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2)
- 2023(6145)
- 2022(5153)
- 2021(4689)
- 2020(3798)
- 2019(8319)
- 2018(8200)
- 2017(15935)
- 2016(8655)
- 2015(9508)
- 2014(9430)
- 2013(9093)
- 2012(8321)
- 2011(7493)
- 2010(7665)
- 2009(7345)
- 2008(7423)
- 2007(6903)
- 2006(6328)
- 2005(5834)
- 学科
- 管理(32547)
- 济(31372)
- 经济(31213)
- 业(27915)
- 企(25905)
- 企业(25905)
- 制(13596)
- 财(13542)
- 方法(11595)
- 业经(10601)
- 中国(10421)
- 农(10155)
- 体(9705)
- 体制(8331)
- 务(7962)
- 财务(7944)
- 财务管理(7924)
- 数学(7773)
- 数学方法(7703)
- 企业财务(7597)
- 理论(7131)
- 和(7052)
- 划(6327)
- 银(6294)
- 银行(6289)
- 环境(6093)
- 行(5991)
- 农业(5861)
- 融(5802)
- 金融(5799)
- 机构
- 大学(121572)
- 学院(120090)
- 济(50616)
- 经济(49503)
- 管理(46661)
- 研究(40047)
- 理学(39690)
- 理学院(39290)
- 管理学(38795)
- 管理学院(38549)
- 中国(30861)
- 财(29708)
- 京(24914)
- 财经(21956)
- 科学(20644)
- 经(19726)
- 江(19378)
- 所(18681)
- 中心(18291)
- 财经大学(16221)
- 研究所(16191)
- 经济学(15981)
- 农(15539)
- 北京(15468)
- 范(15242)
- 师范(15142)
- 院(14613)
- 州(14572)
- 经济学院(14138)
- 业大(14115)
- 基金
- 项目(76818)
- 科学(62259)
- 研究(60659)
- 基金(57224)
- 家(48142)
- 国家(47671)
- 社会(42851)
- 科学基金(41966)
- 社会科(39399)
- 社会科学(39383)
- 基金项目(29768)
- 省(29219)
- 教育(28354)
- 编号(24429)
- 划(24353)
- 自然(24106)
- 自然科(23532)
- 自然科学(23528)
- 自然科学基金(23139)
- 制(22351)
- 资助(21848)
- 成果(21792)
- 部(18461)
- 国家社会(17684)
- 课题(17347)
- 重点(17336)
- 教育部(16691)
- 性(16685)
- 创(16304)
- 人文(16065)
共检索到192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椿 周礼红 袁冰
市民社会治理的路径是从参与政治起始走向社会自主管理。要以法制化为前提,以市民政治素质提高为基础,建立社会市民组织单位,实现市民社会的良性治理。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市民社会与政府治理提供动力。
关键词:
城市治理 治理创新 市民社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黎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晓明
借助有关市民社会的理论,在"政府与市民社会"的框架下展开对澳门课程变革机制的探讨,主张应在肯定课程持分者(市民、学校、阶层、办学实体、政府)课程需求的多样性及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扩大课程讨论的空间,在课程领域多元权利主体间达成课程共识,从而推进课程变革。总之,有效且合理的课程变革机制必须建基于政府和市民社会两方面的良性互动,包括澳门市民的广泛参与以及经公共领域深入讨论而凝聚的共识。
关键词:
澳门 市民社会 课程研究 课程变革机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贾西津
回顾今年春季以来在中华大地及至全球范围发生的SARS危机,它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迅速控制疫情的成效也赢得了国际上的称誉。在这个过程之中,政府扮演了强有力的角色,充分显示了其统一行动和社会动员的力量;与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和主导相比,民间自发的力量动员似乎显得黯淡,至少并未如人们期望地那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那么,如何理解中国公民社会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特点及其进程?公民社会在这次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中国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模式下,公民社会的治理机制是否具有发展的必要?这是中国转型时期治理结构变革中面对的重要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伟言
市民社会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之外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社会领域,它表征的是国家与社会的二分。市民社会的生成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德育改革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变革德育的精英化取向,使德育能够获得相对的独立性,是市民社会发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市民社会萌生的特点和它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使这一转型具有可能性。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德育价值取向 转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启林
国家要求深化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试点工作,法人治理改革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化参与管理的要求。通过温州市图书馆法人治理近七年的改革实践,从法人治理结构的视角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发展进行探讨,为公共图书馆鼓励和引导社会支持及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了启示,也为其他文化事业单位在当前体制内如何开展法人治理试点提供了一种思路借鉴。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法人治理 理事会 社会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占虎 张艳娥
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秩序趋向动态稳定与公民权益普遍发展的统一,公民普遍化政治参与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体系的合理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凸显的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体系趋向合理化的伴随产物。公民社会的生成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合理化是同一实践过程,亦是治理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逻辑向度。公民社会依存的社会中间力量生成有助于理顺国家政府与社会领域的依存维度,以及公民社会内含的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文化有助于培育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能仅仅看在政府主导构建下的可量化的相关民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转型 非制度化 政治参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俞梅荪
市场经济的运行主要靠法治来运作,也就是一种法治经济,这与计划经济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是根本不同的。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法律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即“依法改制”,加强法制建设。 1994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今后的改革开始从浅层转入深层;从着眼于相对独立的改革措施所带来的效益转向着眼于形成全面的新的经济关系;从突破旧体制转向建立新体制;从单项推进转向综合配套;从主要靠政策推动转向主要依靠法律推动。改革越深入,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越是复杂,法制建设也就越显得重要。不仅现有的改革成果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而且新的改革措施也要以法律的形式推出,并且应该是整体配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绍志
以法制手段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思考□丁绍志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所有制结构,经济关系,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也不再适用,新的管理方式仍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如何以法制手段规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梅荪
市场经济必须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俞梅荪国务院办公厅一、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对法律的呼唤近年来经济搞活以后,伴随而来的房地产大战、股票大战、钢材大战、石油大战、煤大战、甚至还有三九胃泰大战、振华851大战、505神功元气袋大战、热水器大战、矿泉壶大战等等,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樊红敏
私人道德和公共伦理在市民社会中,犹如政治国家中的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约的作用。私人道德得到普遍认同后上升为公共伦理,公共伦理又可以通过交往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二者从内在、外在两个方面制约人们的道德行为,成为市民社会的稳定剂。因此,二者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精神准备,当然随着公共领域的不断扩大,某种公共伦理逐渐覆盖全社会,这两者都将成为历史。
关键词:
私人道德 公共伦理 市民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子捷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的城镇化占用了大量的农村用地,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快速的增长。合法、合理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能够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对社会和谐、经济平稳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城乡融合为视角,对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实现与司法制度的改革进行多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司法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浩斌
日益脱离政治国家获得自主、独立的市民社会,因它过分理性化、个体化、差异化以及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契约性”社会自治功能的发挥是极为有限的;要实现对其自治功能限度的超越,不在于重新恢复传统政治国家的统治,而在于建立与市民社会良性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治生态。因而,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出发,理性分析“契约性”社会自治的限度及其可能的超越途径,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会自治 市民社会 政治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