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6)
2023(3691)
2022(3018)
2021(3138)
2020(2547)
2019(5990)
2018(6128)
2017(8382)
2016(6675)
2015(8117)
2014(8423)
2013(7000)
2012(6491)
2011(6101)
2010(6569)
2009(5515)
2008(5302)
2007(5040)
2006(4605)
2005(4276)
作者
(16005)
(13261)
(13093)
(12873)
(8456)
(6390)
(6223)
(5464)
(5267)
(5060)
(4679)
(4500)
(4405)
(4395)
(4327)
(4292)
(4264)
(4126)
(4039)
(3798)
(3764)
(3505)
(3469)
(3315)
(3127)
(3083)
(2995)
(2900)
(2853)
(2815)
学科
教育(23354)
中国(12092)
教学(10546)
理论(10064)
(8398)
经济(8388)
管理(7907)
(7049)
研究(6147)
学法(5862)
教学法(5862)
(5184)
学理(4973)
学理论(4973)
高等(4575)
方法(4567)
思想(4547)
学校(4457)
政治(4399)
思想政治(4202)
政治教育(4202)
治教(4202)
德育(4166)
(4118)
改革(3948)
(3924)
企业(3924)
(3852)
(3692)
数学(3666)
机构
大学(83332)
学院(74304)
教育(32845)
研究(31677)
(24470)
师范(24339)
(21117)
科学(20672)
师范大学(19991)
管理(16996)
(16307)
技术(16289)
职业(15211)
研究所(14952)
中国(14830)
北京(14809)
(14467)
(14028)
理学(13949)
理学院(13567)
经济(13127)
管理学(12676)
管理学院(12525)
中心(12406)
教育学(12296)
(11882)
(11618)
(11037)
业大(10930)
职业技术(10551)
基金
项目(45205)
研究(41872)
科学(35765)
教育(31699)
基金(25264)
成果(21769)
编号(21415)
(21340)
国家(20939)
(20920)
(20430)
课题(20177)
社会(19852)
社会科(18307)
社会科学(18300)
(17640)
科学基金(16444)
规划(13865)
项目编号(12655)
研究成果(12534)
重点(12532)
(12097)
大学(11654)
(11619)
基金项目(11614)
资助(11420)
(11204)
年度(10977)
(10954)
教育部(10481)
期刊
教育(62149)
研究(36686)
中国(34424)
(15511)
经济(15511)
职业(15010)
学报(13548)
技术(12879)
大学(12239)
科学(10035)
(9948)
高等(9447)
技术教育(9316)
职业技术(9316)
职业技术教育(9316)
学学(8145)
高等教育(8118)
农业(7449)
成人(7167)
成人教育(7167)
图书(6973)
(6665)
论坛(6665)
管理(6302)
(5793)
(5581)
书馆(4942)
图书馆(4942)
职教(4746)
教研(4639)
共检索到135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运鑫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实行科学教育应当重视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形成研究氛围,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准研究状态;同时要在教学内容调整、科学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建构和问题情境设立等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挖掘科学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军民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高职院校往往轻视对文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事实上,科学精神并非科学家或理科学生所特有,它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运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以及对于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文科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习明  
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主体构成因素。文章阐释了人文与科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内涵,剖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就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与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铭钟  郝亚杰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阶段,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时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错之年,培育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容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科学家精神就是体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文化在科学家身上的集中投射,要以科学文化涵养科学精神,以科学精神铸造科学家精神,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种子在祖国大地上深扎根、扎深根、结硕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正宁  赵希庆  周熙  李林  
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农业战略科学家是确保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少数”。华中农业大学在改革开放40余年中,自主培养出“两邓一张”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战略科学家,探析他们的精神特质、角色定位和成长路径,对于新时代培育更多农业战略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大勇  陈开明  
尽管近年来缩小性别差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学科教学、学业成就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优秀者,将引领全社会女性的性别观,并对男性性别观的树立产生重大影响。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意义,制定长远规划,构建实施体系,促进两性共同发展、特色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指导下,十分注重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一直坚持为革命服务的方向,科技事业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而发展。党对科学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不仅引领了革命根据地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推进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形成,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术界对科学精神内涵阐释的介绍,又对处于历史文化境脉中的西方科学精神源流的梳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论辩,从而对科学精神具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正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基础科学教育中实践科学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冀科学精神的养成从课程到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策略都能得到落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浪  庞学光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泛又深刻的课题,反映到职业教育领域表现为: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养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神科学教育学派倡导的"教育即文化"的命题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唤醒、陶冶、理解、体验、表达、反省等是职业教育领域应着力加强的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凤成  白丽丽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在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仁洪  黄甫全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约翰·斯塔韦尔  秦晓文  张铁道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成为社会劳动力、寻求就业机会和谋求个人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为此,科学教学应坚持如下原则:教学应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要专注于核心科学思想;教学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教学要充分考虑学习的复杂性;教学应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教学应将科学内容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都寄予积极的期望;教学要注重减轻学生的焦虑。这八项教学原则及其教学实践建议,为改进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及可资借鉴的实践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科正  
理想、信念方面的不足是制约地方院校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地方院校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大学在精神方面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要从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思想素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教书育人、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办学特色等方面精心培育大学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