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1)
- 2023(4247)
- 2022(3919)
- 2021(3762)
- 2020(3150)
- 2019(7546)
- 2018(7343)
- 2017(13711)
- 2016(7546)
- 2015(8347)
- 2014(8401)
- 2013(8337)
- 2012(7873)
- 2011(7088)
- 2010(7145)
- 2009(6562)
- 2008(6137)
- 2007(5171)
- 2006(4880)
- 2005(4204)
- 学科
- 济(32460)
- 经济(32439)
- 管理(16365)
- 地方(15772)
- 业(14284)
- 方法(10545)
- 农(10311)
- 企(9527)
- 企业(9527)
- 数学(8168)
- 数学方法(8023)
- 农业(7801)
- 地方经济(7420)
- 中国(7275)
- 学(7108)
- 业经(6663)
- 环境(5972)
- 理论(5089)
- 财(4848)
- 和(4355)
- 资源(4333)
- 制(4209)
- 贸(4069)
- 贸易(4065)
- 生态(4008)
- 发(3975)
- 融(3822)
- 金融(3819)
- 农业经济(3731)
- 易(3634)
- 机构
- 学院(101778)
- 大学(99594)
- 研究(37411)
- 管理(36937)
- 济(33459)
- 经济(32431)
- 理学(31158)
- 理学院(30571)
- 管理学(29901)
- 管理学院(29689)
- 中国(27620)
- 科学(25757)
- 京(23756)
- 江(21959)
- 所(18562)
- 中心(18385)
- 范(18163)
- 师范(17957)
- 农(17530)
- 研究所(17039)
- 业大(15909)
- 财(14778)
- 师范大学(14751)
- 院(14541)
- 州(14375)
- 北京(14279)
- 农业(13648)
- 省(13557)
- 财经(11544)
- 科学院(11447)
- 基金
- 项目(71809)
- 科学(55613)
- 研究(51863)
- 基金(49980)
- 家(44208)
- 国家(43829)
- 科学基金(37247)
- 社会(31154)
- 省(30293)
- 社会科(29354)
- 社会科学(29347)
- 基金项目(28331)
- 自然(25256)
- 划(25031)
- 自然科(24508)
- 自然科学(24504)
- 自然科学基金(24023)
- 教育(22744)
- 编号(21351)
- 资助(20334)
- 发(17280)
- 成果(16376)
- 重点(16253)
- 课题(15542)
- 江(14283)
- 部(14204)
- 创(13987)
- 计划(13569)
- 发展(13548)
- 科研(13472)
共检索到156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昌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以下简称“中游地区”),系指从宜昌至九江的长江干流沿岸地区,行政上分别隶属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共计17个地市,国土面积约19×10~4km~2,人口5902.85万(1986年),范围与《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19个重点开发区之一的“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基本吻合。目前,国家计委已同意开展这一地区的国土规划工作。因此,研究和探讨中游地区国土规划的任务和系统结构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游地区国土规划的任务中游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要问题是提高对长江中游地区在全国和长江流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依据我国产业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态势 ,通过对长江沿岸35城市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发展指标与布局的分析 ,提出在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将以东部沿海和西部沿边为纵轴、长江经济带为横轴的H型推进战略。并围绕长江沿岸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长江黄金旅游线、城市网络群、沿岸地区市场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 沿岸地区 产业规划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大强
湖北省长江沿岸地区地处长江中游、我国内地的腹心地带,既有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管理、智力优势;又有两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磷、铁、铜矿资源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同时,这一地区江河交错,湖泊密布,享有水源、水运、水能、水产之利,农业生产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东西互补、南北交流”总的战略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艳 周燕萍 徐长乐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裕祥
(一) 国土整治问题是我国当前各有关方面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其范围一般认为包括国土研究和国土建设。前者包括对国土资源的查勘、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及其发展预测等;后者主要包括开发、利用、保护、改造。但国土研究与国土建设之间有个“国土规划”的中心环节必须强调。国土规划本身既是对国土进行调查研究的科研成果,又是指导国土建设的建设纲领。它体现了国土研究的方向和国土建设的目标。如能很好地运用国土规划承上启下地把调查研究与经济建设紧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惠
“七五”计划草案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并指出,在发展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推进的客观趋势。要实现自东而西的推进,必须加快长江中游沿岸等中部地区的开发,充分发挥其重要纽带作用。开发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搞好沿江工业布局,加快沿岸工业发展,尽快建成长江中游沿岸工业走廊。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我省,境内长达1050公里,长江中游干流河道也主要在我省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根荣
继沿海、沿边地区实施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长江沿岸地区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联合的新格局也正在逐渐形成。作为外向型经济重要支柱的对外贸易方面加强协调与联合,也已成为长江沿岸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毓萍 龙冬灵
2017年11月武汉市发布的《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指出要建设长江航运支付结算中心,因此,武汉长江中游航运结算中心建设势在必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结算中心应提供统一结算、资源配置、信息咨询和监管控制职能,拟解决航运交易数据安全与共享问题。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分布式存储、可追溯、防篡改和智能合约特征,探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结算中心的适用性,从而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结算中心整体架构,包括由武汉长江中游航运结算中心引出的航运区块主链和其他子系统组成的侧链两部分,共同管理航运联盟链。同时,武汉长江中游航运结算中心创新业务类型,并通过跨链管理对金融、供应链、航运物流和政府监管等子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主链与侧链信息交互,有效地提高航运交易和结算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兆武 蒋道松
