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8)
2023(5276)
2022(4028)
2021(3463)
2020(2550)
2019(5856)
2018(5684)
2017(10119)
2016(5653)
2015(6242)
2014(6262)
2013(6052)
2012(5676)
2011(5106)
2010(5481)
2009(4879)
2008(4832)
2007(4569)
2006(4246)
2005(3454)
作者
(16762)
(13876)
(13788)
(13164)
(8795)
(6640)
(6226)
(5331)
(5305)
(5037)
(4860)
(4676)
(4496)
(4380)
(4324)
(4174)
(4095)
(4078)
(4034)
(3737)
(3471)
(3346)
(3297)
(3202)
(3112)
(3111)
(3078)
(3074)
(2839)
(2803)
学科
(23637)
经济(23618)
管理(16471)
中国(13848)
环境(11782)
地方(9634)
(9165)
(7642)
(6389)
城市(6340)
生态(6223)
(6104)
(5856)
企业(5856)
方法(5743)
资源(5661)
(5660)
业经(5389)
农业(5297)
规划(4870)
环境规划(4730)
数学(4656)
(4645)
数学方法(4609)
城市经济(4554)
理论(3948)
发展(3646)
(3639)
地方经济(3588)
(3388)
机构
学院(78461)
大学(76415)
研究(29683)
(28716)
经济(27737)
管理(27355)
理学(22573)
理学院(22215)
管理学(21722)
管理学院(21585)
中国(21307)
科学(19467)
(18002)
(14260)
中心(13870)
(13477)
(13387)
师范(13366)
(13024)
研究所(12942)
(12574)
业大(12075)
(11677)
北京(11474)
(10917)
师范大学(10618)
农业(9864)
(9727)
财经(9504)
技术(9213)
基金
项目(55120)
科学(43314)
研究(41334)
基金(37961)
(33327)
国家(33033)
科学基金(28451)
社会(26562)
社会科(25040)
社会科学(25031)
(23021)
基金项目(20880)
(19093)
教育(18128)
自然(17446)
自然科(16903)
自然科学(16900)
自然科学基金(16524)
编号(16354)
资助(13704)
(13333)
重点(12894)
课题(12694)
成果(12692)
(11067)
国家社会(10996)
发展(10920)
(10761)
(10730)
规划(10371)
期刊
(37071)
经济(37071)
研究(23887)
中国(20693)
教育(12525)
学报(11756)
(11742)
科学(11209)
管理(9015)
大学(8904)
(8474)
农业(8177)
学学(8058)
技术(7218)
城市(7111)
业经(6373)
资源(6350)
问题(6265)
(6187)
金融(6187)
(5883)
图书(5183)
生态(4937)
职业(4484)
(4412)
经济研究(4349)
现代(4224)
财经(4148)
科技(4145)
书馆(4054)
共检索到124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锡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己成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标志。贵阳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抓手,以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一步。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中促进绿色就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贵阳市的农业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贵阳作为中心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爽  钟茂初  
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是中国加速生态领域发展改革,探索促进各区域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先行尝试。本文基于设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26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可显著提高相应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提高环保财政支出和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项政策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地区,该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项政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探究当前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改善方向、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懋栓  
"绿色北京"是北京市总结"绿色奥运"经验,拓展未来城市环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阐述了"绿色北京"的内涵、行动目标、保障措施,揭示出"绿色北京"是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宜居城市的更高标准和宏大愿景,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行动。在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又一追求目标的背景下,从文明城市建设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突出地位,认为"绿色北京"不仅将推进首都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将丰富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和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智勇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在环境方面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愈来愈严峻的形势,使中国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问题,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同时还指出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金环  于立宏  魏佳丽  
在中国经济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关键。众多考察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中,鲜见从宏观电子商务发展视角考察其对微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选择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电商示范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能够显著降低试点地区企业内部管理性交易成本和外部市场性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电子商务普及与应用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以及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子商务对服务业交易成本的节约效应大于制造业,对外部交易成本的节约效应大于内部管控成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秋  徐雨露  
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文明城市建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政府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政府支持的“补偿”效应。随着地区制度质量、企业资本储备和高管素质的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得到增强。经济后果方面,文明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绩效,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补充了文明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从理论层面为利用政策工具完善我国绿色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李姗姗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探索绿色发展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OECD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税收政策现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与经济增长绿化度相关的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与资源环境发展潜力相关的税收政策乏力,效果有限;与生活质量的环境因素相关的税收政策滞后于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相关的税收政策与地方优势资源结合不紧密。故而,应多管齐下,完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税收政策:其一、科学构建多维度的绿色导向税收体系,明确各税种定位,优化各税种的功能,以四个维度优化升级;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维国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十堰市将以"守好一片青山、保好一库清水"作为崇高使命和政治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的样板、全国的示范。一、十堰重要的生态功能1.我国中部地区的"绿肺"。十堰市国土面积2.37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73.6%,森林面积达1948万亩,森林蓄积量7570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66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6.16%。全市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英志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我国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探索的,由中央层面为发起者和考核主体、以地方层面为运行者和实践主体,通过对不同行政层级的生态文明相关指标达标考核为手段来促进各类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化的过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由海洋生态产业、海洋生态制度、海洋生态文化和海洋生态社会四个因子组成的系统。认为当前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申报、建设、考核、验收和管理办法存在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创建过程缺乏有效激励、建设主体权威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按"四因子"进一步完善示范创建的考核指标设置,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布局划分和功能定位实施创建分类推进,增强资金奖励、政策优惠以及实施常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亚臣  张沈生  
绿色生态住宅是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为更好的引导绿色生态住宅建设,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制定出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本文基于住宅建设的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国内外绿色生态住宅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的生态住宅建设的现状、基本要求及示范工程建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边志强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沈超   李淼   李晓钟  
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1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梳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促进绿色创新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绿色创新的量质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促进作用依旧显著。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主要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的绿色创新水平。第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区位异质性与城市信息化程度异质性,该政策在沿海省份的城市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权立枝  
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大省和绿色转型重省,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外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运用税收调节手段,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促进山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贵阳  
不同的文明范式特征借由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科技功能、价值观念、运行方式等表现出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涉及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本文比较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发展范式特征的不同,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论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指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以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体作用,推动全社会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  董仁才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旨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有效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作保障。现代科技文明已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通过深入剖析环境物联网理论与技术,阐述了以传感器网络、数字城市为核心的新技术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对传统城市环境监测、试验、分析、模拟和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革新,总结了现代高新技术与城市人居环境管理的相互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