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4)
2023(12476)
2022(9775)
2021(8537)
2020(6862)
2019(15153)
2018(14681)
2017(28005)
2016(14748)
2015(16662)
2014(16783)
2013(16281)
2012(14970)
2011(13421)
2010(14038)
2009(13305)
2008(12129)
2007(11074)
2006(10261)
2005(9859)
作者
(42340)
(34969)
(34705)
(32976)
(22219)
(16483)
(15734)
(13606)
(13427)
(12666)
(11968)
(11562)
(11174)
(11170)
(11000)
(10983)
(10350)
(10092)
(9932)
(9821)
(9097)
(8568)
(8532)
(8004)
(7960)
(7888)
(7842)
(7727)
(7105)
(6900)
学科
(70908)
经济(70840)
(46499)
管理(42256)
(36551)
企业(36551)
中国(30615)
(26572)
金融(26571)
地方(25067)
(24695)
银行(24682)
(24065)
(21650)
业经(20551)
方法(19312)
(15914)
数学(15862)
数学方法(15757)
农业(15112)
(14883)
产业(14620)
(13494)
地方经济(12943)
(11976)
贸易(11958)
技术(11527)
(11501)
中国金融(11234)
(11050)
机构
学院(209579)
大学(203658)
(93150)
经济(91241)
管理(76295)
研究(76119)
中国(64243)
理学(63578)
理学院(62875)
管理学(61975)
管理学院(61583)
(44249)
科学(43109)
(42536)
(37982)
中心(35851)
(34140)
研究所(33952)
(33466)
财经(32488)
经济学(29236)
(29227)
北京(28571)
(28497)
(28288)
师范(28221)
(27479)
业大(27080)
经济学院(26276)
农业(25517)
基金
项目(132276)
科学(105103)
研究(102186)
基金(93306)
(79512)
国家(78767)
科学基金(68127)
社会(66708)
社会科(63555)
社会科学(63545)
(54967)
基金项目(48080)
教育(45337)
(44018)
编号(42008)
自然(39631)
自然科(38743)
自然科学(38738)
自然科学基金(38062)
资助(37216)
(36547)
成果(33802)
课题(30608)
发展(30569)
重点(30295)
(30049)
(28636)
(27770)
国家社会(27766)
创新(26791)
期刊
(113307)
经济(113307)
研究(69840)
中国(50893)
(37423)
金融(37423)
(33644)
管理(31733)
(31375)
学报(27206)
科学(27173)
教育(26582)
农业(22307)
大学(21609)
业经(21089)
技术(20709)
学学(20214)
经济研究(18800)
财经(16271)
问题(14958)
(14248)
商业(11661)
(11654)
(11206)
国际(10653)
技术经济(10598)
现代(10525)
世界(10293)
(9971)
论坛(9971)
共检索到345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建伟  余新创  付保宗  
在当前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受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外部国际产业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技术打压、上游断供、市场封锁、生态脱钩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长期沿袭嵌入式分工合作路径、追赶型经济固有的发展水平差距、国内市场竞争无序、外资企业转移、产业发展生态不优等是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要把握好内外协作融合关系、新旧接续融合关系、整零畅通融合关系、要素支撑融合关系等四大关系,在前端补链、后端延链、畅通协作、动能再造、优化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发力、寻求突破,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与弹性韧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子英  朱星姝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存在"断链""堵链"等隐患。这既有产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与地方政府行为、财税激励有直接关联。从财税体制和税收制度的视角,梳理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的主要障碍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应从政府间关系、税制改革、税收优惠激励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企业在各个环节、领域的深耕细作,形成具备创新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树俊  董哲铭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数字化、韧性、创新、绿色和安全视角多维度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予权重并进行测度;利用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差异及其来源;以空间核密度估计法进一步探究空间差异;运用莫兰指数(Moran’I)检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整体水平呈先抑后扬态势,并以整体—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呈阶梯状,提升速度依次递减;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空间关联性呈U形态势发展。我国应加强数字化赋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测度体系,立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从多维度多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共治;正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存在的区间差异大、区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空间关联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缩小区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距,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桑晶  
本文基于数字化、韧性、创新和绿色四个维度,在构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017-2021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会通过提升流通业管理效率、组织效率和运行效率赋能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正向赋能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先天的要素资源优势和数字化赋能使得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继而对东部地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更强的正向赋能作用,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控制变量中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最强,人口密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边际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仝鹏   王珂  
文章在构建2011—2021年30个省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探析了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数字供应链金融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部、高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化水平地区,数字供应链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长帅   苏迎娟  
文章分别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供需框架及效能积累等多个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视角,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动态演进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由颠覆性创新、原创性技术突破和生产要素系统的变革所催生,以生产资料新载体、劳动对象新拓展和生产要素重构为传导机制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新质生产力通过扩大内需结构性分置,并通过有效市场机制清理供给侧冗余的尾部库存进而推动传统产业链现代化转型;在“现状延续型”情景下,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较为缓慢,相较于初始年份,增长约为6.91%;而“创新驱动型”情景下,产业链现代化的增长率达到40.86%,“绿色发展型”情景下,产业链现代化的增长率达到21.45%;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过程并非是线性的,而呈现为一种渐进式推动,其核心逻辑在于实质性创新和发展载体的新质组合,即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从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具体产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昌  包燕娜  胡晓辉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较大,产业链与供应链格局需重新调整。“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产业链与供应链合作,即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在中国-中南半岛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也涉及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融合问题,但其融合程度不够,仍需提升。因此,立足于中国-中南半岛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该区域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发展的现状。并结合RCEP相关条款阐述信用、成本、关税等要素对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的促进机制;其次,总结了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过程中存在产品研发设计滞后于国外消费市场最新变化、跨境供应链企业与环节信用体系难建立等问题;最后,提出在RCEP条款下建立融合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全继月   南润福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这一结论经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分析。从地区禀赋异质性来看,平台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作用机制结果来看,平台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升产业聚集和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据此,为多措并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本文提出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人才培养、加强监管和规范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列为“五大理念”之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此背景下,云南省基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康养资源,成立云南省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在全国率先创新性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提出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绿色发展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面旗帜,助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英武   郑江淮   王嘉杰   冉征   张睿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婷  李冬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面临供应链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核心企业信用无法跨级穿透等诸多问题和瓶颈。而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深度融合有潜力突破这些瓶颈。本文总结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和主要模式,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局限性及其成因,构建了实现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以"增信→增效→增值"为价值进阶路线,以"两个深度融合"——运营模式深度融合与技术体系深度融合为发展方向。最后为实施相关保障举措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超兰  
提升商贸流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2013-2021年面板数据,探索如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商贸流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文章最后从加强自主创新研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宁宁  张敏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所处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文章从分工理论着手,探究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条件和未来方向,并从国际分工形式演变中分析指出产业链是当代分工最新表现形式,但当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并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回顾总结我国产业链发展历程,认为我国产业链已进入本土强化期,并就此阶段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产业链应着重加强本土化,增强自主可控性,加快提升产业链尖端化、数字化、开放化、高端品牌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