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6)
- 2023(10737)
- 2022(9048)
- 2021(8109)
- 2020(6479)
- 2019(14302)
- 2018(14095)
- 2017(25919)
- 2016(13309)
- 2015(14672)
- 2014(14406)
- 2013(14409)
- 2012(13912)
- 2011(12985)
- 2010(13419)
- 2009(12472)
- 2008(12063)
- 2007(11063)
- 2006(10281)
- 2005(9610)
- 学科
- 济(80373)
- 经济(80318)
- 业(42212)
- 管理(41882)
- 企(34046)
- 企业(34046)
- 地方(25270)
- 中国(24059)
- 方法(20504)
- 技术(19477)
- 农(18135)
- 业经(18049)
- 数学(16964)
- 数学方法(16859)
- 地方经济(15854)
- 技术管理(13305)
- 学(13209)
- 农业(13149)
- 融(13016)
- 金融(13016)
- 银(12655)
- 银行(12642)
- 行(12416)
- 制(12199)
- 发(12192)
- 财(11809)
- 环境(10891)
- 贸(10372)
- 贸易(10357)
- 产业(10252)
- 机构
- 学院(199433)
- 大学(196488)
- 济(95387)
- 经济(93590)
- 研究(76365)
- 管理(75165)
- 理学(62802)
- 理学院(62080)
- 管理学(61334)
- 管理学院(60934)
- 中国(58759)
- 科学(42734)
- 京(42311)
- 财(41025)
- 所(38362)
- 研究所(34107)
- 中心(33497)
- 江(32358)
- 财经(31312)
- 经济学(29711)
- 农(28456)
- 经(28229)
- 北京(27858)
- 院(27332)
- 范(27174)
- 师范(26955)
- 经济学院(26219)
- 州(26041)
- 业大(23921)
- 科学院(23019)
- 基金
- 项目(122704)
- 科学(98541)
- 研究(95264)
- 基金(86870)
- 家(74255)
- 国家(73558)
- 科学基金(63710)
- 社会(63113)
- 社会科(60003)
- 社会科学(59990)
- 省(50509)
- 基金项目(45280)
- 教育(42031)
- 划(40850)
- 编号(37178)
- 自然(36823)
- 自然科(36007)
- 自然科学(35998)
- 自然科学基金(35385)
- 发(34026)
- 资助(33859)
- 创(31960)
- 成果(30584)
- 创新(28862)
- 发展(28460)
- 展(27985)
- 重点(27941)
- 课题(27821)
- 国家社会(26326)
- 部(26301)
- 期刊
- 济(122252)
- 经济(122252)
- 研究(70297)
- 中国(50592)
- 管理(34234)
- 财(30092)
- 农(27760)
- 科学(26023)
- 教育(25015)
- 学报(23827)
- 融(23457)
- 金融(23457)
- 技术(20491)
- 经济研究(20409)
- 业经(19454)
- 大学(19040)
- 农业(18936)
- 学学(17661)
- 财经(16347)
- 问题(14839)
- 经(14398)
- 技术经济(13503)
- 科技(13175)
- 坛(11298)
- 论坛(11298)
- 贸(11182)
- 世界(11138)
- 商业(10529)
- 业(10483)
- 国际(10292)
共检索到334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儒煜
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对自身的认识,是开启人类社会文明大门的钥匙。正因为有了对自然环境的初步了解、对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基本认识,人类才走进了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后,工业部门便取代农业部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部门。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工业社会,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先后发生三次历史性重大技术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生产方式、方法发生了质的飞跃,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回顾农业社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卷裹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前行至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取得的科技成就灿若星河,印刻在世界文明史的卷轴之上,历史发展经验充分表明:仅有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无法支撑一个国家的长期繁荣与强盛;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具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方能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大国迈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涛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唯一途径和方法。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增长。重视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客观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改革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将科技创新要素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文章在评析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变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构建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思路。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 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永清 黄金凤
科技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撑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条件,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系统评价;在对我国及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规律,着重阐述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根据林业科技创新特点,作者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引导型相结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并提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 科技创新 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中
里约环发大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中国通过全面深入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从战略到行动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创新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战略规划和重点部署,全方位推进了科技促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柳杨青
本文简略论述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形成是对现存的东西方经济学的一种突破与创新,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勇 谭劲松
本文认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其相对性和绝对性,而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指出了技术创新在我国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殿安 李世轩
要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本文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构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建军 毛明芳
加拿大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在全联邦范围内营造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国民支持"的良好创新氛围,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支撑环境产业发展,以环境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环保特色,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者协同发展、相互制衡、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薄弱、产业化乏力等问题。本文通过中加比较,探讨了我国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对策思路,即政府应完善环保法规政策、健全环保标准和管理体系;应增加科研投入,建立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投资体系和环境科技的产业化发展;应选择重点领域...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忠泽
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发生重大变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发展的网络联系不断增强,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同时,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日益明显。城市作为重要的经济单元,在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召宜,沈正平,渠爱雪
可持续发展由于缺乏系统整合研究,导致理论上虽然不断深入,但认识上肤浅、实践上不力。文化的内涵丰富性、外延宽广性和结构统一性,为社会现象的整合研究和系统思考提供了基本思路。文章在明晰可持续发展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发展经济、创新制度、转变行为、变迁价值和总体的文化创新与文化整合等方面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道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 文化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当前经济运行的种种困难显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唯一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到广东,发展思路亦日益清晰——未来十年间所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必须分别依靠科技附加值和全面对外开放两根传动轴,而依托传动轴推动驱动轮的引擎是金融改革创新。基于这种认识,在广东省层次上,全面推进广东金融强省建设成为广东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国家层次上,为支持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从以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帅相志 张厚吉 许家明
在分析山东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高校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实施人才强校、科教互动、制度创新三大战略。
关键词:
山东高校 科技创新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