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2)
2023(2561)
2022(1773)
2021(1577)
2020(1303)
2019(3032)
2018(2835)
2017(6375)
2016(3334)
2015(3736)
2014(3608)
2013(3505)
2012(3339)
2011(2751)
2010(2651)
2009(2525)
2008(2368)
2007(2138)
2006(1902)
2005(1679)
作者
(8053)
(6932)
(6808)
(6583)
(4296)
(3124)
(3078)
(2608)
(2553)
(2433)
(2378)
(2312)
(2230)
(2190)
(2140)
(2080)
(2033)
(1970)
(1854)
(1804)
(1723)
(1647)
(1640)
(1624)
(1548)
(1546)
(1508)
(1486)
(1383)
(1376)
学科
(17905)
经济(17893)
(9255)
管理(9061)
方法(7766)
数学(7404)
数学方法(7353)
(6952)
企业(6952)
(5714)
地方(4947)
中国(4553)
(3801)
地方经济(3579)
(3495)
财务(3493)
业经(3488)
财务管理(3482)
(3302)
企业财务(3284)
税收(3230)
(3207)
(3044)
银行(3039)
农业(2956)
(2941)
金融(2941)
(2867)
(2612)
贸易(2610)
机构
学院(42198)
大学(41899)
(22795)
经济(22493)
管理(15635)
研究(15318)
理学(13499)
理学院(13384)
管理学(13176)
管理学院(13101)
中国(12505)
(11925)
财经(8731)
(8305)
经济学(8167)
(8031)
科学(7764)
经济学院(7514)
(7238)
中心(7058)
财经大学(6554)
研究所(6461)
(6158)
(5930)
(5637)
北京(5099)
业大(4948)
商学(4842)
(4810)
商学院(4803)
基金
项目(28223)
科学(22763)
基金(21600)
研究(20783)
(18679)
国家(18548)
科学基金(16159)
社会(14944)
社会科(14296)
社会科学(14292)
基金项目(11074)
(10528)
自然(9515)
教育(9328)
自然科(9309)
自然科学(9308)
自然科学基金(9159)
资助(9069)
(8570)
编号(7441)
国家社会(6867)
(6725)
(6660)
重点(6551)
教育部(6019)
成果(6013)
人文(5899)
(5851)
发展(5645)
(5636)
期刊
(23443)
经济(23443)
研究(14728)
(10532)
中国(8210)
管理(6283)
学报(5761)
(5360)
金融(5360)
科学(5185)
经济研究(5079)
(4999)
大学(4676)
财经(4588)
学学(4550)
(4068)
农业(3238)
技术(3193)
问题(3125)
业经(3099)
统计(2682)
(2546)
技术经济(2399)
教育(2392)
财会(2351)
(2308)
会计(2296)
(2232)
世界(2226)
决策(2114)
共检索到66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毅霖  孙雅静  程振锋  
软预算约束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转轨经济中的一个特殊经济现象,而且也是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经常性现象。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软预算约束具有与其他转轨国家不同的特色,这源于公共选择视角下中国软预算约束的三个特征性事实:国家规制能力,发展与稳定的权衡,分权竞争。基于以上背景的考量,本文讨论了中国转轨时期软预算约束的政府偏好的比较静态均衡的性质,解释了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差异所导致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松龄  
一、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之一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五年有余,而且新一届政府仍把继续扩大内需作为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方针。这就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是不是市场经济的一条规律。如果是的话,扩大国内需求就应该要作为一条长期的政策予以实施;否则,需求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中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软预算约束的货币增长动态均衡模型,试图从长期和制度的角度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演变轨迹及近来的良性转变。首先,本文在货币增长模型中分析软预算约束与稳态增长率、稳态通货膨胀的关系;其次,运用模型基本结论,结合信贷政策和货币需求因素,分析预算约束状况与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转换及良性转变的关系;最后,运用经验数据对模型理论预测进行检验。本文结论认为,国有部门的软预算约束及其引发的信贷政策的松紧变换,导致经济频繁出现"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与"低增长、低通货膨胀"的周期性转换;国有部门预算约束的硬化,将有助于消除政府行政干预引发的"制度型"或"政策型"经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欧阳洁  
本文从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非税收入增长,为近年来非税收入规模的快速膨胀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根据2011-2015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是导致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财政透明度与预算软约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非税收入规模,财政透明度越低,预算软约束越强,非税收入规模越大;(3)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财政信息不透明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为地方政府间非税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欧阳洁  
本文从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非税收入增长,为近年来非税收入规模的快速膨胀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根据2011-2015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是导致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财政透明度与预算软约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非税收入规模,财政透明度越低,预算软约束越强,非税收入规模越大;(3)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财政信息不透明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为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的"横向策略互动"提供了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非税收入规模的扩张。因此,在推进预算改革的进程中,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推动财政信息公开,强化预算监督,硬化预算约束成为实现非税收入合理增长的重要举措。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施华强  
