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8)
2023(9455)
2022(7975)
2021(7233)
2020(5689)
2019(12926)
2018(12957)
2017(24297)
2016(12663)
2015(14272)
2014(14263)
2013(14308)
2012(13897)
2011(12917)
2010(13240)
2009(12134)
2008(11557)
2007(10373)
2006(9684)
2005(9083)
作者
(37406)
(31496)
(31086)
(29420)
(20096)
(15051)
(14082)
(12018)
(11996)
(11279)
(10823)
(10483)
(10314)
(10021)
(9585)
(9562)
(9239)
(9017)
(8949)
(8784)
(8147)
(7703)
(7538)
(7384)
(7198)
(6985)
(6893)
(6882)
(6362)
(6137)
学科
(79921)
经济(79861)
管理(31288)
(29965)
地方(27029)
中国(22630)
(20977)
企业(20977)
(19107)
方法(18854)
数学(16203)
业经(16130)
数学方法(16100)
地方经济(16094)
农业(13830)
(12870)
(11912)
金融(11910)
(11802)
(11323)
(10957)
银行(10947)
(10776)
环境(10728)
技术(10685)
(10171)
贸易(10159)
(9770)
(9555)
(9302)
机构
学院(186501)
大学(183401)
(87484)
经济(85675)
研究(74126)
管理(65929)
中国(56362)
理学(54554)
理学院(53814)
管理学(53123)
管理学院(52746)
科学(42638)
(40719)
(37565)
(36703)
研究所(33535)
中心(32791)
(30293)
(30038)
财经(27931)
(27141)
经济学(27105)
师范(26938)
(26762)
北京(26692)
(25021)
(24657)
业大(24052)
经济学院(23910)
科学院(22720)
基金
项目(114527)
科学(90010)
研究(89165)
基金(79533)
(67986)
国家(67339)
科学基金(57060)
社会(56953)
社会科(53932)
社会科学(53923)
(46748)
基金项目(41967)
教育(38874)
(38277)
编号(36510)
自然(32995)
(32484)
自然科(32116)
自然科学(32107)
资助(31645)
自然科学基金(31485)
成果(30221)
发展(26995)
课题(26774)
(26567)
重点(25902)
(24350)
(24282)
国家社会(23412)
创新(22786)
期刊
(115546)
经济(115546)
研究(65369)
中国(46323)
(29388)
管理(26893)
(26687)
科学(24500)
学报(23200)
教育(22486)
(21565)
金融(21565)
农业(20104)
技术(18760)
经济研究(18554)
业经(18292)
大学(18101)
学学(16720)
问题(14771)
财经(14233)
(12523)
技术经济(11101)
世界(11023)
(10876)
(10572)
论坛(10572)
(10489)
国际(10447)
科技(9913)
(9623)
共检索到314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侯亚峰  
本文认为,粤港经济合作应以科技为龙头,科技合作首先要定好方位,即先建立一批具备灵活、反应快速跟踪最新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同时,本文从两地高新技术合作的条件、范围以及合作的准备工作和合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廖春  
历史上粤港经济的合作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则要归功于两地经济分工的发展。对香港来说,两地垂直型分工使香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并促使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对广东省来说,香港的经济增长对它产生了“传递作用”,使广东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启动力。“九七回归”对粤港经济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是一良机,它将促使两地经济合作走上新的台阶———由垂直型分工走向水平型分工,使粤港经济走向新一轮增长。本文还对目前香港“产业空心化”论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伯明  
本文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粤港经济合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弊端,指出广东依靠资源耗竭型的“三廉”优势来吸引港资的做法不利于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应抓住香港回归后有利契机,努力在农业、基建、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合作层次,加速实现粤港经济一体化,实现两地共同的长期繁荣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贾飞扬   宫正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粤港澳经济合作从互通有无到“互为依托”的探索起步期到港澳回归背景下的快速成长期,再到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的全面合作期,其合作的能级不断提升,层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粤港澳经济合作有力促进广东、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实力实现巨大飞跃,加速了经济合作与科技进步的同频共振,激发了社会民生合作的蓬勃发展,为推进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粤港澳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加强大湾区内部规则衔接和体制机制对接,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空间一体化”,以文化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彭星国  罗健中  丘荣盛  刘文炎  王峰  曾祥效  许飞月  周虹  
