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0)
- 2023(14949)
- 2022(12841)
- 2021(12198)
- 2020(10219)
- 2019(23620)
- 2018(23362)
- 2017(44218)
- 2016(24210)
- 2015(27378)
- 2014(27258)
- 2013(26473)
- 2012(24161)
- 2011(21734)
- 2010(22229)
- 2009(20542)
- 2008(18994)
- 2007(16830)
- 2006(14757)
- 2005(12878)
- 学科
- 济(90187)
- 经济(90098)
- 管理(72660)
- 业(69260)
- 企(59840)
- 企业(59840)
- 方法(43312)
- 数学(37475)
- 数学方法(36904)
- 中国(30957)
- 融(27278)
- 金融(27277)
- 银(25481)
- 银行(25441)
- 行(24551)
- 农(22941)
- 财(22707)
- 业经(21271)
- 技术(20333)
- 地方(20022)
- 理论(19893)
- 学(18871)
- 制(18323)
- 农业(15824)
- 教育(15635)
- 务(15386)
- 和(15361)
- 财务(15311)
- 财务管理(15287)
- 贸(15245)
- 机构
- 大学(331944)
- 学院(329015)
- 管理(132544)
- 济(127109)
- 经济(124135)
- 理学(114997)
- 理学院(113725)
- 管理学(111458)
- 管理学院(110854)
- 研究(108257)
- 中国(84359)
- 京(70859)
- 科学(67085)
- 财(57152)
- 所(53497)
- 中心(50832)
- 农(49800)
- 研究所(48918)
- 业大(48261)
- 江(47939)
- 财经(46283)
- 范(45286)
- 北京(45264)
- 师范(44910)
- 经(42073)
- 州(40092)
- 院(39601)
- 农业(38784)
- 经济学(37373)
- 技术(36306)
- 基金
- 项目(227670)
- 科学(179355)
- 研究(169138)
- 基金(162785)
- 家(140722)
- 国家(139493)
- 科学基金(120844)
- 社会(104448)
- 社会科(99042)
- 社会科学(99012)
- 省(91387)
- 基金项目(86457)
- 教育(80009)
- 自然(78786)
- 自然科(76939)
- 自然科学(76927)
- 划(76191)
- 自然科学基金(75508)
- 编号(70061)
- 资助(67568)
- 成果(57086)
- 重点(51095)
- 创(50945)
- 部(49685)
- 课题(49125)
- 发(48410)
- 创新(46795)
- 大学(43924)
- 项目编号(43618)
- 科研(42930)
- 期刊
- 济(133923)
- 经济(133923)
- 研究(98294)
- 中国(69997)
- 学报(50630)
- 教育(50160)
- 管理(50120)
- 科学(46190)
- 农(44346)
- 财(41633)
- 大学(39036)
- 融(38382)
- 金融(38382)
- 学学(35216)
- 技术(31001)
- 农业(30805)
- 财经(21862)
- 业经(21791)
- 经济研究(21231)
- 图书(20478)
- 经(18661)
- 科技(18033)
- 业(16889)
- 技术经济(16685)
- 理论(16529)
- 问题(16506)
- 实践(15318)
- 践(15318)
- 资源(15108)
- 现代(14444)
共检索到489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莉 王倩
随着经济和金融实践的发展,金融学理论不断变迁并形成了以微观金融为主导的趋势。如何改革金融学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金融实践的日新月异和金融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学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型大学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明确研究型大学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手,并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王甲旬
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积累的经验主要有:注重教育衔接、加强文理渗透、重视教学创新、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培养途径、完善激励机制等。其主要特色为:秉承"有益于组织和个人"的教育理念、创建"各具特色"的多种培养模式、培育"实现个人价值"的创新文化、坚持制度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等。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在制度创新、培养途径、特色模式、育人环境等方面改进和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研究型大学 美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史静寰
2004年12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了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实践教育教学理念”专题报告会,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所所长谢维和教授;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主任朱高峰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李学勤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作了主题报告。此后人文学院也陆续召开了研讨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史静寰教授作了主题报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在人文学院的报告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为推动清华大学和全国高校实践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本刊特别刊出他们的发言,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继刚 李小北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四川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离校后,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力图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英国研究型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振宇
教育强国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研究型大学在教育强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和途径,但影响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因素很多,如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制度设计与执行、制度保障等因素。作为高校从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要深入研究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就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成就和经验,从教学、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和学生评价等方面,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改进优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玲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考验。应对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不仅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要求,同时也要发挥我国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雪萍 袁李兰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美国研究型大学以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为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学习平台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搭建良好学习平台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研究生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全晓洁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美国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模式创新推动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注重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采用研讨式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个别指导和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评价突出"向教性"和"向学性"。受此启发,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以协同培养为路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评价机制为导向加强制度保障。
关键词:
美国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忠 刘彬让 王少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身就对研究型农业高校提出了神圣使命和重任。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使产供销、农工贸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房宏君 郭秀晶
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和有效路径。文章深入分析了科教融合与应用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并对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外调控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我国高等院校科教融合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创新人才 作用机理 调控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展涛
当前,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学使命偏失、培养制度低效、批判精神孱弱、教育目的异化等问题。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应在秉持社会责任为先、育人使命为本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探索研究型大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民族中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要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上述目标的实现,都与人才培养直接相关。忽视了人才培养,也就忽视了大学的使命。如何正视现实,勇于探索,全面担当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这既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也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珂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永恒命题,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充分发挥推动优势资源转化对支撑人才培养和促进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芳芳 史静寰 涂冬波
如何将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高等教育的目标转化为大学阶段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具备创新潜质的大学生直接受益,是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2009"数据,将大学本科生分为"获国际/全国大奖"的学生、获普通奖的学生和没有获奖的学生三组,使用数理统计方法,说明三类学生在学习行为及创新力提高上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控制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分析个性特质、环境变量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投入等因素与学生得奖与否及创新力提高的关系;揭示这些因素影响不同学生创新力提高的途径和程度,为研究型大学改革教育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