本文区分了银行软预算约束和非金融企业软预算约束、银行重组和软预算约束、制度性和政策性软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和"太大不能倒闭"等概念,讨论了银行软预算约束的内涵和外延,总结了中国的银行软预算约束的特点,为讨论中国的银行问题提供一个软预算约束的视角和理论框架。本文认为:(1)银行软预算约束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1994年以来,国家主导的一系列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和改革本质上是对银行软预算约束政策的补充和强化。从这一逻辑出发,转型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重组和改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软预算约束下的银行改革"。(2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光威  钟坚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关于资本市场与劳动市场的均衡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理比例进行理论探索与研究。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合理比例存在下限和上限,下限由经济增长压力决定,上限由社会稳定约束决定,社会收入最大化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动力,改革比例最终可能收敛于上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长林  邹恒甫  
本文首先说明了预算软约束本身是个矛盾的概念,任何一条"软"的预算线都是一条画错了的预算线。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类,我们说明了任何曾经被"预算软约束问题"所概括过的具体问题中都存在一个"硬"的预算约束,这使得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都有其原本归属的分析框架,并不必要与预算软约束发生联系。最后我们说明了从"软"约束角度出发讨论的经济转型、银行规制以及财政分权等问题所得出的所有结论都可以在其原本的框架下做出相应的调整并获得更好的解释。这为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愿  
俄罗斯从1991年开始农地私有化改革,以建立以私人农场为主的生产方式和透明的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改革十多年来,俄罗斯并没有建立起以私人农场为主的生产方式,农场企业和家庭自留地生产依然提供了大部分的农业产出,并且农业总产出仍未恢复到改革前的水平。本文认为,私有化后农场企业依然向农场雇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家庭生产投入,农场雇员从农场企业获得补贴收益,地方政府向农场企业提供农业补贴。正是这样一种双重软预算约束制度导致俄罗斯农地改革失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天勇  
学术界曾经的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快速的发展需要经济上的市场化与政治上较快民主化,政治集中和政府强力推动的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害的。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在经济上快速市场化、在政治上快速民主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并不成功。即使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经济发展在其结构转型期间,也实行了经济上的市场化和政治上的适度集中搭配模式。特别是中国经济上快速市场化与政治上适度集中和政府强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本文拟就中国政治转型与适度集中和强有力的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以及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阐述,与大家商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吕捷  胡鞍钢  鄢一龙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之路上,始终贯穿改革的驱动力量以及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惯性约束。本文首次将惯性机制引入中国经济增长特性转变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在由"低增长、高波动"向"高增长、低波动"的转变中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过渡区(1977—1992年)。中国经济增长惯性形成动因已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复杂多元的经济模式、独特的分权结构,以及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依赖下的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变为长期扩张式发展模式下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高和"GDP崇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特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成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洪银兴  
在经济稳定增长中实现转型经济转型理论评析○洪银兴经济转型指的是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转型理论针对原有的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失业、腐败等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并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政策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伟同  张旭  
人口红利衰减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后人口红利时代,如何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事实,提出利用人口城镇化破解人口红利衰减的增长难题,并基于人口红利衰减及稳增长的双重约束,探讨了合理的人口城乡迁移速度。实证研究表明:为弥补人口红利衰减带来的经济增长阻力,中国人口城镇化速度需年均提高3.53%,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两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