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1)
- 2023(5859)
- 2022(4427)
- 2021(4207)
- 2020(3213)
- 2019(7571)
- 2018(7397)
- 2017(14088)
- 2016(7402)
- 2015(8514)
- 2014(8558)
- 2013(8510)
- 2012(7899)
- 2011(7323)
- 2010(7959)
- 2009(7429)
- 2008(7118)
- 2007(6793)
- 2006(6284)
- 2005(5434)
- 学科
- 济(28948)
- 经济(28910)
- 业(26197)
- 农(23920)
- 管理(19574)
- 企(17543)
- 企业(17543)
- 农业(15923)
- 业经(11784)
- 中国(10964)
- 地方(8907)
- 制(8431)
- 农业经济(7227)
- 策(7138)
- 财(7065)
- 发(7010)
- 方法(6934)
- 发展(6139)
- 展(6128)
- 理论(5814)
- 银(5775)
- 银行(5773)
- 行(5548)
- 收入(5417)
- 贸(5242)
- 贸易(5235)
- 建设(5221)
- 村(5159)
- 数学(5144)
- 农村(5139)
- 机构
- 学院(109791)
- 大学(104352)
- 管理(41722)
- 济(40753)
- 经济(39528)
- 研究(35484)
- 理学(35097)
- 理学院(34698)
- 管理学(34119)
- 管理学院(33905)
- 中国(28229)
- 京(21900)
- 农(21056)
- 科学(20825)
- 财(18829)
- 江(18659)
- 中心(17238)
- 范(17144)
- 师范(17019)
- 所(16817)
- 州(14999)
- 业大(14933)
- 农业(14907)
- 研究所(14895)
- 财经(14147)
- 北京(13752)
- 师范大学(12976)
- 技术(12812)
- 省(12592)
- 经(12591)
- 基金
- 项目(67139)
- 研究(54998)
- 科学(52656)
- 基金(45636)
- 家(38434)
- 国家(37977)
- 社会(34181)
- 科学基金(32495)
- 社会科(31967)
- 社会科学(31957)
- 省(28186)
- 编号(25540)
- 教育(25479)
- 基金项目(23834)
- 划(22551)
- 成果(21677)
- 自然(18271)
- 自然科(17830)
- 自然科学(17829)
- 课题(17806)
- 资助(17673)
- 自然科学基金(17489)
- 发(16102)
- 年(14966)
- 重点(14927)
- 创(14291)
- 项目编号(14214)
- 性(14211)
- 部(14165)
- 规划(13689)
共检索到176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平
乡村振兴战略在方向明确、层级目标确定、政策体系成型之后,迫切需要社会科学给以学理性解释和储备性策略研究。乡村社会学一个重点任务就是,以学科范式成体系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工具理性的构效关系范式与价值理性的宗旨-技术范式对于理解和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义华 曾洪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确立了我国乡村发展的新思路,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性安排,是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有效突破点。本文深入阐析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认为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处理好乡村优先发展与城镇化、农民自由流动和土地权益、家庭经营与发展集体经济、财政支持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几个关系,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深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以及加强乡村公共产品优先供给等作为重点突破方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代内涵 战略重点 城乡融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邢中先 牛海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对大国小农的现实关注。“大国小农”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也难以对接大政府,致使小农户生产陷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现实困境,而从小农户群体中生成的“中坚农民”有效破解了这一现实困境,推动着由“大国小农”向“大国中农”的优化升级。因此,一方面要以“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乡村振兴来建构理论范式,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坚农民”全面参与“五个振兴”路径来建构实践范式,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的创新性实践。
关键词:
大国中农 中坚农民 乡村振兴 范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蒙慧 刘梦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习近平聚焦新时代城乡关系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论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既往乡村建设思想的发展表现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代化的乡村振兴目标;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回答乡村振兴切入点;提出乡村振兴总方针;部署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对西方国家乡村振兴道路的超越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超越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后现代主义乡村空间转型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体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其之所以富含超越性,离不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比较研究 思维范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战略视角 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毅
乡村振兴既不是重新回到乡土社会,也不是重复原有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道路。乡村振兴要探索一条中国特有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推动中国探索城乡共同发展;实现乡村经济与市场充分融合;并且有农民高度参与。因此在村庄层面的国家弱化、市场缺位和农民参与不足的问题亟待克服。本文建议推动行政权力向村级延伸、培育多样化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强化村委会的村民自组织性质,从而通过国家、市场和农民在村庄层面上的协同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土社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志立 孙德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进程中,乡村治理是国家行政和村庄社会为实现乡村运行有序、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而进行的互动与合作过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Nvivo11自动文本分析工具对198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权利基础、理念取向、实践目标、实现路径四个方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历程:我国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权利不断强化;社会协商参与增强;城乡发展日渐融合,乡村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实现了制度供给与基层自治的有机结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需要继续强化政府和村庄在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权责体系、严格对于村庄精英群体行为的约束、完善村级党组织引导下的乡规民约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延安 陈凤仪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国情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建设、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固本、民本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前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农业科技和创新驱动为内在动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证,实现农民美好生活为核心要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美银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根本举措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机制是城乡融合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包含多方面动力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外部运行机制,农业农村改革是内部运行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外部运行机制与内部运行机制的联结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战略规划;科学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发挥政策体系协同作用;坚持差异化原则,适应乡村不同发展水平;对传统思维进行扬弃,及时更新观念。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进芳
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此时,对如何正确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实践中具体有效的政策和行动等关键问题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从调研的情况看,乡村振兴开局一年多来,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苗头性问题需要提高警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存在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对立、割裂的错误认识;无视乡村现实基础"提挡加速",人为拔高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预期和阶段性目标;盲目选择支柱产业,过度追求规模偏好,使得产业同构化风险加剧;无条件、无限制地引入社会资本,农民权益受损的可能性增加;试点地区优势资源过度集中,造成乡村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合理推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梅
2005年浙江省把休闲农业写入《关于切实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休闲农业实践开始进入政府规范化引领阶段。本文基于我国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的规章制度类文献,政府会议和各种提案(建言)答复、通知、公告、指导意见等文献,各种新闻类文献三类数据,结合20多年来休闲农业的研究成果,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出我国休闲农业官方认同的路径、表述范式和内涵,明确我国休闲农业核心指标、生产生活场域、建设方法和途径指导,从而达成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我国休闲农业建设模式的主体和内容本质,提出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和文化创意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机制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是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存续断层、文化发展滞后、文化传承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以文化强村战略为核心,坚持文化强村战略、经济强村战略、人才强村战略以及生态强村战略的有机统一,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建设铸造灵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梦妮 卜素
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行,标志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了有法律遵循和法制保障的新阶段。不论是在城乡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均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其为农业高质高效提供了法律支撑,另一方面其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全局性的法律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通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重要政策提升到法律层面,转化为法律条文,其瞄准当前乡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