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9)
- 2023(11313)
- 2022(8747)
- 2021(8016)
- 2020(6279)
- 2019(14094)
- 2018(14142)
- 2017(26042)
- 2016(14597)
- 2015(16332)
- 2014(16643)
- 2013(15706)
- 2012(14555)
- 2011(13085)
- 2010(13483)
- 2009(12368)
- 2008(12123)
- 2007(11379)
- 2006(10459)
- 2005(9267)
- 学科
- 济(56908)
- 经济(56838)
- 管理(40214)
- 业(34114)
- 企(25603)
- 企业(25603)
- 中国(23047)
- 农(20927)
- 地方(16797)
- 方法(16026)
- 业经(15123)
- 财(14175)
- 农业(13820)
- 数学(13472)
- 制(13355)
- 数学方法(13256)
- 学(11688)
- 策(11454)
- 发(10827)
- 银(10556)
- 银行(10533)
- 行(10170)
- 体(10128)
- 理论(10009)
- 融(9741)
- 金融(9733)
- 环境(9328)
- 贸(9196)
- 贸易(9188)
- 及其(9078)
- 机构
- 学院(200903)
- 大学(198290)
- 济(79655)
- 经济(77486)
- 研究(74418)
- 管理(71669)
- 理学(59558)
- 理学院(58830)
- 管理学(57664)
- 管理学院(57283)
- 中国(56798)
- 科学(44855)
- 京(43841)
- 财(39551)
- 所(37028)
- 农(35284)
- 中心(34214)
- 江(34137)
- 研究所(33251)
- 财经(29220)
- 范(29164)
- 业大(28949)
- 师范(28843)
- 院(28025)
- 北京(27640)
- 农业(27358)
- 州(26602)
- 经(26463)
- 技术(24238)
- 省(24221)
- 基金
- 项目(130392)
- 科学(102298)
- 研究(99487)
- 基金(91315)
- 家(79481)
- 国家(78782)
- 科学基金(67055)
- 社会(61740)
- 社会科(58294)
- 社会科学(58283)
- 省(52251)
- 基金项目(47191)
- 教育(45808)
- 划(43729)
- 编号(42085)
- 自然(41377)
- 自然科(40427)
- 自然科学(40416)
- 自然科学基金(39666)
- 资助(36167)
- 成果(35713)
- 课题(31075)
- 发(29870)
- 重点(29854)
- 部(27779)
- 创(26431)
- 年(25553)
- 国家社会(25275)
- 性(24774)
- 创新(24751)
共检索到326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敏 胡建东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东北城市群主要包括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二者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北部、京广线纵向"动脉"的北线终端,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以哈长、辽中南为轴带核心的立体化城市群,不仅可有效解决东北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扁平化,以及省域单极核心城市带动效应不强、政企关系不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而且对于东北地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发展 东北振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儒煜 肖茜文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正>编者按:2023年12月17~18日,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在吉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展开了研讨交流。在主旨演讲中,刘伟教授强调,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谷成 盛敏玥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面临重大机遇。在现代国家治理背景下,税收能够通过保障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驱动经济总量与结构合理化以及促进政府与社会成员间有效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税收非中性效应和地方财力基础等现实因素的约束。针对既有税收政策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税收政策应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海军 张超 闫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根基和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历史贡献。20世纪9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历史包袱沉重,主导产业衰退,企业亏损严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为化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决策。2003—2012年是东北振兴第一个十年,东北地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集中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东北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3—2022年是东北振兴第二个十年,东北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敢于担当和作为,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
东北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石峰 王慧敏 孙雷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必须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前提,不断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本文通过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优势”,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为导向,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格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和要求,主动探索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东北全面振兴 新路探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铮 魏传成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统筹性和针对性,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向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向全面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遵循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阶段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需要重点关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速度缓慢、人才要素短缺、发展农业科技的资本要素不足、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和金融投入机制,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现代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利用外资规模日益扩大,国际经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在全国仍处于偏低的位置,特别是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扩大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必须要有新思路,并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体系。即应该以形成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有竞争力的区域对外开放布局、提高对外出口能力和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基本思路,并制定和实施以加强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加快对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口岸建设、推动边境贸易快速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东北振兴对外开放总体思路与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冬 王辉
在技能危机渐趋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校企一体,共兴技能"正日益成为美国社会精英共识。在此共识下,社区学院校企联群运动在全美蓬勃兴起,《珀金斯法案》改革计划为社区学院系统与企业界的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六年一贯制校企共治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有望成为未来美国社区学院主流办学模式。美国社区学院系统正逐渐步入校企一体化时代,这一进程势必对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升级发挥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榛 肖金成 陈耀 王明利 宋冬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领航指向。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部署。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不负重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经济纵横》编辑部特邀请国内五位知名专家撰稿,针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改革 体制 产业 创新 民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改革 体制 产业 创新 民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罗文健 王斌
本文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在人才一体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包括行政壁垒和体制性障碍、人才资源市场各自保护、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滞后、制度体系缺失等,并从造成困境的内外因素入手,提出了破解困境的途径和人才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人才一体化 区域大人才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肖兴志 肖伟
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东北全面振兴肩负的重要使命。其中,产业安全作为“五大安全”的组成部分,在大国竞争博弈加剧背景下,重要性日益凸显。产业体系韧性是国家产业安全水平的重要体现,富有韧性的产业体系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东北要坚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技术支撑,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部保障,坚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新质生产力建设”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坚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坚持构建更优融合环境和营商环境,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为提升我国产业体系韧性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 产业安全 产业体系韧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张季 成丹 郭艳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陆续出台多份重磅文件,采取了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东北振兴发展。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带动下,辽宁全面振兴成效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财政支持全面振兴的路径,找准财政政策发力点,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为此,本文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视角,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支持辽宁全面振兴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对辽宁全面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据此提出了财政支持辽宁全面振兴的前进路径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东北振兴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