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57)
- 2023(6642)
- 2022(5641)
- 2021(5661)
- 2020(4637)
- 2019(10946)
- 2018(10796)
- 2017(18810)
- 2016(10918)
- 2015(12979)
- 2014(13218)
- 2013(12750)
- 2012(11835)
- 2011(10978)
- 2010(11014)
- 2009(9910)
- 2008(9859)
- 2007(8824)
- 2006(7766)
- 2005(7069)
- 学科
- 济(43000)
- 经济(42961)
- 管理(26212)
- 业(22885)
- 方法(18969)
- 企(18156)
- 企业(18156)
- 数学(16809)
- 数学方法(16602)
- 中国(16398)
- 农(11695)
- 贸(10441)
- 贸易(10433)
- 易(10253)
- 财(9345)
- 理论(8910)
- 教育(8598)
- 业经(8475)
- 制(8432)
- 学(8020)
- 教学(7663)
- 农业(7444)
- 银(7049)
- 银行(7027)
- 地方(6957)
- 和(6942)
- 环境(6877)
- 行(6764)
- 发(6293)
- 策(6110)
- 机构
- 学院(152043)
- 大学(151809)
- 济(64388)
- 经济(63059)
- 研究(57677)
- 管理(51777)
- 中国(44699)
- 理学(43106)
- 理学院(42556)
- 管理学(41797)
- 管理学院(41516)
- 京(34494)
- 科学(34189)
- 所(29744)
- 财(28719)
- 研究所(26935)
- 中心(25049)
- 农(23818)
- 江(23561)
- 北京(23047)
- 财经(22625)
- 范(22056)
- 师范(21875)
- 院(21596)
- 经济学(20813)
- 经(20717)
- 业大(20583)
- 州(18793)
- 经济学院(18686)
- 技术(18456)
- 基金
- 项目(96223)
- 研究(74291)
- 科学(73866)
- 基金(66479)
- 家(58293)
- 国家(57824)
- 科学基金(47683)
- 社会(44872)
- 社会科(42366)
- 社会科学(42354)
- 省(37141)
- 教育(36531)
- 基金项目(33969)
- 划(31640)
- 编号(30678)
- 资助(28804)
- 自然(28658)
- 自然科(27965)
- 自然科学(27953)
- 自然科学基金(27426)
- 成果(26067)
- 课题(23602)
- 重点(22768)
- 部(22298)
- 发(21244)
- 中国(20818)
- 创(19790)
- 性(19229)
- 教育部(19072)
- 年(19052)
共检索到24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梦泉 陈燕 毛亮 任超 梁梓萱
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深刻内涵,研究实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教育管理和评价领域面临的新任务。分析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并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三维四度五育"融合为逻辑框架,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成效评价体系框架的初步思路,以期为开展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芳 王敏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坚守职业教育时代使命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各环节,并从思想、管理、师资和课程等方面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保障。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全面部署,贯彻落实新时代新要求,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发展自信,立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奠定基础,面向世界舞台提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职业教育 立德树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文蓉
工匠精神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一种崇高追求,它体现了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是一种对事业和成就的执着追求。在培育德行高尚的大学生的过程中,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文章旨在讨论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并分析其重要性。此外,文章还将讨论高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文章建议高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环境,并拓展工匠精神教育的形式,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工匠精神。
关键词:
高校 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胜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院校文化建设,探索院校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人才的途径与方法,将"立德树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全员参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明刚 郭宏宇
<正>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包括拥有“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这给高等学校金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和金融强国建设,需要探寻中国特色金融教育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萌 蒋旋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项核心工程,探索其规律与创新模式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循此思路,以反思历史演化为逻辑起点,以展望未来趋势为理性参照,探索其改革发展创新之道,主张"科学定位、构建体系,创新驱动、优化机制,推进质量、提升品质"策略,旨在为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助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秀超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完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国家教育督导部门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面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级开展高等教育评估,基本形成了以高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全面改革和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符合基本国情和遵循教育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成为新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改革评估制度体系,创新评估理念和指标体系,注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落实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泽瀛 韩玉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典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系统分析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及外部威胁,并据此明确新起点推动实施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杰
中国特色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需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如何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以及"为谁培养国别区域研究人才"这三个根本问题,分别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路径和目的。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形成"六要素"体系,培养路径应围绕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一关键。以外语学科为例,其开展国别区域研究人才高质量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应包括六个方面,即设置渐进式的培养目标、开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参与式的研究体验、提供多类型的资源支持、改变单维度的师资知识结构和打破传统式的组织壁垒。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目的应服务于中国推进对外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为此,需开展课程思政并纳入一定比例的中国国情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庆国 曹晔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系统地梳理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八种模式,并对八种模式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比较分析,在微观层面能够指导培养机构有效选择培养模式,在宏观层面推动我国建立起适合国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培养体系 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朝晖
高校需要主动适应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思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全员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加强课程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4个课堂的协同培养。进一步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充分调动人和组织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一流的本科教育、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与特色的继续教育建设,从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广芬 李文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类型与层次质的规定性的反映,也是反映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新中国70年,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从培养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工人""熟练劳动者"到能把握"智能+"时代机遇的"高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以教育观念变革为先导,以技术升级迭代为驱力,以技术技能人才知识结构延展为体现的建设性与批判性共在、历史性与现代性共生、稳定性与发展性共存的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阶段性特征,展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共进、育大国工匠,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伟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谋划高瞻远瞩的学科布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育人文化;抓好基础性工作,把教师培养成“大先生”。
关键词:
人才培养 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