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5)
- 2023(12587)
- 2022(9948)
- 2021(8778)
- 2020(6833)
- 2019(15245)
- 2018(15072)
- 2017(27588)
- 2016(15016)
- 2015(16743)
- 2014(16585)
- 2013(15902)
- 2012(14850)
- 2011(13468)
- 2010(13892)
- 2009(12777)
- 2008(12746)
- 2007(11801)
- 2006(10925)
- 2005(10013)
- 学科
- 济(66758)
- 经济(66700)
- 管理(43576)
- 业(42152)
- 企(32728)
- 企业(32728)
- 中国(26726)
- 地方(24319)
- 农(21868)
- 业经(19291)
- 技术(16716)
- 方法(15682)
- 农业(14964)
- 发(14053)
- 制(13252)
- 银(13100)
- 银行(13081)
- 融(12858)
- 金融(12858)
- 行(12796)
- 地方经济(12470)
- 数学(12112)
- 数学方法(11985)
- 学(11929)
- 财(11929)
- 环境(11362)
- 技术管理(11122)
- 贸(10825)
- 贸易(10811)
- 发展(10807)
- 机构
- 学院(207690)
- 大学(203994)
- 济(85283)
- 经济(83364)
- 研究(78293)
- 管理(74526)
- 理学(61363)
- 理学院(60563)
- 中国(60510)
- 管理学(59528)
- 管理学院(59120)
- 京(48291)
- 科学(46134)
- 所(39212)
- 财(39065)
- 中心(35323)
- 江(35022)
- 研究所(34950)
- 农(34430)
- 北京(31683)
- 范(31065)
- 师范(30781)
- 财经(28982)
- 院(28906)
- 业大(28630)
- 州(28518)
- 经(26139)
- 农业(26127)
- 经济学(25471)
- 省(25369)
- 基金
- 项目(131385)
- 科学(103574)
- 研究(102615)
- 基金(90381)
- 家(77868)
- 国家(77092)
- 科学基金(66072)
- 社会(65179)
- 社会科(61634)
- 社会科学(61622)
- 省(54173)
- 基金项目(47050)
- 教育(46031)
- 划(44722)
- 编号(42726)
- 自然(38359)
- 自然科(37469)
- 自然科学(37463)
- 自然科学基金(36749)
- 发(35791)
- 成果(35572)
- 资助(34308)
- 课题(32156)
- 重点(30345)
- 创(30256)
- 发展(29524)
- 展(28991)
- 创新(28503)
- 部(26890)
- 国家社会(26652)
- 期刊
- 济(110760)
- 经济(110760)
- 研究(70011)
- 中国(57725)
- 农(34901)
- 教育(34367)
- 管理(32631)
- 学报(29537)
- 财(28745)
- 科学(28704)
- 融(24219)
- 金融(24219)
- 农业(23744)
- 大学(23371)
- 技术(21887)
- 学学(21087)
- 业经(20460)
- 经济研究(17195)
- 问题(14405)
- 财经(14241)
- 图书(13588)
- 业(12761)
- 经(12500)
- 科技(11804)
- 坛(11725)
- 论坛(11725)
- 技术经济(10803)
- 现代(10578)
- 职业(10566)
- 发(10532)
共检索到350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两翼”建设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进入新阶段,在肯定成绩、提振信心的同时,还要直面问题,有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都市圈”的提出是对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对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探索,完善条件,实现突破并积累经验,切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实走新。
关键词:
都市圈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常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但必须承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作还面临诸多瓶颈性制约,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任重道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馨梅 张淑梅 杨慧鹏
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缓慢,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三地农业协作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就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条件和现状,阐述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了京津冀在农业协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包括行政地位不平等、利益目标难以同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最后,为三地农业协作加速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农业协同 差异性 行政地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馨梅 张淑梅 杨慧鹏
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缓慢,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三地农业协作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就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条件和现状,阐述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了京津冀在农业协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包括行政地位不平等、利益目标难以同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最后,为三地农业协作加速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农业协同 差异性 行政地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凯 周密
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经验显示:互惠性偏好是在权威、外部性与利益合理整合基础上,由内生的城市发展压力推动而成;空间通达性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便利性上;双重互补性包括产业互补与城市功能互补;外部介入体现为以法律-规划-报告-评估为主体的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协商、社会组织等多元机制。在上述四元概念模型框架下,区域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京津冀 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振坡 李彦晓 王丽艳 严佳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发展天津都市圈成为天津深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都市圈建设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借鉴日本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依据“核心—边缘”理论,构建“禀赋差异—制度冲击—经济集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天津都市圈建设逻辑框架,分析天津都市圈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天津都市圈发展路径与对策:一是加快推进天津都市圈规划编制,完善都市圈协同治理机制;二是以优化产业分工推动产业链发展,提升转移产业对接能力;三是强化点对点交通与市郊铁路建设,提高都市圈空间通达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黎明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旅游业较低的资源消耗、高度的产业关联、紧密的地域联系、显著的富民效应以及突出的可持续特色,使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现旅游业的先行破局,需要关注以下问题:一、坚持观念创新,转变思维定式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首先要坚持观念创新,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为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提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锋
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著名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在分析社会问题时,提出了极具特色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historiaclgeographical materialism)理论,认为空间、位置、环境在观察社会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京津冀一体化也不能忽视历史形成的空间、位置和环境,特别是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核心的北京地区,其空间、位置和环境的变化对京津冀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发展最快的北京与面积最大、相对最落后的河北的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晓冬 和朝东 王蓓 陈科比 张东昇 杨明 徐勤政 伍毅敏
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首都都市圈规划则是实现都市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首先从内部发展落差、城镇规模结构、区域要素流动、产业分工格局、创新空间效益、协同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首都都市圈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接着从首都与区域、中心与外围、质量与结构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对首都都市圈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最后从都市圈空间格局构建、首都功能框架搭建、圈层发展引导、结构嵌套作用发挥等几个方面提出首都都市圈空间互动与协同策略。
关键词:
首都都市圈 互动与协同 结构嵌套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董香书
京津冀医疗资源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特征,且有向北京集中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首都特殊的政治地位、医疗行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北京对周边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虹吸效应"。缩小京津冀经济水平的差距,实现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探索卫生人力合理流动体制是推动京津冀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京津冀 医疗资源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静 李浩 周立群
[目的]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增量改革,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存量改革尝试和具体实践。总结4年多来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协同发展中存在的制约瓶颈,有利于把握农业协同发展现状,揭示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进而为实施有效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大背景,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专家调研访谈等方法,梳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开展的多种活动和项目对接内容等,提炼了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指出未来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重点在于:以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为保障,加强顶层设计;以科技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以市场协作为导向,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以生态建设协同为前提,提亮农业发展底色。[结论]可为探索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旭东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一年一度的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今天在此举办她的第九次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物资学院,向百忙之中莅临学校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届论坛继续由中国市场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北京物资学院共同主办,由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天津市现代物流协会、北京市物流协会鼎力协办,北京物资学院现代物流产业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