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3)
2023(8427)
2022(6885)
2021(6184)
2020(4814)
2019(11162)
2018(10859)
2017(20395)
2016(10886)
2015(12213)
2014(12272)
2013(11953)
2012(11028)
2011(9795)
2010(9857)
2009(8989)
2008(7651)
2007(6948)
2006(6233)
2005(5679)
作者
(29241)
(24351)
(23835)
(22689)
(15044)
(11788)
(11084)
(9429)
(9163)
(8801)
(8318)
(8098)
(7607)
(7478)
(7334)
(7278)
(7229)
(7070)
(7008)
(6930)
(5928)
(5818)
(5703)
(5677)
(5506)
(5410)
(5403)
(5263)
(4857)
(4741)
学科
(37800)
经济(37762)
管理(33657)
(30453)
(25063)
金融(25060)
(24054)
企业(24054)
(22880)
银行(22871)
(22205)
中国(18288)
(14647)
环境(13812)
地方(12889)
(12499)
方法(12323)
(11422)
业经(10951)
中国金融(10941)
农业(10795)
数学(10325)
数学方法(10185)
(9134)
财务(9112)
财务管理(9089)
企业财务(8572)
(8404)
理论(8383)
(7807)
机构
学院(143283)
大学(138750)
(55360)
经济(53894)
管理(53647)
理学(44945)
理学院(44473)
研究(44194)
管理学(43743)
管理学院(43487)
中国(42372)
(29212)
(27500)
科学(26147)
中心(24506)
(23924)
(23639)
财经(21291)
业大(20958)
(20864)
(19966)
(19139)
(19032)
师范(18952)
(18600)
研究所(18556)
农业(18185)
北京(18032)
银行(17970)
(16956)
基金
项目(93155)
研究(73154)
科学(72742)
基金(65230)
(55446)
国家(54898)
科学基金(47965)
社会(45040)
社会科(42633)
社会科学(42622)
(39188)
基金项目(35314)
教育(32453)
编号(32262)
(31261)
自然(29552)
自然科(28793)
自然科学(28790)
自然科学基金(28252)
成果(25574)
资助(25294)
(21681)
课题(21467)
重点(20662)
(20311)
(19026)
创新(18961)
项目编号(18946)
(18590)
(18427)
期刊
(63513)
经济(63513)
研究(42213)
中国(32215)
(30467)
金融(30467)
(23012)
(21818)
学报(19252)
教育(17842)
科学(17732)
管理(17326)
大学(14913)
学学(13594)
农业(13564)
技术(13337)
业经(11440)
图书(9861)
财经(9622)
经济研究(8500)
(8260)
财会(8059)
问题(7945)
理论(7807)
资源(7330)
实践(7324)
(7324)
(7191)
书馆(7032)
图书馆(7032)
共检索到226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起东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复杂性和广泛性影响着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014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95%可信度)。气候变暖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升温幅度的提高,其可能性、严重性和不可逆性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内显著减排,只有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才能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决心。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陈旸  薛杨阳  
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复了浙江、广东、江西、贵州、新疆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本期专题邀请来自央行、试验区、金融机构和学界专家共同探讨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总结和交流实践经验,分析各地区与相关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于宣传绿色金融的理念、工具与方法,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速经济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廖理  马骏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浙江、江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仁杰  
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把握新一轮经济金融发展机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既是全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平衡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绿色经济必然催生绿色金融。对银行业而言,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自身盈利的最佳结合点,也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懋雄  
长期以来,绿色经济的定义不明确,量化的难度较大,绿色主体认定较为困难,企业和项目存在"洗绿"空间,绿色金融难以有的放矢地支持绿色项目和投资。因此,寻找一个较好的绿色标准衡量载体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增值税原理和区块链技术的碳足迹体系,旨在相对精确地度量产业碳排放水平,活跃碳交易市场,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相对明确的标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堃  
本文针对旅游卫星账户(TSA),就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核算。通过在整个TSA体系中融入绿色核算思想,完善了旅游卫星账户的功能,使其能够更加合理地评价旅游业的产业贡献,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峰  邵成多  
伴随“双碳”目标的稳步实施,消费端的节能降碳更是不容忽视,推出个人碳账户恰逢其时,有利于形成供给侧与需求端双向拉动。近年来,各地政府、银行、企业等主办机构争相涉足消费端碳布局,依托各自资源禀赋,积极就各类场景试水个人碳账户这片“蓝海”,并不断推进个人碳账户迈向全民时代。个人碳账户作为承载个人碳减排记录、核算及价值发现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当下热点。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我国个人碳账户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运作实践中仍存在缺乏碳减排量测算标准、平台间互不兼容、信息隐私泄露、权益配套有限,以及商业模式待建立等挑战,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因此,亟待多维统筹,通过架构严密、设计科学的个人碳账户制度化体系建设,准确计量个人碳减排核算,加快制定“碳资产”变现、交易的市场机制及完善激励政策,推动个人碳账户行稳致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邱峰  邵成多  
伴随“双碳”目标的稳步实施,消费端的节能降碳更是不容忽视,推出个人碳账户恰逢其时,有利于形成供给侧与需求端双向拉动。近年来,各地政府、银行、企业等主办机构争相涉足消费端碳布局,依托各自资源禀赋,积极就各类场景试水个人碳账户这片“蓝海”,并不断推进个人碳账户迈向全民时代。个人碳账户作为承载个人碳减排记录、核算及价值发现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当下热点。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我国个人碳账户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运作实践中仍存在缺乏碳减排量测算标准、平台间互不兼容、信息隐私泄露、权益配套有限,以及商业模式待建立等挑战,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因此,亟待多维统筹,通过架构严密、设计科学的个人碳账户制度化体系建设,准确计量个人碳减排核算,加快制定“碳资产”变现、交易的市场机制及完善激励政策,推动个人碳账户行稳致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鑫淼   李建琴  
近年来,个人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证明,制度创新是实现社会发展低碳变革的重要途径。在有关个人碳减排的制度中,个人碳账户是一项通过明晰并量化个人碳排放权利和责任、激励与引导个人践行低碳生活、参与个人碳交易和碳普惠计划的基础性制度。个人碳账户建设在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亟需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共同支持。科斯定理是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研究的经典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是心理学中有关个人行为变迁的重要理论,以两者为基础,建立了有关个人碳账户建设中重要影响因素和政策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维度梳理了当前中国个人碳账户实践的类型,对当前中国个人碳账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中国—东盟已形成稳定的环保合作机制。一是达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为完成《巴黎协定》目标,中国和东盟相继提出低碳发展目标(见表1)。中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是建成国家层面的环保合作框架。200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环境政策对话。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并制定合作战略,此后,双方环保合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2009年开始,中国和东盟陆续出台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等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君霖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资金需求庞大,需要坚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作用。从东北地区的情况来看,农业在地方生产总值中占比较高,老工业基地资源使用效率偏低,碳排放压力较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绿色金融在支持东北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智勇  
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世界潮流,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更应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求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并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而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钧  
惠州地处珠三角东岸,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中医康养"2+1"现代产业集群与绿色金融都有紧密的结合点,发展绿色金融前景可期,但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喻晓岚  
湖州绿色金改试验区被中财办确定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典型调研点,在浙江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中位居榜首自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湖州市深入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聚焦聚力突破普遍性、基础性、紧迫性问题,开拓进取,务实奋进,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愉  
文章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影响。绿色金融作为一种可持续金融模式,通过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系统的保护,改善了污染治理。同时,绿色金融也为经济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促进了清洁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