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
- 2023(147)
- 2022(133)
- 2021(144)
- 2020(117)
- 2019(234)
- 2018(258)
- 2017(336)
- 2016(282)
- 2015(361)
- 2014(313)
- 2013(297)
- 2012(267)
- 2011(252)
- 2010(222)
- 2009(163)
- 2008(118)
- 2007(87)
- 2006(67)
- 2005(46)
- 学科
- 教育(770)
- 教学(754)
- 理论(649)
- 学法(609)
- 教学法(609)
- 学理(591)
- 学理论(591)
- 研究(510)
- 生(416)
- 研究生(407)
- 中国(331)
- 学校(235)
- 管理(223)
- 技术(199)
- 思想(192)
- 政治(189)
- 职业(179)
- 思想政治(171)
- 政治教育(171)
- 治教(171)
- 德育(168)
- 高等(168)
- 职业技术(158)
- 业(155)
- 技术学校(143)
- 高等职业(143)
- 农(136)
- 济(127)
- 经济(127)
- 革(111)
- 机构
- 学院(2745)
- 大学(2283)
- 职业(1288)
- 技术(1072)
- 职业技术(928)
- 技术学院(843)
- 研究(803)
- 教育(768)
- 范(601)
- 师范(592)
- 江(579)
- 京(478)
- 州(469)
- 管理(469)
- 师范大学(436)
- 科学(425)
- 理学(399)
- 理学院(395)
- 业大(390)
- 院(358)
- 管理学(357)
- 济(353)
- 管理学院(353)
- 中心(336)
- 所(324)
- 经济(319)
- 农(316)
- 工程(303)
- 北京(296)
- 中国(290)
共检索到4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作为一个拥有94年历史的群众团体,多年来,我社始终以科学研究为立社之本,继承和弘扬黄炎培职教思想,不断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一、继承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我社推进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昌智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开展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既要深入研究、认真继承,又要开展理论创新。文章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加强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切实把握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工作与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与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学习宣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的全国性民间学术组织。成立4年来,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调查研究为重点,以学术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来积极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该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组织者发挥科研引领的功能,将关注焦点对准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城市发展、如何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大当前热点问题,积极研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应为与可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光 冯大军
开展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切实行动,是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新视角,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活动的一次创新,在校企合作中对接工业文化是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承,符合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方法论等主张,以研究与实验成果为基础对工业文化对接进行再认识,应该处理好"对接"一词的涵义和做法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建华 丁辉关 项质略
工业4.0是一种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型生产模式,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新时代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方向,旨在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提升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建设职教强国、建设技能强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提升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提升为深化产教融合和推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大国工匠后备人才;职业教育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为加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宏昌
以"工匠精神"的内涵释义为逻辑起点,在深入解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时代意蕴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通过"牢固树立全新理念,凝聚社会普遍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健全政策制度安排;注重先进文化引领,营造优质社会环境"等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策略构想,以期为打造技能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积极推进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可供参考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赵国琴
以黄炎培为代表的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们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广泛宣传、推广和实施职业教育,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程。在此过程中,黄炎培等职教先驱们围绕职业教育的内涵、宗旨、办学方式以及发展路径建构了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体系,并反映出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所具有的历史穿透性与现实启迪性。他们秉承人本主义的职业教育理念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健全公民,促进民众广泛就业以维护社会安定。职业教育需要通过自身的改良满足社会需要。虽时移世易,黄炎培等先驱人物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于今日之社会仍有重要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炎培 职业教育 先驱 职教思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樊奇
高职教育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造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008-2013年间统计数据对高职教育的经济贡献进行估算和比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为2.79%,低于本科教育0.73个百分点,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仍然偏低。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建议我国加大高职教育投入力度,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匹配和良性互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第三部门、NGO……我们可以用这样多个称谓来定性中国第一个专业从事职业教育的民间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中华职教社为什么能够从1917年5月6日成立之初的48人,发展到今天拥有3万多名社员,成为在海内外都具有一定知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相文,男,汉族,1936年11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他带领职工白手起家,把浚县农科所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功能较为完善的农业科研单位,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发展格局,成为全省农业科研院所中的佼佼者。程相文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近六十年,有58个春节是在海南岛试验田度过的,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国审品种有豫玉11号、浚单18、浚单20、浚单29,其中浚单玉米品种已推广到河南等十多个省市,累计推广4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荣获科技成果奖49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奖10多项,“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浚单18、浚单20分别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键词:
程相文 夏玉米 河南省 主要事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章梅芳 张馨予
1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化与延伸科学社会学创始人R·默顿认为,科学富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价值和规范的综合”[1]。换言之,科学精神以科学家为载体,以规范的形式内化为科学家的品德或良心。默顿提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这四条规范是迄今为止影响最为深远的对科学精神气质的概括。
关键词:
科学普及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殷一璀
现在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科普读物,是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同志继拍摄百集电视短片《新科技三分钟》和四十集系列片《科学智慧》之后,创作的又一部贡献给大众的科普精品图书。该书对二十一世纪初科技发展的成果和趋势,包括人类基因研究、智能计算机研究、纳米技术研究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文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较好的佳作,值得一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楠
1938年4月,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在延安成立第一所革命文艺院校——鲁迅艺术学院,该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艺为武器服务于抗战,培养抗战文艺干部,提高抗战艺术水平,创作、表演具有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的大量文艺作品,并孕育了“鲁艺精神”。鲁艺精神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以艰苦奋斗为风向的优良作风,是文艺人才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和实质是对文艺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在筑牢新时代大学生信仰之基、提振奋斗精神和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多元文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严峻复杂,高等院校尤其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受学科特点、艺术类招考的特殊性、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鲁艺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用鲁艺精神引导人、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把鲁艺精神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创作艺术精品服务于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让鲁艺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时代光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楠
1938年4月,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在延安成立第一所革命文艺院校——鲁迅艺术学院,该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艺为武器服务于抗战,培养抗战文艺干部,提高抗战艺术水平,创作、表演具有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的大量文艺作品,并孕育了“鲁艺精神”。鲁艺精神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以艰苦奋斗为风向的优良作风,是文艺人才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和实质是对文艺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在筑牢新时代大学生信仰之基、提振奋斗精神和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多元文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为严峻复杂,高等院校尤其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受学科特点、艺术类招考的特殊性、成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鲁艺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坚持用鲁艺精神引导人、教育人和培养人。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把鲁艺精神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创作艺术精品服务于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让鲁艺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时代光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指引 探索中国职教改革与发展之路
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兼论历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走势
以黄炎培职教思想深化中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全面深改中再创新业绩
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求实创新 为新世纪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及其时代贡献
解放思想;立足实践;为科教兴国的千秋伟业作贡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与贡献——邓小平经济改革思想研究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立行之本 加速改革创新、兴赣富民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