近年来在中国范围内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灾区之一 .洪水环流对江河湖岸 (堤 )不同地形产生冲刷作用 ,是长江决堤右岸多于左岸及大堤决口常始于堤面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抑制洪流的破坏作用 ,对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河湖岸分布的适于营造护岸植被的植物近 10 0种 ,其中具抗洪作用的优良树种 12种 .据此提出了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树种 ,营造防洪 (浪 )护堤 (岸 )防护林的减灾措施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金亮 周亮 吴文佳 孙东琪 徐建刚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T"字型发展战略理论内涵,选取长江沿岸上、中、下游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和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以1980、1990、2000、2010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通过RS、GIS和景观生态结合分析,分别对其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类型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景观指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系统分析了近30a来3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30a来,南京、武汉和重庆3市城市扩张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呈现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但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后重庆市城市扩张增速赶超武汉市,南京市反而增速最低;(2)对城市扩张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伍新木 廖丹 严瑾
经过上千年的发育和发展,我国长江中游流域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以武汉为中心、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落的雏形。通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分析以及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区域的比较,阐明了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深层次制度性障碍,提供了诸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跨行政地界的区域协调机构,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和促进区域内小城镇发展等一系列以区域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圈层梯度推进、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为实现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推进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点,从而促进全国经济全面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武汉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伟 缪江波 夏俊楠 武静
研究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对于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实现沿江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时空维度对2010、2015及2017年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沿岸15 km内的土地利用及"三区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城镇空间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农业空间同步占据生态空间,生态空间明显减少;生态空间转化为农业空间最为显著,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转变为城镇空间是空间交叉转换的主流趋势;地理基础条件决定了"三区空间"的总体分布特征,相关政策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产业模式调整,但在农业空间的功能提升、城镇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底线控制等层面还存在政策短板和有效的落地机制,总人口和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乡村人口规模的稳定,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增长的内在动力,"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耦合机制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格 刘光兴 高会旺
陆架海是与人类活动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之一。本文针对中国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根据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原则,整合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东部陆架海产生的多重压力,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选取生态意义非常明确的指标,构建具有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和预测。计算结果显示,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但该区域生态安全现状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是导致东部陆架海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较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生态安全 东部陆架海 沿岸地区 综合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平 张庆杰 汪阳红 杨小兵 胡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华
本文分析了海 (咸 )水入侵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 ,提出了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人地关系的各种调控措施。
关键词:
海(咸)水入侵 人地关系 作用机制 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