
- 国家(64029)
- 科学基金(55519)
- 社会(53768)
- 社会科(51214)
- 社会科学(51205)
- 省(42078)
- 基金项目(38807)
- 教育(36854)
- 划(33994)
- 编号(33233)
- 自然(32623)
- 自然科(31907)
- 自然科学(31903)
- 自然科学基金(31306)
- 资助(30491)
- 成果(26297)
- 发(25171)
- 重点(23927)
- 课题(23287)
- 创(23072)
- 部(22755)
- 国家社会(22623)
- 创新(21634)
- 发展(21167)
- 展(20859)
共检索到263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国家提高其 经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取得了一定收效。但是,这一战略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而且,待中国加入WTO后,以市场换技术战略难以继续实行。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探索加速技术进步的更为有效的战略。“以竞争求技术”战略将是我国新的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简小鹰
传统农业技术概念在市场经济中的不适应状况,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环节的分离,制约着农业技术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处于不同层次并相互关联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技术、农业组织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创新技术。在农业技术进步由政府供给主导型向农户需求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科技人员应成为农业技术市场运行的主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宋京
技术进步是一国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推动力。本文对技术进步的三种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对三种途径的优劣势和不同作用进行了对比考察。最后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经济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潘小松
应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之邀,我们于1993年7月31日至8月21日对澳进行了学术访问。现将几个主要问题和学者的主要观点汇总如下: 一、发展应主要靠竞争,不是靠过多的干预与控制许多学者谈到,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技术进步是较快的,发展质量是好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有较大提高的。据悉尼大学经济系提供的资料表明。GDP年增长率1951-1960年期间为4.2%,1961-1970年期间为5.0%,1971-1980年期间为3.2%,1981-1990年期间为2.9%。虽增长速度有减缓之势,但澳学者认为,澳的经济增长仍属正常发展之列。莫纳斯大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迪科森教授预测1997...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门熙新 黄擎明
第二部分软技术作用下生产函数的理论模式与评价一、软技术进步的含义与度量 (一) 软技术进步的含义 1.软技术进步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即根据某一系统目标任务的需要,原来没有采用的软技术,现在已有若干种软技术被采用,这从采用软技术数量上表明其进步。 2.软技术进步体现在质量水平上的提高软技术质量水平的高低,包括二重内容:其一,就某一种软技术的应用来说,其本身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海峰 陈长缨
一、我国进口主要特征入世后,我国进口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09年成为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我国进口额达到1.4万亿美元,占全球进口的9.1%,第二大进口国地位进一步巩固。2001—2010年,尽管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我国进口年均增速仍然高达21.0%,比1991—2000年快4.9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快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金融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考察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利用中国省际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后,中国的金融发展通过提高研发产出效率和技术吸收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两种作用机制的比较研究发现,金融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促进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但通过提高本国技术吸收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进口贸易有更强的技术外溢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宋丽萍 杨大威
开放经济下,基于丰富低技能劳动禀赋的比较优势,中国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制造品加工的贸易形式。这种产业结构和贸易形式主要增加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限制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发展。文章遵循Acemoglu关于贸易影响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利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和行业贸易数据实证考察中国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逆向作用。一个政策建议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更高质量产品贸易将为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奠定市场规模条件,从而促使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推动中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技能偏向 贸易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穆瑞杰
产业竞争力的实质和核心是比较生产力,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深化和活跃技术创新,努力使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技术创新 战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群慧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由此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大部分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不仅如此,由于长期对增长速度的过度崇拜和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形成了不利创新驱动的制度性藩篱。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正面临着投资报酬递减、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等一系列制约经济增长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走上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道路。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路径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必须上下一致、各方协调、并以合理的投入、倾斜的政策解决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等现实问题。而对国际问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和残酷现实,以及我国人口数量多但质量差、发展速度快但增长质量不高、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唯一途径就是实行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伯伏 杨运杰
在宏观上中国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必须在微观上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但是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过度市场竞争,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促进技术创新的最核心战略就是形成有效竞争市场环境,本文结合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现状,研究企业形成规模与促进我国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有效竞争 技术创新 产业组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筱媛 刘志辉
在阐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竞争情报的特点和开展竞争情报协作与共享的必要性,提出竞争情报协作的集中式模式,并以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联合体为例,分析联盟中竞争情报协作的实践经验。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经济开放会显著提高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作用。其中,深度跨越组依靠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会明显增强技术投入、产出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果,而陷入组却缺乏相应的显著性。因此,我国应当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增进国际经济交流,并通过调整技术投入结构与效率及重点培养科研人才等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