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8)
2023(11256)
2022(9269)
2021(8543)
2020(7062)
2019(15484)
2018(15433)
2017(27928)
2016(15487)
2015(17632)
2014(17280)
2013(16164)
2012(14705)
2011(13372)
2010(13648)
2009(12700)
2008(12434)
2007(11921)
2006(10425)
2005(9236)
作者
(41690)
(35104)
(34709)
(32974)
(22073)
(16474)
(15760)
(13280)
(13226)
(12725)
(11905)
(11701)
(11379)
(11045)
(11011)
(10618)
(10279)
(10135)
(10100)
(9969)
(8878)
(8506)
(8305)
(8077)
(8028)
(7880)
(7762)
(7626)
(7023)
(7010)
学科
管理(53149)
(49269)
经济(49176)
(46249)
(41093)
企业(41093)
中国(19237)
(16985)
(16939)
技术(16842)
方法(15522)
(15307)
业经(14975)
(12480)
技术管理(12175)
数学(11999)
理论(11883)
数学方法(11851)
教育(11679)
地方(11484)
(11242)
银行(11220)
(10787)
(10473)
(10394)
金融(10387)
(9850)
财务(9810)
财务管理(9786)
农业(9707)
机构
大学(206952)
学院(204634)
(78444)
管理(76543)
经济(76480)
研究(69739)
理学(64428)
理学院(63694)
管理学(62575)
管理学院(62165)
中国(52732)
(44320)
(41699)
科学(40154)
(34575)
(33442)
中心(32191)
(30938)
财经(30786)
研究所(29674)
(28662)
师范(28355)
北京(27948)
业大(27947)
(27757)
(26763)
(26333)
技术(24717)
农业(23754)
经济学(23487)
基金
项目(134015)
科学(106551)
研究(105363)
基金(93607)
(80112)
国家(79343)
科学基金(68939)
社会(66438)
社会科(62737)
社会科学(62725)
(55726)
教育(50737)
基金项目(49012)
(45750)
编号(43559)
自然(41277)
自然科(40354)
自然科学(40343)
自然科学基金(39649)
成果(37868)
资助(35911)
(33827)
课题(32968)
(31172)
创新(30597)
重点(30558)
(29412)
(28907)
项目编号(27201)
大学(27077)
期刊
(95405)
经济(95405)
研究(68233)
中国(58098)
教育(41079)
(34843)
管理(33423)
学报(30205)
(29639)
科学(27245)
大学(25043)
学学(21785)
技术(20692)
(20366)
金融(20366)
农业(19789)
业经(16053)
财经(15782)
经济研究(14611)
(13729)
图书(12962)
科技(12708)
职业(11915)
问题(11321)
(11276)
论坛(11276)
(10451)
(9818)
技术经济(9729)
书馆(9612)
共检索到334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正国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高水平大学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高水平大学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提高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就成为办学者、教育者、管理者需要深思、探索和实践的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霞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开始从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的中心,知识和高素质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否拥有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使命。我国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一、建立学术本位的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高明  
为对接和策应"双一流"建设,各地竞相出台了专项政策以支持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从北京、上海、广东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其实践来看,我国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正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办学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以及以扩权和绩效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机制,在人才集聚、资源配置和管理创新等体制机制方面有所突破;但从国际视角出发,在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经费来源多样化、自主办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近 2 0年来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已成为国家高教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办高校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均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民办高校整体办学实习不强 ,社会认可度不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民办高等教育只有优化外部环境 ,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通过体制变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才能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霞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亟需完善和加强外部体制机制。要创新高校管理体制,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创新财政经费支持制度,优化支持方式和投入结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准确把握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大学的光荣使命和应尽职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宏伟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意识上强化协同是基本前提,在推进实施上强化规划是重要基础。在机制建设上强化联合攻关是关键所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开放创新是根本保障。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开展协同创新,既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们高校的同志们都非常振奋,深受鼓舞,一致认识到:这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韵婷  张日新  
以广东高水平大学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CR模型(DEA-CCR)及Malmquist指数,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的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进行动态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高校横向对比发现,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有助于改善高校科研规模收益递减的不经济状态,但无助于科研效率的提高;不同年份纵向对比显示,技术效率虽呈现先降后升,但技术进步率持续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是高校科研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揭示下阶段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科研质量,从而提高技术进步率,进而达到"双一流"建设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有才  
2016年启动实施的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将高水平专业建设作为四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构建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创新驱动机制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一个十分严肃和现实的重大课题。需要做好专业建设的优化布局,建立产教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机制,建立"三位一体"教育教学创新驱动机制,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进强师工程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打造广东高职教育品牌为目标,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之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仁伍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关键还是要注重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一直站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潮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焰新  
通过需求拉动、利益驱动、优势带动提供持续、强大的动力,是协同创新得以实现的关键。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是行业特色大学参与协同创新的基本路径。推进协同创新,需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选准推进协同创新的主攻方向;需要坚持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参与协同创新各方的积极性;需要坚持优势带动,逐步扩大和深化协同创新领域;需要坚持科教融合,聚焦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加快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建设的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湘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为统筹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在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上做文章;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将带来教育体制新的突破,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的突破口。根据近年来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和探索,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民办教育发展的情况,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了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健  
当今世界,科技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以大规模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要国家都更寄希望于科技创新,增加创新投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抢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先机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