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6)
- 2023(11425)
- 2022(9651)
- 2021(8814)
- 2020(7039)
- 2019(16070)
- 2018(15773)
- 2017(30014)
- 2016(15688)
- 2015(17979)
- 2014(17819)
- 2013(17977)
- 2012(17395)
- 2011(16375)
- 2010(16449)
- 2009(15310)
- 2008(14971)
- 2007(13391)
- 2006(12474)
- 2005(11557)
- 学科
- 济(97230)
- 经济(97063)
- 管理(40741)
- 业(39239)
- 方法(32659)
- 企(29522)
- 企业(29522)
- 中国(28903)
- 数学(27257)
- 数学方法(27146)
- 地方(25431)
- 农(22896)
- 业经(20399)
- 贸(16750)
- 贸易(16736)
- 易(16172)
- 学(16003)
- 地方经济(15936)
- 农业(15401)
- 财(14685)
- 制(14324)
- 发(14051)
- 融(13781)
- 金融(13780)
- 环境(13429)
- 银(13393)
- 银行(13377)
- 和(13190)
- 行(13163)
- 理论(11264)
- 机构
- 大学(241281)
- 学院(239849)
- 济(119478)
- 经济(117489)
- 研究(95561)
- 管理(86885)
- 中国(73631)
- 理学(73379)
- 理学院(72432)
- 管理学(71537)
- 管理学院(71081)
- 京(52657)
- 科学(52541)
- 财(51277)
- 所(48518)
- 研究所(43573)
- 中心(40720)
- 财经(40346)
- 经济学(39101)
- 农(37073)
- 经(36771)
- 江(35536)
- 经济学院(34900)
- 北京(34727)
- 院(33506)
- 范(33354)
- 师范(33121)
- 财经大学(29806)
- 业大(29740)
- 科学院(29343)
- 基金
- 项目(149825)
- 科学(120045)
- 研究(112912)
- 基金(111177)
- 家(96266)
- 国家(95459)
- 科学基金(81156)
- 社会(78833)
- 社会科(73898)
- 社会科学(73881)
- 基金项目(57200)
- 省(55015)
- 教育(50299)
- 自然(47341)
- 划(46812)
- 自然科(46271)
- 自然科学(46260)
- 资助(45868)
- 自然科学基金(45508)
- 编号(43026)
- 发(38732)
- 成果(35903)
- 部(35124)
- 重点(34143)
- 国家社会(33861)
- 发展(32514)
- 展(32020)
- 中国(31156)
- 课题(31104)
- 教育部(30746)
- 期刊
- 济(144486)
- 经济(144486)
- 研究(83781)
- 中国(54395)
- 财(36674)
- 农(36096)
- 管理(35358)
- 科学(34146)
- 学报(32982)
- 大学(26109)
- 融(25845)
- 金融(25845)
- 教育(25321)
- 农业(25144)
- 经济研究(24969)
- 学学(24422)
- 财经(21819)
- 业经(21103)
- 技术(20526)
- 经(19156)
- 问题(18918)
- 贸(16869)
- 世界(16817)
- 国际(15486)
- 技术经济(14157)
- 业(13914)
- 统计(11963)
- 经济问题(11866)
- 商业(11324)
- 经济管理(11189)
共检索到39064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岩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生产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劳动形成的生产力与人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总是交织在一起,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发展的,生产关系规定生产目的,生产目的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劳动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从不同方面无偿提供"自然力"。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力提供的"自然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在资本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寿思华 巫文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共产党宣言》主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中年特别是青年一代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既缘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有我国中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经典著作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因素。如何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是理解资本主义的起点,但其也存在对资本主义分析不足的缺陷。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是资本家的历史价值,他们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光华 孙文生
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impact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 onfertilitybycombiningquantitativewithqualitativemethods,timeseriesanalysis withcross-sectionanalysis.Theresearchconcludesthatthefinaldeterminantof fertilityi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ateconomicdevelopmentformsthefounda- tionoffertilitydeclineandlongtermconditiontokeeppopulationundercontro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忠潮 白宏兵
我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它的生效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影响主要存在于能源电力、林业发展、化学工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而且在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同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齐亚强
文章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县级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建立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县级社会经济特征对各地区男女平均教育年限的影响,以及这些社会经济特征与个体和家庭特征之间可能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地区经济的普遍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对提高中国居民(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缩小教育的性别差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有助于降低户口性质、家庭性别偏好等微观因素对个人教育状况的差异性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两个层次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总结社会主义各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生产关系,或者说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它构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它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的标准,因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健
人与特定社会形态浑然一体,人的发展受制于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社会形态。文章认为,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发展虽然赋予了劳动者部分人身自由,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又无时不在和无处不在地、有形和无形地制约着个体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众多劳动者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和劳动力产权,去提升自我素质,并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价值,促使个体得到了更为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通过公共支援等方式保障人的生存权利、公平竞争权利、学习权利、创造权利,并且用社会主义制度来保证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经济形态 人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由生存需要、享乐需要、发展需要及和谐需要构成。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必须普遍满足生存需要,合理限制享乐需要,适当满足发展需要和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和谐需要。但是,在现实中,我国贫困群体的生存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享乐供给分配极端不公平,严重的两极分化发展导致发展需要难以实现,和谐需要还相当欠缺。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应当从满足四大需要的价值规范入手,即应把生存需要的满足置于优先地位,发挥社会舆论和政府的作用合理限制以物质方面为重点的享乐需要,增加发展需要的供给并增强其公平性,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 目的 目标 人本审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
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 ,将迎接全方位的挑战。改革开放 2 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使中国逐渐步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与世界强国相比 ,中国目前的实力状况还不足以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同时 ,我国渐进式改革所积累的成本开始明显释放 ,带来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本文认为 ,在严峻的形势下 ,必须以强化国家利益原则为战略导向 ,在推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 ,通过整合优化 ,促进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提高 ,有效应对国际竞争格局 ,引导中国在新世纪实现更大辉煌。
关键词:
国家利益 社会经济变革 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冷观 徐玉生
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化成为我国制度变迁的明显特征。市场化的实现 ,是经济运作机制、发展目标、竞争手段和组织模式变革的综合结果。社会经济组织模式变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是社会经济转型的核心因素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关键词:
组织模式 制度变迁 社会主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科斯·普赖斯 冯李崟
在发言开始前,我想对受邀参加本次校长会议表示感谢,并代表开普敦大学以及南非向清华大学表达诚挚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如同中国大学一样,我国的大学也正逐步融入世界大学群体。由于数十年的种族隔离制度作祟,来自学术界的杯葛接踵而至,南非的大学与国外同行间的合作或交换关系发展得异常困难与复杂。即使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涤新
(一)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相当快的。1949年末大陆人口总数是5亿4100多万。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到1982年7月1日,大陆人口为10亿零817万,比1949年末增长4亿6000多万,快要增加一倍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玖长 赵定涛
从分析可知,万人事故发生起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加:单起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死亡比与人均CDP呈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性并不高。这说明:(1)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事故高发阶段,公众发生事故的概率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六十余载。历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科学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创新提出实现生产目的有效途径,是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社会出现的新矛盾,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广大人民提出的新诉求,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研判当下,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阐释其新内涵、拓展其实现途径。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历史回顾基于对当时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毛传清
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初步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特别是提出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所取得的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是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