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8)
2023(8177)
2022(6520)
2021(6142)
2020(5122)
2019(11732)
2018(11457)
2017(22756)
2016(11631)
2015(13301)
2014(13155)
2013(12675)
2012(11435)
2011(10294)
2010(10883)
2009(10455)
2008(9166)
2007(8308)
2006(7558)
2005(6746)
作者
(31807)
(26011)
(25826)
(25011)
(16564)
(12543)
(11995)
(10058)
(9970)
(9377)
(8964)
(8894)
(8319)
(8223)
(8205)
(7955)
(7557)
(7551)
(7359)
(7255)
(6494)
(6375)
(6166)
(6073)
(6034)
(5983)
(5808)
(5678)
(5299)
(5096)
学科
(50636)
经济(50473)
管理(32058)
(31467)
(28139)
企业(28139)
(25678)
金融(25676)
方法(24462)
(22996)
银行(22993)
(22354)
中国(21311)
数学(20533)
数学方法(20001)
(13324)
业经(13077)
(13060)
(12971)
理论(12089)
地方(11454)
中国金融(11118)
农业(8662)
(8622)
财务(8558)
财务管理(8544)
(8390)
(8336)
企业财务(8180)
(7777)
机构
学院(159107)
大学(157737)
(65956)
经济(64411)
管理(61578)
理学(52964)
理学院(52425)
管理学(51063)
管理学院(50799)
研究(50350)
中国(45818)
(32691)
(32618)
科学(28704)
中心(26044)
财经(25316)
(23858)
(23412)
(22906)
(22043)
研究所(21425)
经济学(21011)
北京(20891)
业大(20778)
(20476)
师范(20287)
(19599)
(19215)
财经大学(19027)
经济学院(18848)
基金
项目(105140)
科学(83413)
研究(78557)
基金(76221)
(65011)
国家(64450)
科学基金(56547)
社会(52113)
社会科(48451)
社会科学(48432)
(41878)
基金项目(39206)
教育(37260)
自然(35259)
自然科(34551)
自然科学(34546)
(34530)
自然科学基金(33916)
资助(32573)
编号(32241)
成果(26470)
重点(23709)
(23071)
课题(22695)
(22360)
(22169)
国家社会(21059)
创新(20648)
教育部(20408)
项目编号(20212)
期刊
(71413)
经济(71413)
研究(48561)
中国(35628)
(30859)
金融(30859)
(25473)
管理(24102)
学报(21213)
(20937)
科学(20430)
教育(20291)
大学(17508)
学学(16529)
技术(15567)
农业(13346)
财经(12959)
经济研究(12331)
业经(11185)
(11062)
统计(10287)
(9311)
问题(8499)
决策(8419)
理论(8108)
技术经济(7823)
实践(7230)
(7230)
(6980)
商业(6798)
共检索到245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汪海萍  
残疾观正在发生从医疗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模式的残疾观强调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也是社会和发展问题,主张以权利和支持作为处理残疾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对智力障碍的认识更加客观,对智障人士的态度更为积极,关注权利、接纳、潜能和融合,可以作为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理论选择。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推进策略包括以宣传与沟通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态度,以权利为本作为立法依据,以社会支持增强智障人士融入社会的能力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春玲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智障人士安置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现状,介绍了与智障人士融合安置有关的法规政策,呈现了智障人士安置由隔离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同时,分别以生活安置和就业安置为线索,阐述了智障人士安置的基本模式,并着重介绍了支持性就业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和平  马红英  马珍珍  
对以瑞典为代表对北欧各国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回顾,介绍了由机构安置向社会安置的转变过程,详细阐述了北欧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法律政策,并从生活安置和就业安置两方面说明了现行社会融合模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曹子平  
为推进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上海市于2005年实施智障人士的“阳光行动”。文章对“阳光行动”的背景、宗旨、实施过程、工作模式以及初步成效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就“阳光之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蒂姆·施莱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方俊明  汤凌燕  
本文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智障人士安置的基本概况、法规政策、生活安置模式、就业安置模式等四方面的情况。希望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和方法,对大陆成年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玉德  
推进残疾人社会融合是成人教育的责任担当,但是,当前残疾人社会融合程度相对较低的客观现实,使得推进残疾人社会融合仍是任重而道远。对此,成人教育需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开展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努力,以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来推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洪亮  
文章对特奥运动宗旨及其所设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特奥运动在促进智障人士身心健康的同时,还发挥着促进智障人士社会融合的社会性功能;智障人士的社会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牛爽爽  邓猛  
本文在分析了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并从社会支持的主体和内容等多方面分析了该系统的层次结构,归纳出包括支持内容、支持性质、支持主体、支持环境四个维度在内的社会支持系统模型。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有关融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提出启示,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得义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开展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残疾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尚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完全赶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与国际倡导的全纳教育思想并没有完全兼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影响了残疾高职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就业潜能,进而影响其生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由此,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构建"残健合一、共同发展、有限隔离、无限融合"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代懋  
残疾人就业政策制定的挑战在于既要保障残疾人员的基本生活,也要提供充足的措施以支持他们融入社会和工作。因此,大多数OECD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对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了从保障到融合的转型,主要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政策。需求政策包括定额就业、反歧视立法、雇主津贴、庇护工作岗位;供给政策包括职业康复、培训项目、就业援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猛  
本文分析了在“去机构化”运动以及社区融合观念的影响下,西方残疾人康复与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寄宿制与日间活动服务机构向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服务模式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评估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的作用;并就我国残疾人社区融合与服务、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丁相顺  
残疾和残疾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二战后,残疾人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并最终于2008年由联合国制定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从法律上正式确认了世界残疾人运动的成果,实现了国际社会在解决残障人士问题上从"医学模式"到"社会模式"的转换,强调将残疾人作为权利主体加以看待。《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4条规定了包容性教育的新理念,明确了残疾人享有参与普通教育、融入社区、接受终身教育等权利并规定了缔约国必须提供合理配置的义务。本文重点分析了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贯彻和落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泮  赵康  刘林  阿加阿呷  
农村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本文作者对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教育程度低、沟通交流对象少、增收渠道单一、生活水平低下、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支持有限等,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任重而道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云芳  颜家睦  黄妍  
实践经验表明,支持性就业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家庭、支持就业机构、职业指导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并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对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智障人士需求特点,再根据智障人士身心特征和需求特点开展社会工作介入,解决智障人士不同心理、行为、社会交往问题,进一步探索有效策略,以取得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的良好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