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国际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加速了区域问的科技与经济的合作与交流。粤港澳(指广东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下同)有着地缘、人文的密切关系,是三地科技与经济合作的优势所在,随着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三地产业科技合作及其经济的高速发展。本文针对现有工业行业中重点企业的主要产业科技合作项目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了解粤港澳产业科技合作的现状,提出产业科技合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鹏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已经加入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左连村  张小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粤港之间经济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近年来,粤港两地在推动各自经济转型过程中和在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给两地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一些挑战。文章分析了“十一五”期间粤港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在以后的粤港经济合作中广东应加强粤港合作中创新和香港应加强粤港经济合作中的应变的观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孟庆顺  
粤港澳台经济合作模式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前店后厂”发展到以“前店后厂”为核心的多方面经济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四地之间的经济整合是一种民间行为;四地的生产要素流动表现为不对等流动;四地间的经济合作是以港澳台制造业向广东转移为主要形式,以及以出口为导向、以加工贸易为核心的经济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国宪  
粤港澳区域合作完全有必要与可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需要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即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本文对粤港澳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中,对经济资源的利用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认为需要引起重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余佩琨  
按照历史进程,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合作的发展路径表现为:分工性合作→竞争性合作→融合性合作。本文详细阐述了三个阶段经济合作的条件和理论基础,并分析不同经济合作类型对两地经济的影响。通过采用转口货值、外包贸易、投资结合度、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劳动力流动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该发展路径准确地描绘了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合作动态升级的过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邦彦  
香港国际竞争力在1999年连跌4位 ,居世界第7位 ,而且还有下滑的可能 ,面临严峻的挑战 ,香港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 ;广东珠江三角洲在高增值、高科技产业方面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如何推动香港国际竞争力提升和粤港经济合作升级 ,本文在分析两地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经验 ,提出筹建香港———珠江三角洲高科技湾区 ,形成南中国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设想和具体的措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山  刘倩倩  朱宁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进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空间载体。为了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合作潜力,文章基于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并提取可能的合作组合,借鉴Bogetoft and Wang(2005)提出的DEA合并效率测量方法,以“事前”评价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绿色经济合作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从整体层面看,大部分城市合作组合都是技术效率和协同效率提升,但规模效率下降;合作效率提升主要是由技术效率带动的,合作效率下降则主要是由规模效率导致的。从个体层面看,珠海和江门,珠海、江门和中山,珠海和中山等组合的合作潜力被看好;合作效率提升最多的前10种资源流动路径的样本城市大部分是综合实力略微靠后的城市,这说明综合实力较弱的城市的合作潜力可能较大;合作潜力较高的组合基本都是双边合作,说明双边合作的获益潜力更大。将样本城市进行分类研究,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已处于技术边界的样本城市,另一类是在资源流动前处于技术边界以下的样本城市,结果和上述分析一致。研究表明,城市间合作问题纷繁复杂,涉及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各城市本身发展存在差异性,寻求合作需因时而异、因情况而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孔淑红  
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合理的投资产业结构必须根据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来安排,既要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又要扶持一定阶段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对投资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包括内资,也应该包括外资。本文以汕港经济合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喻凯  陈匡钰  
报酬递增假设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和地理尺度重构中的空间聚集效应塑造了流量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流量决定湾区发展的地位、演化格局与边界。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核心城市流量优势分立,但也面临现代流量经济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流量对经济的拉动力下降、基础流量优势存在分流弱化风险、流量经济分布格局不均衡、区域发展碎片化制约流量经济发展五大挑战,未来应将打造现代流量经济体系作为发挥主引擎作用的重要抓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