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
2023(486)
2022(442)
2021(413)
2020(340)
2019(737)
2018(706)
2017(1366)
2016(652)
2015(743)
2014(817)
2013(800)
2012(757)
2011(732)
2010(706)
2009(677)
2008(682)
2007(609)
2006(589)
2005(503)
作者
(1955)
(1736)
(1667)
(1568)
(1054)
(744)
(711)
(639)
(616)
(602)
(581)
(569)
(537)
(515)
(502)
(488)
(479)
(462)
(425)
(425)
(410)
(401)
(386)
(383)
(380)
(362)
(358)
(356)
(341)
(331)
学科
(4033)
经济(4015)
中国(1875)
地方(1703)
管理(1559)
方法(1308)
(1301)
地方经济(1126)
数学(1048)
数学方法(1037)
(958)
企业(958)
(886)
(779)
(777)
业经(756)
(714)
人口(678)
环境(641)
理论(631)
农业(597)
发展(583)
(582)
教育(560)
(559)
金融(559)
社会(483)
(478)
银行(478)
(472)
机构
大学(10273)
学院(10047)
(4535)
经济(4433)
研究(4137)
管理(3741)
理学(3176)
理学院(3137)
管理学(3083)
管理学院(3063)
中国(2742)
科学(2380)
(2287)
(2031)
(1937)
研究所(1829)
中心(1745)
(1655)
师范(1653)
(1579)
财经(1513)
北京(1490)
经济学(1424)
(1422)
(1381)
社会(1377)
师范大学(1360)
(1290)
经济学院(1266)
(1255)
基金
项目(6718)
科学(5490)
研究(5409)
基金(4701)
(3939)
国家(3891)
社会(3794)
社会科(3486)
社会科学(3486)
科学基金(3419)
(2764)
教育(2461)
基金项目(2437)
(2356)
(2300)
编号(2251)
成果(1954)
发展(1947)
(1922)
资助(1826)
自然(1775)
自然科(1739)
自然科学(1739)
自然科学基金(1712)
课题(1681)
重点(1591)
国家社会(1563)
规划(1471)
(1447)
(1362)
期刊
(5532)
经济(5532)
研究(3930)
中国(2681)
教育(1851)
科学(1457)
管理(1433)
(1328)
(1256)
学报(1234)
大学(1032)
经济研究(940)
技术(934)
学学(908)
农业(868)
业经(863)
财经(762)
人口(736)
问题(722)
(682)
金融(682)
(664)
(641)
统计(565)
改革(558)
(558)
技术经济(534)
(533)
经济问题(527)
资源(520)
共检索到1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课题组  马力  桂江丰  
文章对人口均衡的内涵和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人口均衡具有复合体、辩证统一体、多元立体等特征;人口均衡理论实现了现代人口科学的重大突破,是构建人口发展的"引力中心",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中国人口发展相继经历了"生存型"、"增长型"、"发展型"均衡态;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城乡一体化"、"主体功能区"等战略是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颖  黄进  赵娟莹  张先兵  
在借鉴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人口长期均衡包含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人口内部均衡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维度,人口外部均衡包括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设定为三级,第一级包括人口内部均衡和人口外部均衡两个方面,第二级由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七个部分构成;第三级指标包括反映内部均衡的7个指标以及反映外部均衡的13个指标,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采用2000-2007年31个省级单位的数据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人口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程国有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如果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比作一部运行着的汽车,就必须努力建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机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揩社会)、动力机制(维护竞争、反对垄断的机制,调动社会一切力量的利益机制,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和均衡机制(自然调节的市场运行机制,政府调节的宏观调控机制,统筹兼顾的利益平衡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俊良  郭显超  
文章在综述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均衡、人口均衡、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模型,认为均衡的基本含义就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是人口内外部各子系统同时具备了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状态,其内容包括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总体均衡三个方面。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人口内部、人口外部、人口总体三个方面,分别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协调度和可持续度进行测评,并利用1982~2010年的数据对四川省主要年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四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不容乐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社会差距拉大,发展不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教育差距是社会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缩小教育差距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障。消除教育贫困,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炎炎  
在单极驱动的背景下,西部省会城市的日益极化使城市人口压力日趋显现,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成都市人口从量上直观展现出人口低生育率得到巩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加速,但人口机械增长逐年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文章通过对2006~2012年截面数据的收集分析发现,成都市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状况良好,但人口与外部资源环境矛盾突出,总体人口均衡发展进程缓慢;解决城市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思路,实现从"单极"到"多点多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转变,同时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口与城市资源环境的矛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炯  王慧琴  田翠香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中,对相关者的界定及各相关者间利益均衡是两个基本问题。从表象上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问题的归属。在明确企业利益相关者集合存在的前提下,具体所指的模糊不会影响到相关者间的均衡问题,作者将重点探讨后者。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下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可能性及均衡的实现,通过讨价还价模型及智猪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均衡是可能的;同时,现实中这种均衡的有效实现需通过建立相关者间明确的代理关系;并分析了政府充当代理人的必要性及充当代理人的方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文海  
依据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和中原经济区实际,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体系包括4个层级,选取了18个评价指标。参照多个标准确定了指标阈值,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层级指标权重。并运用2012年度的统计数据,对区域内28个地市以及整个区域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的人口均衡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很小;区域内各地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指标的发展程度也不均衡。从影响均衡程度的关键因素看,人口质量和人口分布是制约人口自身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与社会的均衡状况、人口与资源的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迟京涛  
中粮集团副总裁迟京涛先生在《什么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回顾了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重点指出,过分强调招聘、薪酬、绩效、培训这些专业模块的划分,容易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给割裂开来,使得人力资源各职能模块的契合度不高,从而影响人力资源对公司战略的支持力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林靖  孙龙建  
县域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天津市为例,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县域均衡发展指数,对县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多层次、多角度测度,划分出不同的区县发展类型。结果表明:发达区县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传播积极经验,更需继续加大工业对农业反哺的力度。而落后区县则应大幅度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继续加大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乡村推力、城镇拉力有步骤地稳步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小强  王德清  伍小兵  
学龄人口的变动对教育均衡会产生巨大影响。人口波峰和波谷变化,使得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学龄人口纵向波动明显,教育资源配置紧缺和剩余并存;同时,城镇化和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学龄人口在区域间的横向变动很大,进而对城乡教育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和校际教育均衡产生影响。今后有必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加强教育资源配置预测,调整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资源配置,使其结构合理;建立城乡共同体,探索区域均衡发展的强弱互助形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梅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西部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省会城市面临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对西部省会城市人口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成都面临诸如人口机械增长过快、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凸显等问题。解决西部人口发展的症结关键在于改变以往城市人口发展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平衡西部人口发展的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颖润  周鑫  陈思敏  肖宇慧  
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问题已从原来的数量增长过快转变为人口结构失衡。文章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分布失衡现状及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耦合模型,解析1982—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态势以及人口系统内部失衡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人口结构失衡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发展态势;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09年之前快速上升,在2009年之后保持平稳;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先加剧后减缓,2009年达到峰值,人口年龄失衡和分布结构失衡愈演愈烈。(2)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三元系统协调度为优质协调类型,在2010年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2010年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说明2010年后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和人口分布结构失衡比较一致。(3)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耦合度从负向转向正向,2010年之后保持稳定。这说明中国人口年龄-性别-分布结构失衡的相互影响力在加剧。2010年之后人口系统耦合度保持稳定,主要原因是出生性别比开始快速下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席强敏  李国平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茆长宝  陈勇  
本文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对人口内部均衡发展概念进行界定——在人口发展过程中,人口内部影响因素在发展数量、质量等方面逐步实现均等或协调,而这种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且不断的由低级均衡向高级均衡发展演替。在此基础上从人口发展、人口内部均衡度、人口内部均衡发展梯度、人口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度四个视角构建人口内部均衡发展评价模型,并对西部地区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1)2000~2007年间,西部人口发展、人口内部均衡度及人口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度呈增长态势,其增速高于同期全国水平,且西部各省间发展差距较大;(2)西部地区人口发展水平较低,位于0.48~0.59之间,属由启蒙后期进入过渡前期阶段;(3)西部人口内部均衡度低,位于0.35~0.42之间,属由轻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4)西部人口内部均衡可持续发展度较低,位于0.455~0.544之间,属过渡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